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台风光SSCI     
五台山,以是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这五座山峰,微妙神奇,气象万千,钟灵毓秀,美不胜收。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就遵照忽必烈大王之命,前来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愿时就住在西天寺。他为解脱之法幢矗立并保佑众生,于是年7月20日写下了《赞颂文殊菩萨——珍宝之鬟》的诗歌。其日:  相似文献   

2.
郜林涛 《五台山研究》2000,(4):25-26,46
八思巴是萨迦派的教主,萨迦派特别尊奉文殊菩萨,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八思巴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出于这种宗教上的倾慕,也为了给忽必烈祈福消灾,于公元1257年,八思巴亲往五台山朝礼文殊圣容,并用“千金铸为佛像,奉祀于五台山”。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五峰耸峙,高出云表,气象万千,各具千秋。远望五座台顶,山势高峻。明陆深《入台》诗云:“绝顶直疑天北极”  相似文献   

4.
韩焕忠 《五台山研究》2020,(3):50-53+57
华严宗与五台山文殊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是第二会普光明殿会的会主,是第九会逝多林给孤独园会中指导善财童子广参大善知识的导师,而且还是在清凉山讲经说法和领众修行的住持,《华严经》为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提供了极其权威的经典依据。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宗经成立起来的中国佛教宗派,该宗祖师特别强调《华严经》所说清凉山就是山西五台山,而且还将五台山打造成了华严宗弘宗演教、讲经说法的基地。文殊信仰是包括华严宗在内的中国佛教内部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但由于华严宗与文殊信仰既有共同的经典依据——《华严经》,又有共同的核心区域——五台山,因此华严宗的文殊信仰较之中国佛教其他宗派具有更为丰富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道宣的《续高僧传》编撰时,五台山有关文殊菩萨显化的灵异故事已在民间和僧界有了一定的流传。据文献分析,这些故事应该是华严信徒的宣教所为。《古清凉传》收集了这些灵异故事,并努力证明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而《古清凉传》的编撰以及会赜、惠祥多次奉敕赴五台山“检行圣迹”和朝拜活动,实出自武则天的授意。她登基后极力推崇文殊菩萨,借此把五台山塑造成国家层面的佛教中心,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日渐名扬天下。因此,武则天实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确立的始作俑者。她对文殊菩萨早期的崇奉以及五台山安舍利建塔,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大唐的佑护,个人性质突出;掌权后对华严宗派的重视,扩大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影响等行为,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6.
山居数日,文涛开着车,和我跑遍了五个台。时逢初夏,山地返浆,颠簸难行,我们却甘之若饴。既然文殊菩萨对朝山者“接一千,送八百”,他应该不会在五台山与我们缘悭一面吧!  相似文献   

7.
自元朝藏传佛教萨逛派领袖八思巴巡礼五台山后,历代帝王及藏传佛教领袖人物,都十分看重五台山。五台山始终是沟通汉、藏、蒙、满、土等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8.
<正>25年来,五台山研究会对五台山研究的历程感人,成果喜人;今后五年的规划动人。综合起来一句话:未来的五台山前景诱人!那么,在这四个"人"之下汇聚的,当是文殊菩萨智慧孕  相似文献   

9.
文殊菩萨表征智慧,是禅宗行人信仰的主要对象之一。文殊道场五台山也是禅僧的重要活动场所和朝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大师是五台山佛教史上重要的禅宗大德。他多次往返、驻锡于此,为刻印藏经殚精竭虑,筹谋策划,最终在五台山发起了后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印刷流通的《嘉兴藏》的初始雕刻,为文殊道场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前我初次来到中国时,曾经白天考察佛教寺院,晚上回到饭店,人民公社的领导还要让我学习毛主席语录。像今天这样准备细致的研讨会对我来说实在太理想了。下面我讲些有关殊菩萨的事宜,请各位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窟中留存下来的文殊信仰资料极其丰富,这些资料包括文殊类经典、文学作品及绘画、彩塑等多种类型,时间多集中于晚唐五代宋初,即曹氏归义军时期。通过对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镇国与消灾是这一时期该地区文殊信仰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是东亚的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就有印度、西域、日本、朝鲜的许多朝拜者前来五台山巡礼,因为它是文殊菩萨的圣地。韩国、日本有以五台山命名的佛教圣地。由此可知,五台山佛教在东亚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严宗初祖杜顺与五台山关系的分析,揭示中古东亚佛教宗派建构史上的一种模式:圣境与圣僧———指那些被视为菩萨化现的高僧———的双重交互确认。杜顺在中唐以后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并于宋初被尊奉为华严宗初祖。本文首先考证了杜顺乃文殊化现这则传说的来源及其形成时间,进而追问这则传说产生的思想史背景,并得出以下结论:五台山在南北朝末期成为佛教圣山,并在唐高宗至代宗时代确立了其文殊菩萨道场的神圣地位,密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华严宗人希望借助五台山来抬高自身的地位。以澄观为代表的华严宗人凭借《华严经》之于五台山文殊道场的经证渊源,提高了文殊在华严义学体系中原本并不突出的地位,创立了文殊与普贤并重的三圣圆融观。同时,他们通过僧传等文字,编纂了早期华严传习者与五台山的历史渊源,其中的代表就是杜顺乃文殊化身的传说。于是,杜顺通过五台山获得了神圣地位,而五台山则通过杜顺被确立为华严宗的圣山。五台山文殊信仰与华严宗构建起了稳固的相互关联,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潮阳峡山妙吉祥堂,有一位出家于五台山圆照寺的著名僧医释妙空。1991年,他的恩师清海上师圆寂后,他带着恩师“慈悲利济,普度众生”的遗愿,回到故里,建起了妙吉祥堂金刚道场,树起了五台山黄教的法幢,弘扬起了师爷能海上师所传的密法。他不仅率领四众弟子修持密法,而且伏案疾书,出版了《赞文殊菩萨偈注释》和《销释金刚科仪宝卷集注会要》等书。  相似文献   

17.
蒙古人与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依据文献来分析,从元朝忽必烈与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开始,之后明清至今,兴建有蒙古僧众为主的寺院,如菩萨顶、罗睺寺、镇海寺、瑞应寺等。着重对忽必烈和八思巴与五台山的关系;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与五台山的关系;宗喀巴大师与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的关系;五台山瑞应寺与察汗殿齐呼图克图的殊胜关系,以及五台山其他蒙古僧众为主寺院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藏蒙对照本《圣文殊显胜地五台山赞颂、文殊欢喜供云诵》收藏于北京雍和宫,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于1767年在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镇海寺闭关期间,口述和赞颂了五台山的历史由来,由其弟子比丘格勒南凯撰写成藏文,后由嘎玲纳·嘎沙(Ga ling na gasa)译成蒙古文。今译为汉文,以便汉族佛教信众和研究佛学的人士学习参考,更多了解五台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构图、光线、景深、空灵感四方面入手,论述了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风光摄影及其对于世界遗产、佛教圣地五台山四季风光的光影诠释。  相似文献   

20.
五月,闷热的夏天悄然来临。山外的世界日渐燥热起来,而山中仍独守着一份清凉。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双重身份下,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来宾,那便是大自然与佛法智慧共同营造的清凉之境。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获得身体的清凉,也能得到心灵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