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映论所追求的“客观真理”——认识那不依赖于主体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只不过是种理想的状态,事实是认识的水平越高,越不能摆脱主体因素的纠缠;能动的反映论将实践引入认识,只是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对主体认识仍基于“复写”;非经典认识论从主体因素(主体的神经系统结构—功能要素,主体意识要素,经验—知识要素,情感—意志要素等)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认识的能动性问题。认识是创造,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认识的本质为“重构”而不是“建构”。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着哲学的发展。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实践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迫切问题之一,就是要增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突破传统唯物史观教科书的机械论、单一化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往的哲学教科书,往往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为唯物史观的思想制高点和发达机体,仅仅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方面,并把重心放在阶级斗争为纲上。因而,它没有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整体结构。实际上,马克思历史观的真正思想高峰和发达机体体现在《资本  相似文献   

3.
为何信赖科学(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齐曼提交给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 2 0 0 2年 11月共同举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的报告 ,原文“BelivinginScience”。该报告以纲要的形式论述了其科学哲学的框架 ,涉及科学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该报告在大会宣读颇受好评 ,现征得作者同意 ,翻译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经学的历史,上起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宣布"独尊儒术",下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凡历二千零四十年. "经"的界定晚清以来聚讼纷纭.参照周予同师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后多次申述的主张,我认为特指汉建元五年始立"五经博士"起,得到在位君主认可的、所谓由孔子亲授的五类或六类儒家著作.每类著作都有不同的传本和诠释,"立于学官"的常有一经数传,久之传记也化为经,因而经的名目不断扩充,详见周著<群经概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近代的两个主要认识论思潮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有古老的历史发源 ,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和表现。但是 ,只是到了近代 ,当认识论在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得到充分、深入的发展时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才逐渐形成近代乃至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形态 ,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标志 ,勾勒了自F .培根对经验的诉诸开始直至康德对两派进行综合的近代认识论的基本走向。1.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划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典的 ,指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大陆理性主义者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英国经验主义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知识是科学思维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思维是科学文化的核心。一般来说,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科学知识;同时,一定的科学知识的积累产生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又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由此构成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其中,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关键。东方科学文化善综合,西方科学文化重分析,两者产生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相生相成,互补共荣,构成人类共同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列宁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11)
诸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动规律佛教教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彼此相依而共存,故《阿含经》云:“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说明了一切事物生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其存在形式。一切事物皆不离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0)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质》一文,曾倡言佛教教义的实质,指以唯识义为内容的认识论,应看作是一门伟大的认识科学,它与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鼎足而三。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且在见解上更进了一步。现代的各种科学全是向外看,它是从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进行研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12)
破除妄执显示和掌握一切真实佛教的认识论,其主要的精神是在于认真追求真实、全面显示真实,进而掌握和利用或亲证一切真实。本来一切事事物物都各自有其一定的真实性,无论是具体的事相或抽象的道理,无论是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各有全面或部分的真实义,因而真实就是  相似文献   

11.
12.
二、费尔巴哈的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局限性和保守性 费尔巴哈的认识论虽然有着上述的一些合理成分,但它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非常突出,这种形而上学的局限性窒息着他的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使他的唯物主义往往不能够贯彻下去。费尔巴哈的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费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特殊的认识成果,在其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特殊的认识论原因,也一定存在可循的规律。从认识对象、实践活动、主体认识结构和认识建构过程对中医学特殊认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力图揭示出中医学的认识论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生命美学的视域中,生命是文学的生命,文学是生命的文学。生命发展的需要是一切精神力量之源,亦是文学之源。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文学理应为生命的勃发作出努力,而文学的言说正是履行着这样的职责:一方面,文学通过对社会的审视,不断地剔除着不利于人、不利于生命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学通过对自然的观照,拆除了自我的墙篱,使主体投入到无限和永恒之中。不管是观照自然还是审视社会,文学言说的都是人生体验。在体验的言说中,文学显露出一个崭新的生命境界,从而使主体产生超越意识和超越行为,使生命呈现出闪光夺目的勃发状态。因此,使生命得到勃发,是文学存在的最后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欧阳:您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的《社会认识论》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富勒:我的《社会认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知识生产;一是关于哲学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关于知识生产,我认为,概念的差别(如变化、进步等)是一种那言的区别,它最初是由于交往的破裂或缺乏而引起的,借用库恩的话来说,叫不可通约性.我是通过研究土语的历史发生和它们向着完整形态的发展而得出了这个结论.在科学研究中,为些不可通约的规范不可能转为共同的语言,它们只能分别适用于那些很少交往甚至相互排斥的研究集团.相应地,学术专业很可能也正是由此而形成的——不是由于新的探索领域被  相似文献   

16.
四、皮亚杰的图式学说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基本概念。在对皮亚杰的图式与同化概念的评价上,学术界分歧颇大。关于认识结构概念第一种意见认为,在皮亚杰看来,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图式则是认识结构的核心。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作用组合到“遗传性的图式”中去,构造出新的图式。所以经验的客观性是同化和顺应作用协调的结果,知识则是把客体组合到图式之中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认识论的对话(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认识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分友,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而当我们移目世界哲坛之际,发现在那里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已悄然兴起.那么它们各自兴起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其内涵有什么异同?它们将怎样发展,对于这些问题,陕西师大政教系主任欧阳康曾同美国学者斯蒂夫·富勒进行了长期通信交流.现将他们交流的部分内容的整理稿发表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哲学问题。下面仅就目前所见中文文献(包括部分国外译文资料)对认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和社会公正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正是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和重要的现实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才能划清社会主义公正观和平均主义公正观、等级主义公正观、功利主义公正观、自由主义公正观的界限 ,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名唯物论哲学家颜元(1635—1704年),以他对宋明理学的猛烈抨击和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颜元在哲学认识论上,坚持“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唯物论反映论观点,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这一命题作了唯物论的独创性的解释,丰富了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内容;在知与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强调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