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舞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些舞蹈创造作品.当代舞所表现的新旧事物都来源于中国最本土的人情世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王超  周冰  冯昕 《美与时代》2005,(1):45-46
雕塑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雕塑作品都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原始的、古典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好的作品,就像是灵魂萦绕在整个氛围中,自由进退,完美融合.有着数千年文化历史沉淀的中国,完全没有内涵的商业化作品越来越多地占领着城市的角落,苍白的形象语言在龙的大地上呻吟.在现代设计师都在努力寻求发展的道路时,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是不是应该更多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尺牍书法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书家的真正水准,一幅最成功的作品,必须是在书家心无滞碍的情况下完成的.文徵明尺牍作品传世颇丰,各种书体皆善,并以行草书为最多,尺牍则是他的书法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他的行草书尺牍,多表现出清雅纯正的艺术风格,也有一些尺牍较为放纵自然,而他的小楷尺牍大多清雅秀丽,温纯精绝.  相似文献   

4.
沸腾的生活与回避现实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一些美术展览会上相当数量的作品中,我们丝毫看不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对画家的影响.一些像机械人似的形象充斥着画面,这些作品要么表现的是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要么仅仅是画面形式的"新颖",要么就是东拉西扯,把互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个似是而非的画面,试图表现画家玄虚的"深刻思想".艺术创作规律被这些画家忽视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常识被这些画家遗忘了.他们常常关在屋子里进行所谓的"理性思考",冥思苦想地玩弄"概念游戏",或是蜻蜒点水、走马观花似地在现实生活中拍摄一些照片,拿回家临摹复制.此种画风似乎有日趋兴盛的趋势,很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鉴赏方法直接影响着对作品的品味、体验和认识。本文认为,只有多维立体地去品味作品,才能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其内涵。鉴赏作品,要和一定的文化情境相联系;可以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经常阅读一些艺术评论家的评析文章,了解学术界对某一作品的不同解释,从中借鉴其经验,进而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发现、理解作品。总之,只有多角度、立体化地来品味作品,才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解读,才能从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6.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6,(1)
近几年来,文艺领域内出现了一些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注意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懂得佛教知识,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佛教徒的生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佛教。但也有不少作品(主要是有的电影、电视和小说)胡编乱造,随意夹杂武打和色情内容,歪曲了佛教的理论,戒规和历  相似文献   

8.
王艳霞 《美与时代》2003,(10):31-32
歌唱艺术它不仅仅是学习演唱技巧,要更好的完成声乐作品,歌者必须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我国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学习专业外还要学习与音乐相关的课程以及文科类的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声乐作品来源于生活,以其精练的语言反映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反映出作曲家的审美立场和世界观,歌者在表达作者意图的同时,也必然要加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对歌唱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歌唱者音不准、节奏不稳,旋律演唱生硬,缺乏美感,这都与歌者本人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有着…  相似文献   

9.
姚峥嵘 《学海》2005,(1):182-185
自传性文学作品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种作品有别于其他传记性作品的特点在于 ,传主的个人经历作为作品的主线 ,体现他的生活经历。这种作品一般来讲由被传记者自己来完成 ,但由于涉及文字表达的缘故 ,一些被传记者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执笔人。这就产生了自传性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本文拟对这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十四届央视青歌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观赏这场视昕盛宴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新作品越来越少,选手"千人一面"例如"三种唱法"带来的争论以及原生态艺术的传承,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是荷兰静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诞生了一批知名的静物画艺术家。威廉·卡尔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静物画作品大多绘制昂贵制品以及异域奢侈品。分析威廉·卡尔夫的个人生平、作品内容和作品风格,不仅能体会到威廉·卡尔夫静物画的魅力与艺术成就,也可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历史与经济方面的事实。其作品在人类社会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振新 《学海》2001,(2):164-167
人们阅读现实主义作品易懂,而阅读现代派作品则难懂甚至不懂,原因何在?在于误认文学语言仅是工具,用来描绘形象.本文以为只有充分认识文学语言同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相区别的特殊性,认识文学语言的本体价值,才能读懂各种主义和流派的作品,进而获得探讨作品深层内涵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齐白石一直都是以花果鱼虫为著的绘画大家,《山水十二屏》拍出超级高价之后,我们都不免把目光都投向他另一些山水题材作品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近年来价格不菲的山水题材作品频繁出现,价格不断被拔高。其山水题材的作品高于其他题材作品的价格,同时齐白石变法前后的山水题材的作品价格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程奇 《美与时代》2007,(11):72-74
合理的构成形式与色调统一的色彩搭配在作品<干洗房>中结合得天衣无缝.埃贡·席勒运用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对现实事物的现象进行传达,从对画面中一些细微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席勒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思想智慧以及艺术表达上的巧妙构思.他将自己的生活环境运用艺术的形象手段,生动有趣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清楚地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史和掌握各个不同时期钢琴作品风格的表现形态,是我们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演奏某一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时,准确地把握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特征,并做到忠于时代、忠于作曲家初衷的要求.学习钢琴艺术发展史和与各时期相映的作品风格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阅读一下音乐史就可以掌握的.必须结合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去深刻体会它们不同的表现形态.要努力去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经历、时代特征和创作特点,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表现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以来,西方当代视觉艺术以一种不可理喻的、叛逆的,甚或极端的形式呈现给人们,而在这种模糊不清的面貌下却也隐藏着深层的某种对历史传承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归纳与总结,概括当代西方艺术中的这些传承与颠覆的特性,以便能更好地去理解和判断这些新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慎子曰恭俭>的内容出发,认为简文属于慎子弟子后学的作品.并将简文和传世文献进行比较,认为简文中的"慎子"就是慎到.然后分析了有关慎子的一些问题,认为<战国策·楚策二>所记楚襄王为太子时的老师"慎子"就是慎到,慎到的生卒年可能是359BC-275 BC.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如中国卷轴画构图形式,中国印章、中国民间木版彩印,甚至把中国龙、关公图像引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这些吸收和借鉴,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保护作品出租权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宝刚 《学海》2001,(1):151-153
作品出租已成为现代社会作品使用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为使用者使用作品提供廉价方便的同时,也使著作权人依传统著作权的权利收益日渐减少.我国法律在保护作品的出租权方面有所涉及但未作明确且具可操作性的规定,因此,时值我国修订现行著作权法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应将作品出租权作为著作权人的重要财产权利予以明确规定,以全面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安娜 《美与时代》2014,(10):85-85
宋代可谓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都积极发挥自身创作力,使这一时期艺术上的成就大放异彩,其中一些绘画作品刻意追求画功细腻、设色艳丽,另一些绘画作品则更加注重画面浑然天成、不加修饰,逐渐形成雅俗之分,构成了宋代艺术的审美两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