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象学的发展,现象学方法论的独特性问题成为了一个日趋突出并亟待解答的问题。胡塞尔本人曾对此做出过断断续续的思考与论述,并提出过"现象学的现象学"的概念以及以此方式进行的"批判的批判"的现象学纲领。在其撰写德文版《笛卡尔式沉思》的过程中,胡塞尔委托芬克撰写了一个全新的第六沉思,专门论述"超越论的方法论的观念"。由芬克所撰写的《第六笛卡尔式沉思》是对超越论现象学的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反思,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第六笛卡尔式沉思》事实上构成了整个现象学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至少成为了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界将苏联七十年的哲学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一)十月革命胜利至三十年代;(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三)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种分期法,主要是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第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过渡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确立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为发达社会主义时期。下面仅就苏联哲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М.大卫的《巡回宣讲哲学家加布里尔·马赛尔》一书是一部论述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著名的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加布里尔·马赛尔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的篇幅浩繁的著作。本世纪二十年代存在主义开始在法国传播。法国的存在主义是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利用了逃亡国外的白俄哲学家Н.别尔佳耶夫和Л.谢斯托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期,当现象学在德国诞生时,美国哲学界盛行的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20世纪30年代前后,现象学在德国达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传播到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现象学(以及在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诠释学)已经逐步被美国哲学界接受,并成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5.
保罗·利科是以其特有的法国式的现象学而闻名的.解释学现象学是利科现象学的重要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科在德国曾作过战俘,这使其有机会接触胡塞尔的现象学,并为他日后发展解释学现象学奠定了基础.《胡塞尔及其现象学分析》一书就是他系统地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结晶.利科早期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很大,后来,他逐渐抛弃了他早期的意志现象学,着力于解释学和现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他的解释学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使用了"反驳法",并在导论中展示了运用此方法的范例——对"自然的意识"的批判。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论中不仅完成了对康德知识观的清理,而且也开辟了通过其"现象学"方法来展示真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是本世纪对西方心理学发展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在创立之初,胡塞尔曾从哲学心理学角度批判过冯特的经验心理学。这一批判为格式塔心理学及后来的知觉研究澄清了方法论基础;四十年代,现象学开始流传于美国,五十年代末构成了人本心理学的方法论。六十年代后、现象学的心理学有了极大发展。一九六三年,在美国的Rtce大学以“行为主义和现象学:现代心理学两大对比基础”为题召开研讨会;一九七○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本章并不打算环顾现象学研究深入到世界的“广阔景象”,而只想描绘一张现象学在今日哲学世界中的分布图。我本人没有资格对这个研究活动蔓延的范围、尤其是它的边缘状况妄作估价。然而,如果说我未提到现象学研究活动的边缘地带的情况,那就是说对此研究活动核心的进一步周密的研究尚未完成。在笔者看来,本文充其量不过是关于现象学研究广阔景象广告式的介绍。它不象人口普查那样为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又称现象学伦理学,或道德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兼有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伦理学流派。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及其信徒德国哲学家舍勒尔和哈特曼等人,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和直觉主义伦理学大致是同时产生的。它和直觉主义有许多共同之点。布伦坦诺的《正确知识与不正确知识的形式》和直觉主义伦理学奠基人穆尔的《伦理学原理》,都是一九○三年出版的。穆尔很赞赏布伦坦诺的著作,说布伦坦诺的观点比他所知道的其他伦理学家的观点“更类似于我的观点”。(穆尔《伦理学原理》,台湾版,第17页)。直觉主义主要流行于英国,而现象学伦理学则主要流行于德国等日尔曼语系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传到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的话:莱维纳斯(1906-1995),这位首先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引入法国,从而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法国思想,而且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哲学家,已经受到汉语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莱维纳斯生于立陶宛考那斯一个犹太家庭。1923年移居法国,就学于斯特拉斯堡哲学系。1928至1929年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30年回到法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1932年,他发表了法国第一篇研究海德格尔的文章:《马丁&;#183;海德格尔与存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维纳斯成为德国战俘。在集中营期间(1940-1945),他构思了《从存在到存在者》一书。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莱维纳斯开始系统地表述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在60年代和70年代,他出版了他的两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总体与无限》(1961)与《异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1974)(我们这里译为《异于去是或在是其之所是之外》,理由见译文中的注释)。此后直至逝世,莱维纳斯以文章、讲课和访谈等方式继续不懈地阐发和总结他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之后,尽管有一系列黑格尔著作如灿烂星辰在德国和世界哲学的天空中闪耀,但《精神现象学》并没有在这位思想家的成熟著作的光辉中黯然失色。至于说黑格尔学家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在本世纪最为关注的正是这部《精神现象学》。无数的解释在不断说明这部著作的有趣的特点: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12.
倪梁康 ,江苏南京人。 1 95 6年生。 1 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 ;1 985年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 985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并于 1 99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 :《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三联书店 ,1 994年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 (德文版 ,克鲁威尔国际学术出版社 ,1 999年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 ,1 999年 ) ;主要译著有 :《现象学的观念》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86年 )、《逻辑研究 (两卷三册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94- 1 9…  相似文献   

