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一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思考已被证明是一条富有效果的途径。这种研究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的分析把现象学引入了另一个方向,即所谓的现象学解释学。本文试图从历史性角度研究海德格尔的思考的具体特性以及历史性概念在这种思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考察立足于下面的理解:与海德格尔使用现象学方法同样明显的是,他并不以建立一种与胡塞尔不同的现象学,也从来没有把纯粹先验的主体作  相似文献   

3.
在海德格尔那里,现象学已从“先验现象学”转变为“存在论的现象学”,这就是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这种转向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重要发现”的存在论意义的揭示和生存论根基的追问上:1.胡塞尔把意识的意向性作为最后的根据,海德格尔则强调此在的生存论结构的超越性对一切意识行为和实践行为的意向性的奠基作用;2.与胡塞尔把感性直观作为范畴直观的最后根据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无论是感性直观还是范畴直观都不具有源始性,因为它们都奠基于此在的“存在之理解”,都只有在生存论的“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3.与胡塞尔强调本质或范畴的先天性不同,海德格尔把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最终归结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别”。  相似文献   

4.
《时间与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的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与想象的关系、原自我与原非我的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的"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的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的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的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的方式比较"此在"与"自我"、"存在"与"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的关系与差异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指出海德格尔的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与存在》的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的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的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的自身悖谬现象的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的不可还原的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的起点、意识的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的分析所展示的意识的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在》一书的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一,时间意识之奥秘的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的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的意识自身的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的一种错误的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6.
建立"真正的和普遍的存在论"之先验现象学是胡塞尔的毕生追求。在其现象学的视域内存在着一种存在论的构想,这种构想通过形式存在论得到了最佳的体现和实施。不过,胡塞尔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的关联?他的形式存在论又具有怎样的特征,能否经得起真正的检验?虽然胡塞尔的存在论自成一体,但若以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来透视,胡塞尔的存在论在"形式的普遍性"和现象学的"还原"方法上便显露出了不足。胡塞尔之后,现象学试图建立一种没有自我的存在学说,并且总是在不断扩展现象学的可能性。现象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能性超越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斯比和 :1 95 4年 ,还是高师二年级学生的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就写了他第一个文本 ,这篇高师的硕士论文孕育着他后来对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未发表作品的研究著作《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①。那以后 ,德里达从未间断过与所有那些开发过这个哲学领域的哲人的对话 ,从海德格尔、萨特到勒维纳。正是这个现象学主题贯穿了德里达的所有著作。德里达 :现象学早在成为胡塞尔这位思想家的系统主题之前就已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现象学这个词在康德那里已经出现 ,它意谓的是回到事物本身 ,更准确地说 ,即尊重事物如其显现 (…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范畴直观理论是本质直观的理论的原初形态,本质直观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要证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差异并没想象的大,《逻辑研究》中的范畴直观与符号理论也直接构成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前期在方法上极大的借用了胡塞尔的理论资源,甚至其问题意识也来源于胡塞尔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德雷福斯在他的关于海德格尔的书中,不适宜地把我的观点与海德格尔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然而,他不断地误述我的观点,而且,他的误解并非偶然。他真的难以理解我的立场。他对熟练应对的阐述很模糊,让人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进行详细的阐述,你就会明白,它一定是错的。德雷福斯的著作戏剧性地举例说明了现象学方法的弱点,至少是由他和海德格尔所实践的现象学方法的弱点。我分析意向性的事业完全不同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事业,德雷福斯的许多误解都来自没有领会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探讨技术根本问题的本体论现象学技术哲学现象学首先是指胡塞尔现象学。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经历了一个从先验现象学到基础本体论现象学的转变。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对现象学的理解有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胡塞尔不仅仅把现象学理解为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把它理解为一种认  相似文献   

11.
时间构成了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哲学思考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海德格尔从时间性出发去追问存在的意义,胡塞尔则以时间意识为起点去澄清世界的意向构成过程。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性具有绽出性、视域性、自身时间化和源初性。这四个刻画在胡塞尔对时间意识的描述中亦可以找到对应物。因此,这四个刻画是时间作为现象学实事的自身显现。时间性是人之处境的本质组成,在不同的科学研究中应注意区分时间的相关性与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哲学家胡塞尔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概述了现象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胡塞尔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哲学的影响是潜在的、深刻的、持续的。他详尽地论述了哲学的核心主题领域,并且行使了一个倡议者、鼓舞者和思想先驱者的职能。胡塞尔的著作乃是关于现象学的"发展文献",他的著作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完成的。胡塞尔的思想是一种崭新的思想,这意味着理解,即理解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数次在其著作中谈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他的思想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但又在更多的地方申明他所理解的现象学从一开始就与胡塞尔的不同。理解这两点——海德格如何从胡塞尔那里得到解决“在的原义”问题的重要启发,以及他的“现象学存在论”在什么意义上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学——是理解海德格的思想、尤其是其“严格性”的绝对必要的一步。本文旨在讲明第一点,即胡塞尔的现象学怎样激发了青年海德格关于“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外刊学论     
塔米尼奥:“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逻辑研究》———海德格尔最后一次讨论课纪念”(Taminiaux,J.,“Heidegger and Husserl’sLogical Investigations:in Re-membrance of Heidegger’s Last Seminar”in Moran,D.and Embree,L.E.eds.,Phenomenolgy:Critical Concepts in Philosophy,Vol.4,Routledge,2004)《存在与时间》所表达的对胡塞尔的感激和称赞不能掩盖那里表达的分歧和批评。海德格尔在现象学研究和先天方法上都表示了对胡塞尔的感谢,但也指出了胡塞尔忽略了存在论问题。尤其在此在问题上,他认为,通达此在的有效路径是对我…  相似文献   

