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岳彤 《美与时代》2023,(6):123-125
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书法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魏碑是对经典作品取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碑一石,都显示出古意高深的人文之思。《张玄墓志》是魏碑中的优秀代表作,遒厚精古,疏朗典雅,代表了北魏书法的最高成就。简要介绍黄庭坚及创作背景,详细论述基于《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书写实践。具体来说,从作品形式的构思、对《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借鉴、落款文字与正文的协调、章法布局思路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最后分享此次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在中国山水画中融入禅宗美学思想一直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重要论题。现存世资料内容丰富且影响较大的便是董其昌在著述《画禅室随笔》中对于南北宗论的记载。从画学角度看,其在禅宗“顿悟”的熏陶下,以“以禅论画”的方式进行画派分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此,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切入点,探究董其昌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是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  相似文献   

4.
禅宗思想对中国书画影响至深。其"顿悟""自求而不求他"的哲学理念,以及其所追求的超越性意境也正是整个中国书画艺术的终极关怀之所在。董其昌所处的晚明时期,禅宗思想盛行,其《画禅室随笔》对文人书画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以禅心修画,引禅入画,将禅境融入到行文创作之中。董其昌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书画大家,不仅在心性修养方面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且在自己的书画实践中自觉地贯彻着融禅道于书画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5.
《穆君墓志铭》是书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的一方墓志,其中包含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值得研究。尤其该墓志所表现的书法艺术风格更能代表这一特殊时期书法变化的风貌,也是我们了解从孝文帝改革至孝明帝时期书法在当时发展的可靠资源,值得与方家商榷。  相似文献   

6.
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自发现以来为历代学者重视、研究,其鲜明的书法风格、无穷的艺术魅力为众多书家所赏读、摹写。摘录明清代表书家对《张猛龙碑》的述评,意在对整个北朝石刻文字有一个重新认识,以期对当今"魏碑"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审美误区有所识别。  相似文献   

7.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辽代《耶律仁先墓志》,1983年出土于辽宁北票县小塔子乡莲花山,有契丹小字和汉字志文两种碑文。目前有关于该墓志的研究,都是对其契丹小字的志文进行研究,尚未有对其汉字志文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显示,且该墓志的契丹小字志文和汉字志文并不是对译的。该志碑文不仅记载了耶律仁先的宦绩,还涉及辽国、宋朝和西夏的历史,且碑文字体拙茂峻逸,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对该墓志汉字志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志文书法风格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墓志书法临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禅讲禅画是禅艺术的大宗。因此,谈禅艺术就不能不举王维辋川诗《辛夷坞》、牧豁《六柿图》等深体无心的作品。然而,若论其极致,同为首选的京都龙安寺《枯山水》恐怕更能让人体得宗门之不共。  相似文献   

9.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张猛龙碑》是北魏书法中的精品,康有为评其为"正体变态之宗"。《张猛龙碑》是魏碑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的代表作,即不似《始始平公造像》中刀锋之感过甚,也非《郑文公碑》中圆润典雅,融入篆书笔意。《张猛龙碑》在笔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劲拔、纵逸雄强。用笔以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方圆结合,变化自然。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包含了魏碑中的典型笔法与结构,所以,对于此碑的笔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魏碑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大体量动物且技艺高超的画家,韩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唐朝韩滉《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画作中的线条、设色、形神表达的分析,以及与同时期画家作品的对比,体会韩滉将“意”运用到绘画中的革新精神,从而领会中国画“点画之间皆有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温润遒丽、端庄雅致。楷书《孔子庙堂碑》,展现了初唐时期的书法意蕴。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及其体变,兼论字体、执笔方法及真、草、行各体笔法等,提出了"冲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对于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语义判断范式考察书法字体和汉字颜色在成语重要性加工中的作用,探查重要性隐喻及其性质。结果表明,魏碑字体激活视觉重感体验,影响对成语重要性的判断;汉字颜色亦影响成语重要性的加工,黄色通过意象图式起作用,红色通过生理唤醒起作用。整个研究表明,重要性概念是多通道整合表征。汉语母语者通过视觉从书法字体和汉字颜色中获得的具身经验和文化经验的激活影响成语的重要性加工,体现了强式具身认知观与弱式具身认知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李贞墓志》的形制、志文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唐代历史文化背景、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墓志章法疏朗,字形端庄中寓欹侧,稳重中见活泼,笔画凝炼简洁,法度严谨而不刻板,艺术内涵十分丰富,对研究唐代时期的楷书风格演变、书体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圣迹图》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兼及《论语》、《孟子》、《孔子家语》等所载孔子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被西方艺术史领域纳为"圣人画传"(pictorial biography/hagiography)或"叙事画"(narrative illustration)。它是研究孔子图像和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其艺术风格受早期中国圣贤画像、讽谏画以及宗教画传等影响,大约形成于唐宋以后,成熟于元明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传世作品多见于明清以降。《孔子圣迹图》学术史与其艺术史一同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时间。中国、海外日韩儒家文化圈、欧美均形成区域性学术史。本文对《孔子圣迹图》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存疑、争议、局限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回顾和展望,包括:(1)创作主题与研究范畴。(2)最早的《孔子圣迹图》。(3)风格起源与演变。(4)媒介与版本。(5)文本来源。(6)资助者、创作意图与受众。(7)收藏与编目。(8)海外制作与传播。(9)研究方法与视角。(10)研究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上清经派祖师魏华存,是六朝道教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人物。本文利用新出墓志及零散史料论证了魏华存其人的历史真实性及《紫虚元君南岳夫人内传》所记史事的可信度,辨析了《内传》文本的舛异之处,并从道教史的角度对南京象山王彬家族墓葬出土的考古材料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北宗禅在唐末式微以后,并未绝迹江湖,在宋明一直绵延未绝。以玉泉寺为考察中心,检视《玉泉寺志》《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四集》等史料,从中既可以梳理出北宗禅在宋明时期的发展谱系,亦可以呈现北宗禅的师承关系。就谱系而言,宋有慕容,元有钟山,明有广鏔、常镇以及满秀、无迹、了凡等诸僧,这些高僧都是北宗禅谱系上的重要环节。以北宗禅谱系为基点,考察北宗禅诸僧的师承关系,可以看出宋明时期北宗禅门下依然徒众甚多,这种趋势在晚明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并一直延续到清初。北宗禅在宋明时期的发展,以讲经、著述并重为基础,既有自身愿力,亦有王室资助,既将净土法门纳入修行之中,亦将戒律融进禅修之内。  相似文献   

19.
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时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侯帆 《美与时代》2023,(6):117-119
《霍扬碑》作为河东地区石刻书法中较具代表性的石碑,其特征包括取法西晋书法、金石趣味融为一体和点画的隶书燕尾明显等。总结《霍扬碑》石刻书法对北朝时期河东地区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促使隶书向楷书演变和赋予河东地区书法丰富的内涵。该石刻书法对后世书法也具有一定影响,包括推动南北书风的交融和为现代学习者提供启示。通过研究《霍扬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朝时期河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