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在这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历史像一面镜子,使往事又再浮现。半个世纪前,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发起了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次行动。58年前的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又阴谋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长期陶铸的产物。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位一体,浸透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然而以官学的形态,授受于庠序,流布于民间的,却基本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文化。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孔子儒家思想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大同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礼的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东北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的走红,东北文化也快速风靡华夏大地,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影视文化现象。东北的本土戏"二人转"经过改革之后,越来越多老少皆宜的"二人转"作品穿插在影视剧之中。在"春晚"舞台一炮而红的赵本山创建了"本山传媒集团",自主创作了大量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全国反响强烈,更为东北影视剧增添了许多光彩,已然成为东北影视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兴盛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洗刷了持续百年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得以以昂扬独立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战胜利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即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唤醒了中华民族民主和独立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意志和爱国精神;对于当下中国,它则开启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20日至23日,《孔子研究》杂志和《东北之窗》杂志,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举行了1990年夏季孔子思想研讨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官达非、副会长张黎群和中外近40名学者出席会议,就孔子思想在现代的价值进行了讨论。一些学者还分别以《孔子仁学与现代社会》、《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孔子仁学及其现代价值》、《孔孟仁爱思想对人物的关怀及其现代意义》等为题,直接阐述了孔子仁学在现代的作用。与会学者认为,作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思想是对以往思想的总结,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了其他思想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1)
黄兴涛著《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涉及中国现代国家最核心的概念,出版后引起了甚大反响。如果说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理论阐明了中华民族作为"自在实体"的古代历史的话,黄兴涛的著作则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自觉实体"的近代历史。本文围绕该书"中华民族"概念,从概念史角度分别考察中华民族概念的标准化、大众化、政治化过程,指出1902年、1912年和1932年是"中华民族"成为自觉实体的现代时刻,而这一现代时刻直到《重塑中华》的出版才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在鸦片战争前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所酿成的内忧外患,中华民族沦落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遭受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然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国泰民安的向往追求。正如哲学家冯契指出:在中国近代,时代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何才能获得解放,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奴役?一百多年来的志士仁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前仆后继的。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4)
<正>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实现"中国梦"必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在回望中华民族强盛期的历史足迹中,不难发现佛教是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强盛的一块重要基石。赤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  相似文献   

9.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并将继续书写着不朽的历史。90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广大劳苦大众挣扎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之中,广大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摆脱苦难、走向振兴而苦苦探索时,中国未来前途命运一片迷茫之际,一颗璀璨的明星升起在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照亮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美与时代》2005,(8):24-26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众审美情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致力于建立全球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站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它,则更具现实意义--它是我们用以反对个别超级大国文化霸权主义行径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以孔孟之道为主根、为主脉、为主干、为主导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提供了不尽的文化宝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2017,(1):102-102
<正>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华书局,2016年,500千字。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运动的新时期。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齐文化的变革精神、开放精神、民本思想等优秀特质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经济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又是民族复兴的内核。在文化经济到来的今天,齐文化产业、尤其是齐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山东、尤其淄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齐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传播,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赢得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在这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和过程中,齐文化发挥了并且必将继续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时代原因,在20世纪上半叶东北地区的油画艺术主要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而风格上主要是受到黑田清辉、藤岛武二"学院派-印象派"风格的熏陶。归国后,在现实主义油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以乌叔养为代表的东北油画艺术家一方面锤炼艺术本体语言;一方面却探索着与本民族文化有关的写意性油画,这在当时的画坛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究,是东北写意性油画历史性的发展,开启了东北油画艺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恩惠 《天风》2013,(5):4-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有着悠久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原本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但近代鸦片战争,西方坚船利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为此,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社会道德生活的陈陈相因,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展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循着它们的演变就可以捕捉到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脉动。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各种民俗中的宗教元素,都体现了中国人驱邪祈福、新的一年获得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春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上千年。春节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释道的许多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浸润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水彩画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形式均有极大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域文化使得东北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些年一大批东北水彩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东北地域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国内外暂露头角。通过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气候特点分析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绘画语言,研究东北地区水彩画语言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