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晋真人"功行两全"的思想在全真道中得到继承与发扬。王重阳在《三州五会化缘榜》中就说:"晋真人云: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迭神情,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乃真功也。若要真行者,须是修仁蕴德,济贫救苦,见人患难,常行拯救之心,或化  相似文献   

2.
郝大通、盘山派一系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之特色在于明体以达用,其以"重玄向上"为宗,通过明心见性,直探虚无道体;以"无为清净"为功夫,通过降心离尘、除情去欲,得本来真心、真性呈现;以"法相应感"为应物,在日用常行中体昧道性之恒常,故应物、出世、证道为其教门修持的三个重要内容,构成其全真内丹心性之学"真功""真行"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3.
重阳祖师开创全真道,以普度众生,修真成仙为其根本宗旨。全真道的真义即: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重阳祖师博通三教典籍,受钟、吕二祖之仙传,西行东化,传教度人,不分官庶贵贱,凡前来求教者同仁视之。每以诗词章曲,疏颂杂文等,自然应酬。其著述大多是阐发天地生成之玄机,通过人体而验证以悟天道,除情除欲,知其天性,广修德业,内炼“金丹”。祖师羽化升仙后,门徒收集遗文千余篇,即今之《重阳全真集》十三卷。据《重阳全真集·序》载:金大定戊申(1188)年,时值重阳祖师升仙十八周年,刘长生真人(1147—1203)乃命门徒曹瑱来等四人,特诣去宁海州请正范怿索写序文,并附于其文首页。题曰“终南山重阳子王嚞撰”,见收于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正统道藏》太平部,还收有重阳祖师著  相似文献   

4.
见见 《宗教学研究》2004,3(3):160-162
功行双修乃全真道重要教义之-.其中,真功明显受禅宗之影响,真行则融入了儒家与大乘佛教之精神,二者之并重又似达磨<二入四行观>之理入与行入.文中将对全真道"真功"、"真行"与达磨"理入"、"行入"思想,分别陈述其要义,再综合分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5.
正丘处机真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他以73岁高龄,应成吉思汗诏请,不畏艰险,跋涉千山万水,穿越茫茫戈壁,远赴中亚地区,劝戒成吉思汗敬畏天道、止杀保民。他在西行途中曾作诗言志:"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其心怀天下苍生的崇高风范彪炳史册。乾隆皇帝曾撰联赞誉说:"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为了进一步弘扬丘祖的慈爱和平精神,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6.
小议修真     
"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人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本文拟从"务道原真"、"立教本旨"、"返本开新"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7.
北七真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方七位真人,均系王重阳嫡传弟子。因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被尊为真人,并得列元世祖的诏封。他们是: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原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创全真遇仙派。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原名玉、字伯玉。山东宁海人。创全真南无派。著有《水云集》等。  相似文献   

8.
正戒者,禁止之义,乃归真之要,修行之务。天真皇人云: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式不习。既入戒坛,秉诚受戒,务要举止安详,动合威仪,远踪五祖,高蹈七真,立品成人,庶称全真榜样,戒子家风。一、戒乃收束身心、调养中和之要行,若执性狂傲,举动轻浮,不得受戒。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邱长春真人诞辰860周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九)是邱祖圣诞日,武汉长春观隆重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主要内容有贺寿法会、祈福法会、放河灯及两岸三地道教文化交流会。湖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李光富、会长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古老的道教宫观,久住北京的人们——“燕九”游人都知道它就是白云观。白云观是“全真第一丛林”,又是道教北七真中开创龙门派的丘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藏蜕之地,所以它还是极负盛名的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12.
苍南是道教之乡,早在唐代,杭州高道马自然就云游并结庐本该县松山之巅,与其徒王延叟炼丹求仙。宋代,先后出现以本地道士林娄真为领袖的"水南派"及传自闽南以陈靖姑为教主的"闾山派"。元代,除以林任真为首的"水南家学"外,尚有"金丹派"南宗的流行。明代,传自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正一派"大盛。清及民国以后,全真道"龙门派"中兴,竟以后来者居上之势,驰名全国。目前,该县道教仍有全真、正一、闾山三大派。全真派尊王重阳为始祖,主张全形保真,性命双修,住宫观,不婚娶,以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为主。正一派受牒于龙虎山真人,不出家,可婚娶,俗…  相似文献   