13.
杨寿堪教授的新著《黑格尔哲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黑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书对《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考察、概述,对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作了有见地的分  相似文献   

14.
意向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特别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思想核心。它关涉到许多基本的哲学问题,深入到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结构前提和逻辑预设。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目前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当代西方哲学诸如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和心灵哲学等思想框架内来理解和阐释意向性理论,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西方哲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做。刘景钊博士的《意向性:心智关指世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年7月第1版,以下该书简称《意向性》)一书则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5.
《文子》古今本成书年代考张杰郑建萍《文子》是黄老之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但是学术界对它的真伪颇有争议,特别是河北定县40号汉墓有关《文子》的文献出土以后,它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仅讨论《文子》中的一个问题,即其成书年代。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涂成林先生推出了专著《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共325页)。这大概是国内80年代以来从比较冷静的思想发展角度研究现象学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所以它的出版对于促使中国现象学研究跨过接受阶段,走上自立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加之它是由“经济勇进”的南国学子率先推出,更令既注重文化传统积  相似文献   

17.
《旧约》希腊文七十贤士译本 当分散的犹太人在新的希腊文化主义的世界找到落脚之地以后,最终他们还得需要一种新的《旧约》语言。在散居之地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犹太人只懂希腊语,他们的那些圣书在当时还没有其他文字的译本。由于他们在各会堂所读的《旧约》大部分内容(法律书,先知书和圣咏都是希伯来文原著,所以,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希腊文则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把大约在公元前140年于埃及亚力山大完成的《旧约》希腊文译本称为七十贤士或七十子译本(The Seqtuagint)。这个译本可以说是犹太教扩大其范围的象征;在…  相似文献   

18.
叶秀山先生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其重要性在于,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现象学美学家,而他的美学代表作《美的哲学》,则是中国现象学美学的开山之作.此书写作于1989年,初版于1991年,此后多次再版,2010年11月出版了重订本.对《美的哲学》写作和初版的时间稍加回顾,是很有意义的.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出炉了"实践美学",成为中国美学舞台上的主角,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美学界依然处在实践美学的笼罩之下.在那个时代的学术氛围中,叶秀山《美的哲学》就已初步建构了一个现象学美学体系,可谓别开生面、一枝独秀.但是,也正因为其独辟蹊径,而且思想超前,照例难免于先行者的孤独寂寞的命运.二十年来,中国美学研究者更乐于称道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美学四讲》,而较少提及叶秀山的《美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几点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美国的心理学家很少有人知道胡塞尔其人及哲学,也不太明晓现象学的运动及意义。具体说来,对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是欧洲现象学家移居美国;第二是美国与欧洲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心理学家之间频繁的联系;第三是大量的现象学著作英译本的出版问世;第四是美国本地出现的现象学的倾向。通过上述四条渠道,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产生了,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并在诸多领域内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现在还不大可能确切地估计和测量出现象学的方法和思想在美国心理学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即使是现象学的作用还不够大,但过去的四十年所发生的变化也多少可以归功于现象学的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随反映了出来。下面就简单地阐述一下现象学心理学在几个  相似文献   

20.
与上一世纪德国哲学家们出版庞大体例的哲学史不同,联邦德国哲学家R.布普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主要哲学思潮的介绍简明而又扼要。他主要着力于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学和科学理论,并且也着力于辩证法和实践哲学。在概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纲领和强调海德格尔对实存进行解释学研究(以及适当地突出了60年代“对海德格尔的盲目崇拜”)之后,作者根据生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