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构成原理的运用举足轻重。笔墨以点、线、面形态出现在二维空间,结合一定的程式和法则,加强分割和组合,从而使良好的构成形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得以形成。在多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对艺术价值的独创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当今艺术时代,对中国画构图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整合平面构成和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关系,将中国画构图提升到创新领域,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拓展开来,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并且实现中国画在继承中探索求新的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此过程中有些人认为中国画已经落后了,远远不及西方的油画具有观赏性。这种说法有一些偏颇,西方油画较为注重造型与结构,画面的立体感较强,中国画有自身的特点,具备优秀的审美文化,文章基于此对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更好地进行论述,文章首先阐释了中国画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画的构图,再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我国5000年历史文化孕育下的产物,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以及美感进行论述,指出章法在构图和美感塑造上的价值和创作的方法,再结合中国画作品的解读,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画中"章法"的表现和其展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讲究创造美的意境,从画中表现情与景,创造一个能够使人发挥想象的画面,而这个画面正是虚与实相结合的统一体。"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画更是将虚实之美表现到极致。无论是中国画中虚实的哲学渊源,还是中国画的意境、构图、气韵,"虚实相生"都是一个研究中国画很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画的绘制中,不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构图都尤为重要。构图是作画的第一步,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中国画构图是通过在画面上合理地安排景物位置,从而表达绘画主题,追求艺术的一种境界。中国画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更强调"神",而构图不仅仅直接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表达形式,而且关系着画家的主旨立意能否充分传递给欣赏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陶瓷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演变和发展与中国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画元素在影响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创新与发展。文章对此做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阐述了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之间的互溶性和区别性,并从中国画构图、技巧、题材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国画艺术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画中的"留白",并提出如何创造中国画的精髓——"留白"的相关问题,涉及到如何在构图中考虑留白的位置等,希望对今后的国画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也称国画,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和动漫设计两种途径,由于侧重点和对接点不同,中国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画面形式和意境两个方面,而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则为造型和技法、构图和意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就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各大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也做出了各种探索,中国画归根结底还是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促进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促进对中国画的文化根源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基础,促进中国画教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针对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思考,首先分析了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溯源及具体特点,然后分析现今中国画的教学现状,最后就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解释装饰的含义入手,分析了装饰即源于艺术家对自然万物诗性的参悟,是主观的,是对需要呈现的对象的升华的概念;再者介绍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审美形态和构图特点,为解释其装饰性作铺垫;最后从色彩、线条、平面布置和节奏韵律的装饰性逐一阐释中国画装饰表现的具体手法。艺术家们只有认真参透中国画的装饰性,才能创作出符合装饰性审美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3.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式"指中国画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程式化样式,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最大特征;"势"体现了中国画形而上的法则,代表了布局之阵势。明代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有形有"势"才可有韵有性,可见"势"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历代名家无一不是造"势"的大师,对"势"的探索与研究,因时代的进步不断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是中国艺术中具有自身独特美感的一门艺术,花鸟画构图中的疏密、开合、虚实等,都是对其"式"与"势"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构图形式(散点透视的构图、对称均衡的构图、分层分格的构图、和谐饱满的构图)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想说明汉代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对于探讨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源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除绘画本身外还包含诗词、书法和印章,这些元素构成了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中国字,最早是来源于画的象形字,以画达意。故字或画,多少都含有诗意,皆离不开意境。传统中国画丰富的精神内涵、审美理念和思维特点体现了中国画文学性的主要内容。诗词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分支,其文学性作为中国画的养分使中国画成为一朵生命力旺盛、永不凋落的独秀之花。文章以古代诗词和中国画间的相互交融为主题,来逐一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小城之春》是一部超越时代的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被推上中国电影的巅峰,获得重新的认知。《小城之春》的声画语言立象以尽意,以物象来表征人物的心理、情思;电影的构图,较多地借用了中国画的空白、静照等美学思想,使人们品味到韵味十足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观照下的现实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8.
构图是构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谓"画也,真道也",构图可以构成艺术语言使画中的意境更好的表达出来,从而使观者产生共鸣。山水画如果不注重构图,画面就会变得非常混乱,不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这幅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以关山月山水画为例,研究岭南画派山水画构图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其山水画的构图位置、构图走势、构图气场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19.
问:就画种而言,中国画所特有的本体语言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国画里,可以透析到精博的中国画美学意蕴.从目前中国画的写生和创作来看,写生是面对自然,想请老师谈谈自然美在写生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与中国哲学的渊源很深,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整个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与中国哲学水乳交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哲学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从中国画中能够看出中国哲学的的发展趋势,那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哲学和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