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大杂学》( ),不分卷,一册,波斯文和阿拉伯文,中国伊斯兰教法实用知识著作。2013年云南玉溪大营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彦发起对《大杂学》的搜集、整理,马敏康阿訇等将《大杂学》中的波斯文翻译为阿拉伯语。这本《大杂学》弥足珍贵和不同寻常的是,开篇以马联元在旅途中撰写的阿拉伯文自传体“序”(1)拉开全书的序幕,为人们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经学思想开启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2.
<正>马复初的汉文著述是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原著(或为写作的素材)的基础上,经过翻译、编译、译释、补编等完成的。其中,有的文稿,经由他的弟子马安礼或马开科笔录、修润、完善后刊刻问世。如马开科录记他所口译口授《甫苏思》而完成的《大化总归》,马安礼协助他摘录王岱舆的《正教真诠》而完成的《真诠要录》。他以汉文为载体而问世的成果,有《四典要会》《汉译道行究竟》《性命宗旨》《会归要语》《醒世箴》等作品。就上述著述而言,不可忽视的是,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原著基础上,还包含他个人的理解、阐释、充实、发挥,  相似文献   

3.
正一、有关汉阿波多语料文献(一)消经文字和多语料文献回族中存在一种多语料文献,学界通常称之为小儿锦、消经或小经(文献)。这种称谓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很多值得讨论之处。尤为以往忽略不论之点是消经文字和消经文本不一样。简单来说,消经文字是注解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是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同时借用了波斯文字母,并自创了形似阿拉伯文的字母转写汉语的拼音文字;而  相似文献   

4.
《论语》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国古典文献的典范,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将《论语》翻译成外文,这项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尤其是要将汉藏语系的汉语翻译成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其难度更是不可想象。本文立足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论语》的两个阿拉伯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对中阿古籍的互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宗教经典的翻译在文明互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杨敬修的《古兰经大义》颇具特色。一、杨敬修其人杨敬修(1870-1952),字仲明,号秀真,生于河北盐县(今黄骅市),幼年时移居天津,人称杨秀才。少年杨敬修到清真寺做海里凡,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以及伊斯兰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约生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死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是我国清初的回族著名学者。幼年随父(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刘汉英)问学,即“好泛览群书”,先后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并攻读儒、佛、道经典及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他的著作有数百卷之多,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等。  相似文献   

7.
杭州伊斯兰教历707和730年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寿彝教授1936年在《禹贡》发表了《杭州出土伊斯兰教先贤墓碑拓片(一)(二)》。拓片(一)系伊斯兰教历707年墓碑铭(简称707年碑),白先生在附文中说:“碑文不甚可解”。拓片(二)系伊斯兰教历730年墓碑铭(简称730年碑),马志祥先生的汉译文附于后。白文不长,转录于下:“近年杭州拆城,城下发现阿拉伯文及波斯文伊斯兰教先贤墓碑甚多,其总数至少  相似文献   

8.
正一、穆斯林阿拉伯文音译。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原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旨意的人。二、穆民阿拉伯文音译,原意为信仰者。一译"信士"。伊斯兰教称谓。(1)《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典籍中多用该词称谓信仰伊斯兰教虔诚者,或有信仰(伊玛尼)的人。(2)《古兰经》对古代一神教徒的泛称,即"有经人"。(3)《古兰经》第60章篇章名。三、阿訇波斯文音译,又称"阿洪""阿衡",原意为"教师"。在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是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一般主持清真寺教务和为满拉教经,而其中担任教坊的最高宗教首领和"经文大学"教师的阿訇,称作"教长阿訇""开学阿訇"。  相似文献   

9.
庞士谦生平     
穆罕默德·特瓦杜尔·谢赫·庞士谦,字益吾,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回族教育家。1900年生于河南省孟县桑坡村。四岁时由父亲送进清真寺念经,并在私塾学习汉文。青年时代曾先后到河南洛阳、许昌、沁阳,山西晋城,甘肃张家川等地从虎延璋、马自成等著名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逐步走上研究伊斯兰教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时值举国上下喜迎祖国六十华诞,金城兰州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欣闻我的同乡同族友人,著名阿文书法家陈坤先生在他潜心耕耘探索多年的阿拉伯文书法园地中,又喜获累累硕果,一本内容丰富、特色浓郁、装帧精美、印刷考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陈坤阿拉伯文书法作品集》终于和广大热爱阿拉伯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1.
穆斯林学习、理解《古兰经》内容的方式和途径很多,首先是要通过学习阿拉伯语的《古兰经》原文,才能基本了解经文的大意和本义。而对于那些想进一步了解《古兰经》经文内涵的学习者来说,就必须要通过学习“圣训”经注、正统经注学家的经注、阿拉伯语的经注和非阿拉伯语的经注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古兰经》的内涵。因此,了解学习各类经注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古兰经》的深刻含义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真主以阿拉伯文下降了《古兰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2,(3):67-67
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用汉文译著伊斯兰教经籍和介绍伊斯兰学术文化的活动。明代以前,中国穆斯林经师的宣教和讲学方式,主要是根据原本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以特有的经堂语口译讲解。当时既没有汉文经籍可参考,又难以用汉语文通畅地表达,致使“教义不彰,教理不讲。”  相似文献   

