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平视角度、视觉平衡、视觉简洁、重叠的益处、轮廓线之争、视错觉六个方面分析莫兰迪静物画给观者带来的不平凡的视觉经验。莫兰迪通过平凡的静物揭示事物存在的生命状态,他超越现实,内心保持宁静和纯洁,主客观平等地结合,达到精神上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2.
很长时间以来,静物都是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篇幅,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及历史线索。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静物画的理论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今的静物画创作实践有着促进意义。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为例,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旨在为静物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案的发展,有着世界上最长的不间断历史.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用各种自然物的图案来装饰自己,出现了最早的艺术认识活动.图案艺术的完善与发展需要鲜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图案艺术需要很强的理论性,它不单纯是平面设计,也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真实描绘,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再现,一种新的创意和造物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辩证统一的重要内容与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的文化运动,其倡导理性与科学精神,重视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确立了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历史视角下,探讨荷兰画派的绘画艺术特点,阐述荷兰画派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重构其绘画社会背景、艺术发展背景,寻找其中的特点及规律,为艺术传统重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两方现代艺术大师马克·夏加尔的艺术深深地扎根于其自身独特的本源文化之中,这种独特的名族身份使他的艺术有别于西方现代艺术,带有浓厚的名族特点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韦卓民认为,不同的文化信念体系虽然背景不同,但仍有可能产生相似的观念。这就需要用一种认同的眼光和欣赏的心境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实质融合。韦卓民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异质融通观可在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主张和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主张中找到共通点。自我和他者可以以同志般的精神、为着共同的志趣一起开展精神性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对西亚北非地区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评审会,此次共评选出20个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其中,由书法艺术家陈坤先生担纲的“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成功入选。 相似文献
8.
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出家前曾留学日本六年,三十九岁出家至六十三岁示寂,最后十四年基本住锡福建闽南。在闽期间,弘一大师在佛典方面与日本交流之频繁,为近代高僧所罕见。现择其要点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元朝藏传佛教萨逛派领袖八思巴巡礼五台山后,历代帝王及藏传佛教领袖人物,都十分看重五台山。五台山始终是沟通汉、藏、蒙、满、土等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8,(5):22-30
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时看到,重商主义政策体系正推动着英帝国走向深重的危机:殖民地既不能提供保卫帝国的兵力,也不能提供维持帝国民政的收入,反而增加了母国的防卫负担;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帝国分崩在即,严重依赖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变得极其脆弱;不列颠沦落为"商人之国",商人阶层垄断贸易,对平民大众多有压迫与剥削。在重商主义政策体系下,法律变得暴戾,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惨遭倾覆。危机的症结在于:商人欺骗、侵夺了主权,绑架了国家,使法律只体现商人阶层意志。《国富论》致力于传授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权理论:主权者必须知晓国民财富的自然秩序,以此驯化资本,使之合于正义与公共利益;主权者必须对商人的"独占精神"有所警惕,不受其蛊惑,使经济政策合于社会的自然机理,体现国家的公共意志。 相似文献
11.
传统存在论的主题是“在者在”,但因其视域囿于物的世界,结果是它遗忘了存在,基础存在论跃过物的世界进入了人的生活世界,以“此在”代替“物在”试图“说”出存在,但终因限于主体性思路误导了问题而走不出存在论的悖论性困境。鉴于“存在”的急迫,存在论的事情在于告别过去并重新出发,海德格尔认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存在何以可能”采取全新的艺术叙事,正是在艺术世界中人们有望抓住存在的真理,由此,艺术存在论打开了人类未来的一种可能生活。但恰恰是在这里,历史唯物主义表达了不信任:强行将艺术问题拉入存在论视域而放弃对资本主义“坏世界”的“政治”分析,仍然是一种存在论承诺,存在论的唯一问题只能是批判资本主义这个“具体世界”并显示“解放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夷夏之辨是华夏文化中心论和汉民族政权正统论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从三教关系看,广义上的“夷夏之辨”从佛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但狭义上“夷夏之争”则相对晚一些,到南北朝才正式开始。夷夏问题是跨文化交流中外来文化溶入中国文化双方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其历史定位曾经产生过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完美的钢琴艺术需要用音色来表现,同时音色需要听觉来进行思维训练来辨识;经典的钢琴作品是历史和大众认可的音色完美的作品,伟大的钢琴家们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所使用的音色得当.从心理活动的层面上讲,音色同人的听觉思维联系紧密;从技术层面上讲,其主要是把触键技术(触键高度、触键力度、触键速度、触键深度、触键角度)和踏板技术和谐统一并运用自如,从而同思维协调,使作品准确地表现出作曲家及作品内容相符合的音色.也使音色真正诠释出作品的音乐内容. 相似文献
15.
16.
工笔画的发展在经历了宋朝的高峰期之后开始走向衰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才开始慢慢恢复。现在有不少画家致力于工笔画的创新。受到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新工笔"这一现象悄然出现。文章主要以雷苗和高茜这两位"新工笔"绘画的代表画家为例来着手分析谈论当代新工笔静物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领袖人物,被誉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之父。他一生追求纯粹、均衡与清澈的艺术风格,不拘成法,大胆创新,努力追求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力。在艺术创作中他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主观感受来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8.
19.
20.
黑格尔曾经签发了艺术的死亡判决书,即艺术已经走向终结。这一观点其实是在服务于黑格尔本身的哲学体系,而就现实而言,现代社会的艺术发展的确已经背离了艺术作为真理的表现形式的维度。可是在日常审美的私人化下,艺术也以新的形式在生活和审美中不断前行,因此,可以说,艺术的死亡其实更是一种涅重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