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宇平  赵辉  李姗珊  张卓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0):1726-1742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 是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ASPD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现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紊乱, 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跃程度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上述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导致ASPD患者表现出执行控制障碍、情绪功能障碍、无视惩罚信息和奖赏偏好等特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证据为ASPD罪犯的循证矫治、风险评估、定罪量刑等司法实践提供了启示。建议未来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ASPD的诊断分类标准、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5.发育神经生物学是神经科学又一重要研究领域 发育神经生物学对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探明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脑是物质的,又是进化的。从个体发育来看,脑和身体的其它部分一起都是来自一个受精卵。神经发育这一极端复杂的事件是对发育生物学的最大挑战。发育神经生物学主要研究神经细胞的分化与神经线路的建立问题。神经系统的特性之一是各神经元群之间的精确而又有秩序的联结。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管形成之后,至少经过增殖、移行、集合、轴突生长、膜和代谢发育、细胞死亡、突触发生、突触排除等一系列相互关系的过程。其中轴突寻找目标的活动及突触的发生和排除过程,是人们最感兴趣和研究最多的领域。神经元突起(特别是轴突)的形成是神经元分化的突出表现,它是按化学梯度和接触引导两种机制生  相似文献   

3.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7,30(2):425-427
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已在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中形成共识。自闭症患者在行为障碍,言语障碍和智力特征上的性别差异较为显著。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显示自闭症的发症有其基因变异,以及神经生物学遗传因素所存在。神经生物学的障碍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理解自闭症发生机制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对于探究自闭症的病因学,以及在今后诊断工具的开发和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教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尼古丁依赖是香烟成瘾的主要原因,其特征为无法克制的尼古丁觅求冲动,以及强迫性地、连续地使用尼古丁,以体验其带来的欣快感和愉悦感,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戒断症状。该文主要从动物模型和人类脑功能成像两个方面来综述已有关于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尼古丁依赖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然而,目前对于尼古丁依赖的研究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出发,较少研究其动态过程;并且尼古丁依赖与其他药物依赖之间的差异也缺乏直接的证据,因此这些都将成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脑是认识世界的唯一工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极其肤浅。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人类认知行为极其复杂,它包含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本文力图揭示认知的智慧结构及其逻辑流程。为此,须首先定义什么是智慧。早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提出了“万物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构成的”[1,2]等根本问题,这是一切学科研究的起点。什么是智慧?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智慧的物质基础是肉体,其中神经系统居主导地位。神经生物学是在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至少包括神经系统的组织与胚胎发育、解剖与…  相似文献   

6.
徐秉煊 《心理学报》1987,20(4):107-113
本文综述了Kandel及其同事们在海兔的研究,以示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无脊椎动物的研究进展。全文分四个部份:行为观察、细胞机制、分子水平研究和敏感化与经典条件化的比较。各部份又分若干段落综述。本文认为他们的工作在细胞机制方面可说是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PTSD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PTSD是近十年来在中国精神病学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随着国外对PTSD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始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文章对中国PTSD的流行病学、神经生物学基础、病因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项工作尝试将人类思维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利用类比生成模型的原理, 开发了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多源类比人脸生成系统”, 并运用此平台开展了fMRI实验, 对人类大脑创造性思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采用open-ends模式下的“design task”和problem solving模式下的“control task”作为对照, 共采得15名健康成人被试的有效数据。数据结果显示design task与control task相比更为显著地激活了内侧前额叶、额中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海马、楔前叶这些脑区。综合以往研究推测, 内侧前额叶可能更多地与即兴自由创作中对自我信息的表征有关, 颞叶可能与不断产生和输出新颖性的观点有关, 边缘系统则可能主要与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驱动作用有关。总的来说, 创造性思维是多个脑区同时参与的高度分布式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耳聋康复研究看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州450052)田秀芬导师董明敏邢莹一、辩证的发展:由耳聋不能恢复到神经生物学的新发现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在两栖类和某些鱼类,听感觉毛细胞能够终生产生,且具有通过再生来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一乔姆斯基以生成语法的研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在其生成语法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系列一以贯之的作业假设。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以及神经生物学家甚少质疑生成语法对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描述,怀疑的目光都聚焦于生成语法研究的基本假设。据艾利斯的概括,这些基本假设有如下六条:(  相似文献   

11.
徐秉? 《心理学报》1981,14(2):119-126
近年来,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是神经生理和生理心理的新兴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还有神经化学、神经解剖、神经药理、动物学、临床神经学乃至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多种学科的参加。一些新兴学科,如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心身交互作用是当前躯体化病理机制的一个研究重点。在生理-心理的功能连续体中, 认知学习、感觉监控、注意、记忆过程等都会影响躯体症状的呈现。文化则会通过这些过程塑造个体对症状的归因和解释, 引发躯体症状的呈现和扩大, 最终通过不同文化特有的民族生理学模式形成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疑病焦虑和医学无法解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方崇仪   《心理科学进展》1988,6(4):64-68
三、无脊椎动物中小系统的神经元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基质是神经元及其突触它们的可塑性为经验所改变。神经生物学家的责任在于揭示中介行为的特殊神经环路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实质。然而,对哺乳动物来说,即使最简单的学习形式——习惯化也是很复杂的;就是脊髓反射的“习惯化”,也是难以确认在哪一类神经元上的哪一类突触传递发生变化。相反,无脊椎  相似文献   

14.
复吸是药物成瘾的重要特征,应激是诱发复吸的因素之一。该文介绍了用于研究应激诱发复吸的动物恢复模型,阐述了涉及应激诱发复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外侧的终纹床核与杏仁核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去甲肾上腺素是参与应激诱发复吸的重要神经递质。内侧前额叶皮层可能是介导应激、药物点燃及药物相关线索等各类因素诱发复吸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自然主义以不同于传统的超越主义伦理学的进路对道德原则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进化论为其提供了经验基础;认知科学为其提供了科学证据;来自经济学的实验则对自然选择下的利他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道德原则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说明了自然主义进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新颖寻求特质是个体对新颖刺激或潜在的奖赏线索表现出愉悦或兴奋的先天倾向, 并且这种先天倾向会导致个体为寻求潜在的奖赏进行频繁的探索性活动。众多研究表明, 新颖寻求水平高的个体药物成瘾易感性高。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胆囊收缩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皮质酮可能参与了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过程。未来, 仍需对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等级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社会地位高低的再认与面孔再认及视觉注意均表现出N200的激活, 并不同程度地共享了情感、奖赏回报、数字等级及共情特质等加工的脑区网络, 涉及额区、杏仁核、纹状体、顶内沟和前扣带回皮质等。社会等级加工与5-羟色胺递质多态性等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系统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未来应立足于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的视角探讨社会等级加工与神经生物学基础的作用机制并致力于服务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8.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已经成为犯罪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以冷酷无情、冲动性、攻击性和低责任感等为特征,对社会危害较大。以素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线索,综述了神经生物学相关理论、遗传、脑结构与功能等素质因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这种环境因素中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共情和羞耻感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深入揭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系统而详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外运用基于努力决策任务,与阴性症状量表和访谈相结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特别是动机缺失进行研究。本文从基于努力决策任务出发,重点介绍该任务范式及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机缺失评估中的最新研究,并从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脑神经科学三个维度,阐述动机缺失的认知神经机制,论文结尾讨论了该任务范式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其他患者动机缺失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