15.
在胡塞尔关于时间性的研究里,客观时间及其结构的问题在现象学还原的意义上被置于内时间意识分析的领域中。然而这些研究尚未能充分解释客观时间本身为何具有一维的、线性的形态。日本现象学家村田宪郎试图从内时间意识的角度解释客观时间的线性结构,但他的研究反映了内时间分析进路的不足。从纯粹内在主观性层次到真正的客观性层次的过渡不是连贯的,两者的时间序列形态完全不同。客观时间具有超越的特征,对其形态的现象学构造只能在交互主体性层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从海德格尔三卷黑皮本《思考》和两卷《说明》(第94-98卷)已经可以看出,海德格尔试图在其犹太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他自己所理解的犹太思维方式之间寻找和建立某种根本联系。而这也意味着,他试图将胡塞尔的思想贬低为一种仅仅代表了某个低劣的或邪恶的"种族"之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的东西。他最终未能完成他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自现象学创立,现象学家对笛卡尔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胡塞尔寻求现象学的笛卡尔血统,却又将后者的学说归结为"超越论实在论"加以拒斥;海德格尔批评笛卡尔未讨论我在的存在样式,却又在对存在论历史的拆解中依赖笛卡尔。为厘清笛卡尔与现象学的关系,我们必须从笛卡尔本身出发,追问现象学是否重拾了其思想环节。本文认为,笛卡尔与现象学具有亲缘性,这表现在:1.笛卡尔思想的出发点既非胡塞尔认为的怀疑,也非海德格尔认为的我在,而在于他已经实行了向现象性的还原;2.他已将思想本身理解为行为,开始了经由决定而思的哲学;3.思想的决定既决定怀疑,也决定接受真理的明见性。这已表明现象的自身显示,也需经由自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意向性”这个表达———如海德格尔所说———即便在胡塞尔之后也仍然“不是一个口令 ,而是一个中心问题的称号” ;但同时也为海德格尔以及后世所普遍承认的是 :通过胡塞尔的分析 ,意向性获得了“一种原则性的揭示” (参见海德格尔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所撰写的“编者前言” ,见Husserl,Ⅹ ,S 2 5。以下凡引《胡塞尔全集》仅标出卷数和页码 )。这个基本确定同样适用于并且尤其适用于时间意识的问题领域。因为毫无疑问 ,通过他的意向性分析和研究 ,胡塞尔在时间意识领域中引发出诸多的讨论 ,并且因此而开启了更为宽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列维纳斯 (1 90 6— 1 995 )从现象学出发最终又超越了现象学。通过融通思考希腊和犹太两大文明 ,通过批判反思现象学的他人学说 ,他形成了自己关于他人问题的独特看法 ,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观点 :超越关于他人的各种相对他性主张 ,力主他人的绝对他性地位。这既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认识论姿态 ,又与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 庞蒂等人的现象学存在论立场有别。本文从列维纳斯有关意向性、时间性和主体性等问题的新思路出发 ,探讨他是如何超越现象学立场的。一、别一种意向性在现象学运动中 ,意向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伦理学”本质上并非独立于“意识现象学”的现象学分支,而是现象学自身的内在发展与完成,构成现象学运动的灵魂与旨归。“伦理现象学”实际上伴随着“现象学运动”的始终,因此,它绝非胡塞尔“回到生活世界”之后的产物,更准确地说,它是驱使胡塞尔从意识现象学回到生活世界的指引。没有伦理意识,胡塞尔不可能提出拯救欧洲科学危机的现象学之任务。在伦理学上,胡塞尔的独创性贡献在于,他不仅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意志现象学,而且运用先验的“发生现象学方法”创立了人格伦理现象学。伦理现象学成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主流的伦理学运动。70年代之后实践哲学的复兴与伦理现象学密切相关,哲学一方面转向政治哲学,以正义伦理为核心,一方面转向应用伦理学,而应用伦理学早期的主将也无非就是深受现象学熏陶的存在论现象学的学生们。现象学伦理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它真正构造了20世纪的时代精神,而且真正成为了生命的内在意向和意志的展开与升华,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如此需要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的最为根本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