13.
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在他的思想中,"全真"二字是何含义?综合对其诗、词之考察,他主要是想全三教之真、全老庄之真和全心性之真.三方面的具体分析告诉我们,他这种回归老、庄的思想,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是清代乾隆皇帝给予邱祖一生的高度评价。邱祖讳处机,字通密,号长春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门148)生于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市)。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七月九日,逝世于燕京长春宫,弟子们在长春宫东建白云观,于观中专设处顺堂以安邱祖仙枢。其后白云观逐渐代替原长春宫的地位,历元明清至今,成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而以“全真天下第一丛林”的美誉驰名天下。今北京白云观中邱祖殿前有长春真人事实碑,殿内有长春真人雪山应聘图、长春真人像,另有一木制巨瓢…  相似文献   

15.
清雍正、乾隆年间,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代道士张清夜,先后在成都武侯祠、青羊宫开启了道教法嗣,而成启派祖师。张清夜,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初名尊,江南长洲人(今苏州)生于清康熙十五年(1667)丙辰岁。少为诸生,善书翰,博学工诗,书法颜鲁公,乃东吴名士。常  相似文献   

16.
<正>承蒙太上洪恩,仰仗各方眷顾,使我成为一名戒子,在湖北武汉长春观受戒。此次传戒是道教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又一坛传戒活动,恰逢昆阳真人王常月祖师公开传戒360周年。本次传戒活动由武汉长春观承办,吴诚真方丈担任大律师,实乃天地人三缘具足。在这殊胜的道场,千载难逢的时机受戒,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相似文献   

17.
踏着春日的晨曦,信步来到京城西南,街巷深处,隐见一处红墙古瓦、规模宏伟的宫观,一阵清悠淡雅的诵经及钟磬、管弦之声飘然而至,这便是著名的道教丛林——白云观的道士们做早坛功课。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的“天下第一丛林”。全真龙门派的祖师邱长春(处机)曾住持这一宫观,他羽化后又藏蜕在这里,故而后世全真派的道教徒尊白云观为祖庭。白云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太宗为奉祀老子而建,称天长观,金时遭兵火焚烧,大定十四年(1174)重建,先后改称“十方大天长观”、“太极宫”。元代全真祖师邱长春,于1224年入居太极宫,与弟子募化兴工修葺,三年后,宫观殿字焕然一新,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邱长春在此演立龙门之宗。明成祖于永乐(1403—1424)时敕命重修,以处顺堂为中心扩建,始定现在的规模,更名为白云观。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唐代始建之初的情景已不可考。到了金代已有记载,据《道藏》所  相似文献   

18.
道教中有传说云 :“老子西升 ,开道 (导 )竺乾 (古印度 )”① ,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 ,知有博大真人西游 ,乃齐庄遮道 ,邀迎至舍 ,请问乙密。”② 老子虽已著《道德经》 ,“犹虑未足以尽妙” ,于是“又为关尹言道之要 ,列为三十九章 ,目曰《西升经》。”③ 此将《西升经》归于老子名下 ,显系道教神话 ,不足凭信。由其托名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撰成此书来看 ,可能出于尊尹喜为祖师且力主老子“化胡”的楼观派道士之手。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晋 ,因葛洪《神仙传》曾引《西升经》 ,晋释道安《二教论》亦有称引 ,题名《老子西升经》。现存明《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19.
许昌天宝宫为元代真大道的著名宫观,明代前期转为全真道住持。该宫道士从明弘治年间开始使用全真华山派字谱传承道派,直至民国时期,共传承了二十六代。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华山派,也是惟一从字谱第一代"志"字辈开始传承的华山派。其现存的碑刻史料对于研究全真华山派的起源及早期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重阳创立的以"全真而仙"为核心的修道论,远承老庄之学,融贯儒佛思想,分别从"全真"、"修心"、"真行"等不同层面,把老庄道家的"见素抱朴""法贵天真"思想,自然超脱的养心论和老子"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慈善济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对老庄思想的复归与超越,增强了道教的普世性,提升了道教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