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探寻     
许月恩 《天风》2005,(6):38-38
生命可畏,可畏生命。记得诲啸事件后,好友给我的短信:生命很脆弱,经不起风浪,活生生的人,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度好每一天。真的,生命脆弱得“如一片云雾”,又短暂得像“一声叹息”(诗90:9)。当人类面对疾病、战争、灾难时,也只能是无奈,无助,困惑不解。“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 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8:8)。生命虽然是如此的短暂,不堪一击,却是神所赐的“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诗139:14)。大卫对生命的回应是“受造奇妙可畏”,今天的我和你对生命又是怎样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2.
姜祖彭 《天风》2003,(7):46-47
一个人如果连家里的人都不爱,还能配做别人的朋友么,每个人都须经历生老病死,无人能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不病不老,也无人能掌管死期而不死,耶和华是我们生命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黄幸平 《天风》2018,(12):39-39
人离不开光。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认识、了解光吗?都见过真光吗?我们短暂的人生旅程中能一直有光相伴,直到永恒吗?我们来看几处圣经经文,我念给你听:“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l:9)“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耶稣是世界的光。  相似文献   

4.
桑伟 《天风》2001,(2):4-7
经文:(诗90:12)。 一个人一生的年日,是由过去、现在、将来,亦即昨日、今日、明日所组成。怎样数算这些日子?当日摩西曾向神祈求:“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如此看来,怎样数,怎样算,意义深远,关系重大。求主赐给我们属灵的聪明智慧,让我们学会数算自己的日子,在新的一年里,使我们得着生命的造就和长进。  相似文献   

5.
主耶稣受试探,在圣经中三本福音书都有记载(太4:1—11,可1:12—13,路4:1—3),表明是一个重大事件。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道成肉身有血肉之躯的人,圣经称他为赐给人生命的“末后的亚当”(林前15  相似文献   

6.
始终眷爱     
杨云利 《天风》2006,(10):41
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事,真可谓“世事难料”,但我们却知道:神掌管着明天! 如诗歌所唱: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有时我们会看到天上的太阳,会暂时被乌云遮蔽,但救主的慈爱并未远离,当我们向天仰望,云上依然是灿烂阳光! 有时好像危机四伏,完全陷入绝境,但保罗的生命经过造就,写出: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因  相似文献   

7.
儒学和佛是几乎同时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的思想学说。儒佛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两家思想的核心都是人生价值观。儒佛的人生观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出世主义的鲜明对立,在人生价值观方而的差异是: (一)对于人的地位高下看法不同。他们所取的参照系不同。儒家是就其他“物”尤其是一般动物的比较而论人在天地间的意义。佛教则主要就“佛”而言人在世间的地位。 (二)对于人的生命——空有观点的对立。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以《大乘百法明门论》为中心,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佛学,结合人生实际,作了些观察思审。主要是想理解人生。究竟“人”是什么?“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求生?甚至强烈地要求生?我犹很不理解。但是,人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天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无人,即无世界。使人不欲生,世界即将变成荒凉的沙漠。从天下四方八面不同的渠道,共同探索一下人生的问题,或许还是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0.
洒脱     
古往今来,无人不喜洒脱。可洒脱是每个人都想做到又最难做到的东西。生活于这个物质世界,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金钱、名利、地位、权力,哪一样不让人怦然心动?可当一个人汲汲于此时,心中可还能留有一方天地?如此人生,何来洒脱?  相似文献   

11.
“让生命开花”是巴金的人生箴言.他把自己的生命,化作了灿烂的人生之花,并把这句箴言留给了我们思考.人的生命,是潜力无限的富矿,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发自己的潜力,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只有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人类的命运上,才能在群体绵延中得到个人的永生.人之高贵在于有灵魂,有了灵魂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才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而使生命“开花”.  相似文献   

