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社会救助正义与慈善伦理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现代性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制度本身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基本伦理道德精神经历了从仁爱到正义的变化,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也整体上经历了从慈善伦理关系到权利伦理关系的根本转型,这种转型必然意味着伦理生态重新建构。正义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慈善事业的伦理生态是社会救助伦理精神在现代社会整体伦理生态中的实践合理性的表达。在个体德性和德行层面,应该构建制度正义与个体正义以及个体正义与个体慈善两种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正处于从覆盖到整合关键期.本文从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政出多头、城乡分裂、制度分割和轻视服务等主要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的目标为:构建制度完整、相互协调、功能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多层次的"基础+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定型化,同时,还从整合路径和在整合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弱势群体的疾病医疗困境,学者和政府均重视不够.通过回顾梳理医改背景下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分析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则是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分析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构想,并对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的性质以及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医疗救助作为保障贫困人群健康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世界各国均备受关注.各国因国情的不同,医疗救助模式也大有不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项目、筹资及运作方式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医疗救助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两国的医疗救助在救助对象的选择、救助项目、筹资及运作方式方面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给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模式乃至理念带来很多可借鉴之处,推动我国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设想:目标、原则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指出改革应遵循公平、责任共担和强制性等原则,并构建了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则是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在分析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构想,并对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救助制度的性质以及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反贫困背景下我国医疗救助对象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贫困这一社会问题入手,突出医疗救助对象分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性,通过分类救助理论研究现状的探讨,对我国探索分类救助制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制约分类救助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际上实施医疗救助对象分类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我国在反贫困背景下医疗救助对象分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新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效果,利用2008年和2012年两次横断面调查资料,分析医疗救助对象和非医疗救助对象的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及费用变化.救助对象的两周患病率由2008年的181.34‰下降到2012年的87.81‰,2008年两周患病率救助对象高于非救助对象.救助对象两周就诊率由2008年的110.92‰下降至2012年的46.93‰,2012年两周就诊率救助对象高于非救助对象.年住院率救助对象均高于非救助对象.新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了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应将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紧密结合,持续资助贫困家庭参合.  相似文献   

10.
人们负有见危救助的道德义务,这一义务的基础在于人权理论。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命、健康与安全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一权利,当有人处于险境需要救助时,在救助行为不会损害救助者巨大利益的情况下,目击范围内的潜在救助者有义务对受害人实施救援。当目击范围内的潜在救助者不止一人时,救助义务在所有潜在救助者之间分担。救助义务的分担遵循"有或无"的原则:当有人处于险境而无人救助则有;或者有人救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则有;当受害人脱离险境则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