13.
马坚教授夫人马存真女士,将马坚教授生前所藏一批经书捐赠予中国伊协图书馆,计有阿拉伯文本318种,共480册,波斯文本59种,共70册。这些经书大部分为伊斯兰教经典或名著,其中有古兰经注、圣训经注类18种,伊斯兰教义、哲学类48种,伊斯兰教法类15种,阿拉伯文学类66种,语法修辞。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定州市内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一幢公元1348年立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此碑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独占四个第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第一幢汉文碑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石刻是泉州侯塞因的墓碑石刻。但是定州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碑是迄今所见到的第一幢汉文碑。专攻中国伊斯兰教的冯今源先生在其《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一书中说:“第一块汉文清真寺碑记就是定县清真寺的《重建礼拜寺记》,时间是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撰文者是‘承务郎真定路安喜县尹兼诸军奥鲁杨受益’…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27日上午,在“211”工程重点大学——兰州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内,贵客嘉宾汇聚一堂,气氛热烈隆重,这里正在举行的是我省东乡族阿拉伯文书法家穆罕默德·尤素夫·陈坤新出版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一书的首发式。作为陈坤先生的同乡同族文人,我也有幸被邀请参加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一书首发的盛会,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部关于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填补了我国阿文书法艺术教材方面的“空白”。中央民族大学著名学者林松教授称:“《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反映了陈坤先生多年来从事书法与教学实践的结晶。从实…  相似文献   

16.
马云从阿訇     
云南巍山小围埂清真寺马云从阿訇,1984年曾随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去麦加朝觐,故人们称他“马哈吉”。 马阿訇原籍云南玉溪大营,出身于伊斯兰世家。其曾祖父马联元,是清代云南伊斯兰大师,通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译著颇多,当时与马德新齐名;祖父安康,也是大阿訇;父玉龙,字瑞图,先后在广州壕畔寺、玉溪大营和蒙化(今巍山)执掌教务,在广州任教期间,主办《天方学理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民族胜利,《民族英雄马本斋》20集电视连续剧即将封镜,作为献礼片在全国上映。而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的随军阿訇蔡永清,是我们党历史上所领导的军队中唯一的一位教职人员,他爱国爱教的光荣一生,是很值得纪念的。蔡永清阿訇是回民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山东莘县张鲁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很小就进清真寺学经当海里凡,先后就读于鲁西、冀南、南京、北京等地的经学,后在北京东直门外清真寺挂幛,回到山东临清、阳谷等县当阿訇。他博学多闻,对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波斯文都有很深造诣…  相似文献   

18.
马复初是清代回族著名伊斯兰教学者。他生于云南大理,“壮游西秦”,晚年“出滇黔,历岭表,越漂洋,觐天庭”,求经问道,回国后,“搜括群书”,别是非,定正误,删繁就简,阐明伊斯兰教的宗教哲理,成就显著。他所著的《道行究竟》一书,借用儒道佛三教的哲理,阐述了他对伊斯兰教的哲学见解。此书原为波斯文,先译为阿拉伯文,复又译成汉文,大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九年(1870年)有云南提督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1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对西亚北非地区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评审会,此次共评选出20个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其中,由书法艺术家陈坤先生担纲的"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成功入选。《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包括书写《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巨幅长卷(500—1000米)》,出版发行《中国〈论语〉  相似文献   

20.
清代成、同年间,云南穆斯林大量镌刊先哲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诸氏的汉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译著,流传海内。 清末经堂教育家马联元的阿、波文著作,大部分是著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成果,问世之后,风行南北,寺院经堂竞相采用为教材,历百年而不衰。当时,凡所镌刊的雕板扉页或卷末皆注明“板存滇省南门内清真寺”,即现今该寺度藏的伊斯兰教经籍雕板。 所藏的经籍雕板中,最负时誉的是《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