12.
许多宗教思想家对于“人生究竟值得度过吗?”和“人生有(或能有)任何意义吗?”这些问题,在以下前提下作了肯定的回答。这些前提是:除非大多数西方宗教的两个基本命题——人的生命是神圣注定的宇宙计划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死后至少有一些人会得到永恒的天堂幸福——是正确的,这些回答才能得到证实。这样,C.H.D.克拉克(Clark)通过评论罗素关于不仅每一个体的生命必定会终止,而且一般的生命最终也将死亡的观点,用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会议动态     
第六界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 2 0 0 2年 10月 30日至 11月 3日在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权力和不公正。这里的“权力”不是“权利” ,而是指享有权利的人、专业组织、甚至国家在对待病人、受试者或其他弱势人群等时的控制能力 ,主要强调可能出现的因滥用权利或缺乏公正制度等导致的不公正。与“权力和不公正”密切相关的主题是 :生命伦理学的全球化、弱势人群的保护、涉及人体实验的权力和不公正 ,这些主题主要出现在第一天和闭幕式上的大会发言中。其他小组和部分大会发言的题目主要有 :协助死亡———最新的进展、辅…  相似文献   

14.
旷宇长宙,漫无际涯,人生不过一叶小舟,将何处停泊?钱穆先生说得好:“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人生之向往处,即人之生命理想。也就是人生的真实意义与真实价值之所在。安顿人生之生命理想,是古典儒直至当代儒的主要关怀,也是人类恒久关怀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新汉 《哲学研究》2022,(1):20-29+125
人的生命的产生,使宇宙中事物存在的互为对象性关系进入“自我对象关系”,从而宇宙“所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主体自身意识经过“反思”升华为“我”的根据。生命意识作为“此在的存在的规定”,不仅随着生命活动的展开而展开,而且使生命活动在其展开中展开。“生命是人的定在的整个范围”,生命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生存意识使生命在量上延伸,生活意识使生命在质上拓展。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交融所引发的生命活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动力,推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向死存在”使此在通过死向生的转化,本真地筹划人生,给此在以人生意义与悲剧意识。作为常识中核心之核心的生命意识绝不可违。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要求作为“法之定在”的法律体系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为最高原则。在常识和法律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生命意识对价值世界构建所产生的作用,体现了人民通过社会意识创造历史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方平 《天风》2002,(7):22-23
撒母耳记上第25章讲到一个粗暴无理的丈夫,叫拿八。圣经告诉我们,“拿八为人刚愎凶恶”,“无人敢与他说话”(参撒上25:3,25:17)。但他有一位聪明美貌的妻子叫亚比该,在拿八和全家遭遇危机之际,她力挽狂澜,即使后来以色列的王大卫免犯大罪,又救自己和家人脱离了刀剑,堪称和好的使者。一、危机的产生事情发生在剪羊毛的时候,这是以色列人的收获季节,是大喜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主人们一般不会拒绝那些帮助过他们的求讨者。大卫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打发他的  相似文献   

17.
身体与医学在福柯权力分析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作用。身体在福柯权力分析中一方面作为权力的实施对象出现,为权力的刻画提供了可能,反映了权力技术的运行;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反抗权力的可能性,是寻求自由的潜在领域。同时,知识为权力刻画和支配人的身体与生命提供了合理性支撑,而医学作为与身体和生命紧密相关的知识领域,在"知识—权力"分析中承担了作为现代知识典型代表的角色,被福柯用以描述"话语—知识"、"身体—知识"、"知识—权力"的关系,揭示了人的身体及生命如何被纳入到"知识—权力"的领域,并成为规训技术与调节技术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传3:1—14 在传道书3章1至8节中,所罗门讲了28个“有时”。 他首先讲了两句话,就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他的意思是人生的大小事,时间的古与今,变更的有或无,相对的停与进,都掌握在神的手中,人绝对是难以左右的,永恒的神,全能的神来预定人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我是元始,我是终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过。可是我却活着,直到万世万代;我掌管着死亡和阴府的钥匙。”(默:一,17-19)  相似文献   

20.
正在花事荼靡的人生市街,敢于独自走入无人幽径的人,最能品味独处之美。虽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直是人所向往的风景,但我愿意说,青萝拂行衣,更能涌生感叹!独处,为了重新勘察距离,使自己与人情世事、锱铢生计及逝日苦多的生命悄悄地对谈。独处的时候,可怜身是眼中人,过往的人生故事一幕幕地放给自己看,挚爱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