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五台山学"最重要的学术阵地《五台山研究》创刊30周年。日前,省委书记王儒林,省委副书记楼阳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分别对《五台山研究》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五台山是篇大文章,其中文化遗产研究是一项基础工程;要高度重视《五台山研究》,真正办出特色,办出影响,为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贯彻落实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五台山研究》30年来的办刊经验和"五台山学"研究成果,探讨进  相似文献   

3.
<正>继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五台山学探究》一书之后,崔玉卿女士近期又正式出版了作为"五台山学文库"系列学术撰著的新作《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构建"五台山学"的又一大新收获。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首府、世界著名的文殊信仰道场,一直受到世界佛教界的敬仰与信奉。日本、韩国等国崇奉五台山,在本国建有五台山,东亚各国的佛教徒都以能到五台山朝拜为幸事,这都说明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的,已经早就成为世界的了。圆园园怨年远月圆远日,被世  相似文献   

4.
古老独特的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研究》2001,(4):44-44
名誉会长:白清才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会    长:李玉明  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副会长:张成德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    长、研究员杨建峰  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董杰英  原忻州师专校长、五台山文化研究    所顾问、教授白俊章  五台山景区党委书记、五台山管理    局局长崔正森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    主编、研究员喜  钜  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秘书长: 崔正森(兼)副秘书长:刘俊义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副书记赵林恩  忻州师院兼职教授周祝英  山西省社科院《五…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7月19-21日,由忻州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举办的"五台山文化—敦煌学研究高峰论坛"在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举行,忻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亦农致欢迎辞,忻州市委常委、五台山景区管委会主任赵新年代表忻州市委市政府致辞,会议由忻州师范学院院长张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国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五台山的声名誉满海内外。五台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五台山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开发中华文化宝藏 ,发展中华文化事业,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五台山还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具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领风骚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研究五台山,开发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将会大大促进山西特别是五台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研究五台山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十分赞赏山…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11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任继愈先生仙逝一周年忌日。在先生驾鹤西行一周年之际,我作为曾有幸与任老相识相交过的一位五台山研究晚辈后学,日里夜间,常常情不自禁地忆念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学养品德,忆念起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满腔热情、悉心指导。而今,五台山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学初具规模,实在是与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发起、推动、指导、关注密不可分的。完全可以说,先生是五台山研究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指导者、引领者,起着灵魂和旗帜的作用。先生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功劳大德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研究》2006,(4):48-48
《五台山研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与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合办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五台山文化的根本,也是构成五台山学的基石。在三晋文化及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办好《五台山研究》,以刊促学,学研并进。有效保护、利用五台山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凸显出新的现实价值,使之不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三晋文化的重构、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疑也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1988年7月11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中外日报》社东京记者浅川竜一郎和诸位日本友人;中方代表有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五台山研究会秘书长、《五台山研究》副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国际旅行社太原分社总经理韩和平,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陈扬炯,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孙安邦。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确定了明年七月份在五台山召开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并参观了五台山佛教圣地和五台山研究会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佑国寺)举办的五台山大型展览。为了增进中日友好往来,使大家了解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的情况,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开展对五台山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使五台山早日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并形成一门"五台山学",特制订五台山研究学术规划大纲如下:一、工作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建设、文物、外事、旅游、宣传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坚持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研究》2001,(4):43-43
常务理事:李玉明 张成德 杨建峰 董杰英崔正森 白俊章 刘俊义 喜 钜理 事:李玉明 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张成德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 员杨建峰 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董杰英 原忻州师专校长、五台山文化研究所顾 问、教授白俊章 五台山景区党委书记、五台山管理局局 长崔正森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主编、研 究员喜 钜 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刘俊义 五台山景区党委副书记王宝库 山西省民政厅地名办主任李松年 山西省人民出版社美编室主任檀庆双 忻州师院办公室主任杨茂林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李安保 原山西旅游摄影…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体现在佛教圣地、艺术宝库、清凉胜境等方面。申遗成功后,五台山旅游发展要注意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要建设完善的五台山旅游服务体系,科学开发五台山客源市场。为建设和谐五台山,仍须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教育,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文殊道场。从北魏起五台山就成为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地流传,五台山也因华严学的兴盛而驰名中外。唐代时,著名华严学者李通玄与华严四祖澄观先后于五台山大华严寺宣讲华严,著书立说,使华严学成为五台山佛教的显学,并形成一支庞大的华严队伍,五台山华严宗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历代高僧至此弘扬华严,现今五台山还有寿冶、梦参、妙江、通愿及其弟子如瑞等著名高僧弘传华严宗。  相似文献   

16.
泼墨凤林谷工笔般若苑--六论五台山需要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传统景区冲击的情况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要紧紧抓住文殊信仰这一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五台山的文殊形象和朝圣线路进行设计包装。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24—27日,中日第三届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五台山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日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学者30余人,五台山佛教界、五台山区政府也派人参加了会议。7月25日,山西电视台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 :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 ,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参加会议的北京图书馆馆长、研究员任继愈先生 ,以及日本、加拿大、香港特区、台湾地区和省内外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真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 ,是革命根据地 ,也是风景名胜之地。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五台山文化不仅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而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稳定统一、推动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发挥了积极的纽带作用。进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9.
我说的第一点就是希望“五台山论坛”能坚持办下去,步步提高,把五台山研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第一届论坛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就我个人来说受教育启发不少,我这次来参会主要就是想受教育,增加知识。就目前而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各个宗派竞相发展的佛教名山,五台山佛教文化汇萃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就佛教史而言,五台山既是文殊道场又是佛教圣山,文殊信仰之外的其他菩萨信仰也是圣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观音信仰在五台山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唐代五台山观音信仰产生国际影响,宋代形成了以观音化身为信仰主体的大寺,元代五台山开始建设以观音法门命名的寺院,明代五台山出现了被当作观音化身的驻山高僧,清代五台山及其周边民间观音信仰促成了五台山观音信仰文化的繁荣。五台山观音信仰既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特征,也具有仪式化、生活化、民间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