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译泓  邱德胜 《哲学分析》2024,(1):116-127+198
柯林斯认为,以权威决策理论和民主决策理论为代表的两种传统决策理论存在“合法性”与“延伸性”两大危机,造成了科学理性与民主价值之间“非此即彼”的紧张关系。因此,以柯林斯为代表的STS进路和以基切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进路分别提出了“经验专长”理论和“良序科学”理论。两种进路的理论基础和建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地构建了一种“兼容决策理论”。兼容决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专家意见和外行视角的分歧,却在实践维度上面临着去语境化的困境。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为兼容决策理论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望实现科学理性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合理张力,但仍需对其可能产生的决策风险予以充分警惕。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后,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得到充分展开,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法国著名学者阿尔都塞在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对话,出现了拉克劳、墨菲…  相似文献   

3.
1 实用主义原是美国本土哲学。它由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在上个世纪所共同创立,是一种注重具体研究,注重实际效用,强调实践重于理论,强调认知中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哲学。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分析哲学的侵入,实用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强有力的冲击。分析哲学的严格、精确以及它与科学的结合,使它在一个科学崇拜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年轻一代哲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相比之下,实用主义既不鼓励学术的职业化,又对时髦的符号逻辑等无从置喙,这便注定了它那被取代的命运;而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ST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STS研究中心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六单位共同举办的“中日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中日韩三国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分别就三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的研究现状、STS理论研究、大学 STS课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指出 ,近年来 ,STS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当今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5.
公民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街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君 《学海》2007,21(3):130-137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这些新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某些缺陷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超越。本文比较系统地辨析和概括了公民治理理论,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我国街政改革研究的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我国建立了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都有着新的关系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的命运究竟怎样,个人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最后,所谓神秘的“俄罗斯灵魂”又会怎么样呢? 这些问题属于现在正吸引着许多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注意的一般的“人的问题”范围之内。它是学术座谈会和学术代表会议讨论的对象,外国大批的书和论文都写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流,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正处于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于一些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只能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一、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早期,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美国心理学布鲁纳(Bruner,1957,1961)可以算一个代表。他的理论为我们所熟悉的“发现学习”。根据他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考察社会生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认知为目的而进行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称之为科学认知的考察方式;一是以价值评价为目的而进行的规范建构和辩护,本文称之为规范理论的考察方式。它们代表着社会理论的两种不同进路,而一种蕴含丰富的社会理论往往需要在二者的交叉融贯中阐释问题。规范性的考察进路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但规范性问题牵涉到对作为其条件的事实的考察,因而不可能脱离认知性考察;认知性的考察进路以事实性问题为核心,但任何事实总是属人的事实,因而不可能与价值立场相隔离。唯物史观关注的核心是历史必然性,它同时又建立…  相似文献   

9.
自6、70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对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进入80年代后,社会管理被写进哲学教科书,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了解这一动向,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完善哲学体系都有积极意义。社会管理的本质苏联学者认为,社会管理既是一些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认为,马列主义本身就是一门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管理在最一般形式上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关于社会管理的本质,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管理在广义上就是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社会发展,是协调人们的努力以期达到一定结果的一种活动。学者们又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这种活动的本质特征。B·И·拉津认为,最广义的社会管理,它的社会哲学方面,“首先是指人们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①Г·И·彼得罗夫则强调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方明 《学海》2004,(4):203-2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情境认知是一种与主流的认知主义相对立的认知科学纲领。它在哲学和科学上的来源包括系统思想、现象学传统、美国实用主义、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生态心理学、心灵生态学等,其最早成形的理论形态是情境学习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后来逐渐成为对各种强调情境性的认知进路的统称。情境认知在"认知发生在哪儿"和"认知是什么"两个问题上均与认知主义有不同的答案,根据对前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存在着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分布认知和生成认知等几种情境认知进路;而对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目前存在着认知的动态系统理论和认知符号学两种研究纲领,它们的发展将决定情境认知运动能否成为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李世新 《哲学动态》2012,(5):107-108
2011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在京举办了"STS与技术评估"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重点从哲学、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对技术评估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简要地回顾了技术评估发展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美国的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社会产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技术与价值的关系是当今技术哲学及其相关学科(如STS)研究的核心,也成为我们的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技术是人类的一种以取效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对于“什么是技术”或“技术的本质”,国内外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下几十种,诸如技术是知识、是技能,是物质工具、设备和产品,是人的意志或活动,是文化现象或社会过程等等,其中每一种都联系着对技术与价值关系的特定理解。本文倾向于把技术看作人类活动、实践的一个基本类型、方面和方式,即以追求效用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它包括物…  相似文献   

14.
循证实践与循效施治是当前国外心理治疗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模式,二者在理论假设、获取证据的来源、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从影响来看,循证实践的影响力超过了循效施治,它被美国提升推广为一种心理学运动,它的倡导昭示着目前临床心理治疗的一个关键性改革。然而,在心理治疗中要真正实施循证实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循效施治是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之一。我国心理治疗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藉美国心理治疗循证实践提供的理念和方法去思考中国心理治疗的问题,我们亦可获得有益于中国心理治疗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这种理论以它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研究方法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冲击着语言学领域本身,而且对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简略地介绍和评述,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掀起了一场新的学术运动,类似现在如此明显地影响着法国公众舆论的"新左翼".这一运动的各种观点是一场智能和科学革命的前奏,其意义之重大,对于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前途来说,几乎应该和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不相上下.这一运动以进一步加深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为出发点,严格说来还没有一个名称.即使在美国,也还没有全面论述这一运动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新自由派",但也可以称之为"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出现了一系有创见性的著作,扩大了经济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关于不公平待遇的解说(加  相似文献   

17.
习得无助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而后在美国以至全世界引起广泛研究热潮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围绕着习得无助产生的机制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变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模型。该研究介绍了这些理论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以及无助现象对人们的认知、情绪和动机造成的损害,为我们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抑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预测和矫治学生的习得无肋感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了有关生活方式问题的讨论,讨论中提出了一些亟待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粗浅述评,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一、生活方式的科学归属问题生活方式究竟是哪一门社会科学的对象和范围,这是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见有三:(1)是社会学的对象;(2)是横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等之边缘的新的一门边缘科学的对象;(3)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事实上,社会生活方式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展开研  相似文献   

19.
“田野哲学”是美国近来兴起的一种从事哲学研究的新理念,它的出现与当今美国哲学界倡导的跳出书斋、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新思潮具有密切的联系。“田野哲学”不是“田野调查”方法向哲学领域的简单移植,也不是为哲学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部门,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如何进行哲学研究的元哲学层面的思考。“田野哲学”的定位是元哲学层面的哲学方法论,它主张对哲学进行“去学科化”,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进路,以非哲学家人群为读者对象,增进哲学的社会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读了殷登祥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简称《STS》丛书),特别是他本人所写的作为丛书之首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之后,我获得了一个启示,这就是应当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道路。这套《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知名学者编写的,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它的出版可以看作是我国学者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上走出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