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牙著名作家佩索阿所说:"我是一座桥梁,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愿之间。"文章借助中国山水画的"势"与"气"分析山水画美学以及中国画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展示其在电影叙事结构中散点式的表现方式,同时,以中国画作为代表性的载体,将无形的精神理念通过对中国画的精神、手法以及用色等研究,以有形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其在中国性的传统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表现之间融合转换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哲学史研究中的哲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研究中的哲学意识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510275)今日哲学事业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我们的哲学研究本身日渐丧失其应有的思想魅力。哲学研究包括哲学史研究与哲学创作两大类,两者之间的关系,大概类似鸡与蛋之间的问题。站在职业的立场上,我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在大不列颠新成立了这样一个研究机构,它致力于尝试以一种新的,甚至有些独特的方式,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学者及学生合作研究伊斯兰,并为穆斯林讲授他们的研究成果,其意义何在?第二,我将简单回顾我在东方学研究方面的经验,并对伊斯兰文明,尤其是伊斯兰哲学作一个概述。其中会着重提到我在美国的研究经验,当然也会涉及到与欧洲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韩震 《哲学动态》2022,(12):45-48+124
<正>贺麟先生生于1902年,1992年逝世。其一生经历了封建制度的衰败与崩溃、辛亥革命后的动荡、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进程。可以说,他们那代学者在五四运动与新中国成立之间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949年之后他们是学术研究的不灭火种。在我最初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时候,贺麟先生在我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没有成为其亲炙弟子的运气,只是有一次学术讨论会在台下聆听过先生的简短发言。我对先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某个春学季,我在燕园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内容是中国基督教史。有一次请了一位欧洲汉学家(柯毅霖)随堂做个有关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讲座,那时这样的讲座好像司空见惯。令我惊讶的是,周伟驰博士居然在听众之列,且饶有兴味地端坐聆听着。惊讶的原因是,我知道他的博士论文做的是奥古斯丁思想研究,反响很好,惟不解他为何来听这样似乎与其研究不甚相干的讲座。也许是这位早已在燕园闻名遐迩的诗人才子兴趣广泛?我暗自思忖道。  相似文献   

6.
<正>与曾先生结缘,始于道德心理学研究。我第一次面见曾钊新先生是1986年的暑期。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生,并且把道德情感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选题。当时,曾先生因他的道德心理学和人性论研究独树一帜,在哲学界享有盛名,我怀着崇敬而有些紧张的心情想当面请教。经人介绍,我揣着发表在湘潭矿业学院内部刊物《高教研究》上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和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情感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两篇文  相似文献   

7.
深挖区域文化内涵 加快实际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与五台山结缘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可惜这是第一次来五台山。五台山研究是关于区域性问题的研究,它在整个学术界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只有从区域性研究着手,才能使整个研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在美国期间,外国学者对中国佛教界的所谓大部头著作并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重复,过去我国也有学者有同样的认识。可惜现今许多学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另一方面说,五台山研究能取得如今这些成绩,这是令人高兴的,而且能够很早就成立这么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也是具有远见的。崔正森先生在国内外的影响也与其所作的  相似文献   

8.
动词“To Be”与Being概念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从1963年开始研究希腊语动词“to be”.原计划写成《希腊语动词“tobe”与Being概念》一文,但实际上于1973年完成了一部关于希腊语动词“to be”的书。我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以研究希腊存在论的语法导论。我试图在哲学家对“to be”的特殊用法之外,对其日常用法及涵义的语言事实作一番描述,以澄清与巴门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发展的关于Being的理论相分离的前理论(pretheoretieal)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雅明在其《论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中对尼采做出批评,认为要纠正他的错误,需要用反思的和历史的方法对悲剧艺术这种古希腊社会和文学现象加以研究。而我则认为,本雅明的这种研究方法是有内在缺陷的,需要通过尼采关于悲剧和历史科学与人类意义之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斯特劳森(Strawson)在其<自由与愤恨>(Freedom and Resentment)中论述了道德责任的问题,但忽视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我认为,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可充实斯特劳森关于道德责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我在大学图书馆从事管理员工作,整天穿梭于报刊和图书书架之间,在数百种期刊中《思维与智慧》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仅知其名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事     
李跃 《思维与智慧》2008,(8):M0002-M0002
十年前,我在大学图书馆从事管理员工作,整天穿梭于报刊和图书书架之间,在数百种期刊中《思维与智慧》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仅知其名而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集中精力对宋代儒士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经过对文献的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感觉到儒士佛教观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我也希望我的这份心得能与学界同仁分享,并希望得到高明的指教,故权将我的一些想法略陈于此。一、选题上的开创性所谓儒士佛教观,是指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具体而言,是指儒士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佛教功用的评价。在以往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研究中,主要涉及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以高僧为中心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高僧对…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因为在日本进行第五代计算机研究,或者提出该研究项目的人很少考虑心理学。他们考虑的是日本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竞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所以,我要谈的第五代计算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与从事这项研究的人所考虑的问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陈泽民教授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副院长,长期从事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桃李满天下,深受爱戴。今年10月15日是他的百岁生日,本院的几位老师写了文章讨论其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的成果,以示庆贺。陈泽民教授是我的恩师,我从他那里学习了神学教育和神学研究的理论。我不能错失机会,自当写个小文参与讨论,以表庆贺,同时对基督教中国化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1科学泰斗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一位在古典音乐研究领域成绩斐然的歌唱家。钱学森与蒋英结为夫妻被称作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联姻,理工男与文艺女结合的典范。蒋英在回忆里说:"我说,我是搞音乐的,你是搞工程的,那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所以我自己的全部工作在音乐方面,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但是在另一处回忆里,她却  相似文献   

17.
王锐生同志的《再谈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一文(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9期,以下简称《再谈》),对我的商榷文章做了答辩和反批评,读后颇受启发和教益。承认社会主义有价值,承认社硷主义价值观是在与资本主义剥黼对立的意义上的价值取向,这是我和王锐生同志一致的认识。但在如何考察社会主义价值、如何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等问题上,我对《再谈》进一步论述的诸多方面,仍然不敢苟同。而且我发现,分歧的存在与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实用主义、历史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 我认为,形式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对于那些深切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个人来说,至多只有一些表面的兴趣。其结果是,在英美智性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智性研究工具,在中国的传统中却根本没有清楚地被表达出来。我愿意将这一论点与另外一个论点——即基于物理分析方法的原初的本体论建构的原子模型未曾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出现过的论点,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范正义博士的《保生大帝信仰与闽台社会》。该书是著者在其博士论文《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个案考察》的基础上,增删润色而成的,其行文流畅、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是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一部佳作。据我所见,该书的特色可归纳为如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1)
绪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人与我,也就没有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荣枯祸福,基本上亦取决于人与我。这是天下的人与我在现实生活中当下皆能证明的。可见人与我,实天下之至宝。它在人类学术思想研究中,应当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我把佛学中的“五蕴皆空”思恕,结合现代人类生活实际,作了较长时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佛学中有许多精华,吸取并发扬佛学的精华,有助于振兴中华民族、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佛学具有独特的思想体系,也能促进人类的科学进步。新思异绪,纷然杂陈,为是?为非?未能自断,应即如实反映所见,以求正于天下贤明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