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认识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东 《现代哲学》2003,13(2):13-15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的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  相似文献   

2.
一、早期马克思才是“本真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经历过一个被模式化、教条化和泛政治化的时期, 冲出“体系”、打破“禁区”、挑战“传统”也顺时形成了哲学界令人瞩目的学术标向。然而, 在我们尽情为这一学术标向及其由以产生的学术成果鼓与呼时, 哲学思考的冷峻又使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一个时下的研究动态, 这就是似乎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源头, “走进”或“走近”早期马克思, 才能真正找到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生长点”, 才能一反传统理解而为世人展示出一个“本真的马克思”。例如, 由于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内不少…  相似文献   

3.
邹永图 《现代哲学》2000,(1):104-10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为“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哲学学说。从其诞生至今,已成为世界上一切共产主义政党和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然而,从理论形态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哲学,却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     
该著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及其哲学前提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审视,并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广泛讨论,试图运用当代分析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资源,对“马克思哲学中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作出评判。作者认为,马克思最经得起考验的成就,是以异化、剥削、阶级斗争、政治和意识形态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提“马克思哲学” 而不愿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实,就用语而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确实存在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论形态,如那套已风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但是,提“马克思哲学” 就不一样了——马克思有没有或者有何种意义上的哲学?他本人对哲学究竟持何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吗?他的思想跟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所以,如果一定要提“马克思哲学”,那就得先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一番认真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作为一个“问题”被我国学界提了出来 ,并明确地将当代意义作为课题来加以研究。由于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的基本估价 ,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境域中的生命力及其发展前途 ,所以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一、作为问题的“当代性”的提出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属于当代哲学 ,具有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 ,这在学界已形成共识。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并非是一种现成的“给予物”或“上手状态” ,它有待于理论上的阐扬和历史性的生成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被作为“问题”提出来的。它…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志同道合、毕生通力合作的战友,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共同创始人。“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而柯木火同志在《现代哲学》1989年第一期和《暨南学报》1989年第三期,先后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和《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为题著文,认定恩格斯“背离”了马克思哲学,理由是在恩格斯那里,“哲学不再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2016年11月19—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涉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等议题。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由于德国古典哲学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全新的世界观,就是在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更重要的则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人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简称“中大马克思论坛”,英文名称为MAR欠FORUM IN ZSLo 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以聚会研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 论坛采取一人主题发言、一至二人专题评议和与会者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每次定时150分钟。 论坛的第一期已于2《x)3年3月14日举办,以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以后每月举办一次(寒署假除外)。2以玛年上半年的初步安排如下:徐俊忠(马克思与我们同行,3月);张一兵(题目待定,4月);刘森林(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批判,5月);徐长福、郁建兴(马克思实践哲…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哲学思潮概括为四个: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属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理论领域,或者说是“社会理论”领域;而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则是一种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等形而上学诸问题的理论领域,哈贝马斯称之为“纯粹哲学”领域。显然,马克思的思想构成了社会理论领域的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在这个领域,要绕开马克思是不可能产生好的理论的。然而,在所谓“纯粹哲学”领域,我们却几乎看不到马克思的身影,或者说马克思基本上“不在场”。这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13.
把斯宾诺莎哲学作为参照系,越来越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该范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三重难题。第一,斯宾诺莎对马克思思想的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何者更根本?普列汉诺夫和阿尔都塞都认为间接介入是更主要的,他们由此围绕马克思如何扬弃德国唯心辩证法的总问题来回溯斯宾诺莎的理论地位。第二重难题由此衍生:马克思究竟受益于决定论的斯宾诺莎还是身心平行论的斯宾诺莎,其哲学精髓究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还是认识方法?阿尔都塞以后新生代的左翼思想家们在现代性批判的名义下建构斯宾诺莎与马克思的直接关联,这带来了第三重难题:马克思哲学的真理性是否只能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保障?总体而言,“斯宾诺莎迂回”既有助于走出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王国,也蕴藏着以形而上学自然观反注唯物辩证法、乃至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窠臼的诱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围绕着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大多数学者已经比较一致地否定了过去那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法。为了避免重蹈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关于“两个马克思”的覆辙,人们特别注重挖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其他早期著作中的一些宝贵思想,并使之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统一起来,从而揭示青年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马克思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当如何"重读马克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 ,“重读马克思”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响亮口号 ,并且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同 ,这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趋势。但问题在于 ,这种“重读”决非简单的“重复”。如果继续沿用旧的解读方式 ,那么“重读”就是失败的 ;因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以往对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读”。现在需要做的并不是在旧的视野内寻求个别结论的调整和修改 ,而是清算并重建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方式本身。那么 ,我们究竟以一种怎样的方式“重读马克思”才是恰当的呢 ?这是一个必须反思且具有前提性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学界研究现状看,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隐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文本处于分散化、隐蔽化状态;其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造成其抛弃历史哲学的假象;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科学”面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历史哲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穿越导致历史哲学隐退的屏障,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加以澄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明确其时代定向。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幽灵——对所谓马克思生存论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其中马克思的“生存论”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围绕着能否将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相联系的问题,哲学界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提出这一思想,但“这一构想是我们结合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从马克思哲学中解读出来的并且也属于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的理论结构”(邹诗鹏,2001年);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哲学变革的最根本的方面,正在于启动并引导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另一派则认为,以生存论来解读马克思哲学,实际上“使对问题的讨论偏离历史的真相,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舶来品,“马克思学”在中国并非新物:上世纪80年代初便伴随“青年马克思”的有关讨论而得到介绍;到了90年代中期,更是借由“恩格斯问题”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着力批判的错误倾向之一。今天,“马克思学”却好像不仅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标尺,更俨然大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势。为了正确对待这种特殊的学术潮流,特别是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回到现实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语境之中,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并在此基础上做…  相似文献   

19.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重视其基本概念、基本结论,还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维的特点。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点的具体性思维。在马克思以前,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唐正东同志《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徐亦让同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张奎良同志《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张奎良同志又以《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作了针锋相对的驳辩,形成了去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讨论的一个小小的高潮,颇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康正东指出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期”和“晚期”的区分,误导读者以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正确的。但是,唐文以“面向现实”、“面向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