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筱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宗教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语境下对世俗化的多种界说、世俗化的表现和影响、如何认识和看待宗教世俗化与反世俗化理论(如宗教化、神圣化以及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等)以及世俗化的未来走向等等.为此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教授、美国Boston大学Robert P.Weller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范丽珠教授一起对话宗教与世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3.
1.关于世俗化的定义 尽管世俗化的问题得到众多宗教社会学家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世俗化,世俗化的原因,世俗化的结果等等,学者们并无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东岳庙的恢复为例,讨论政府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角色的多面性。世俗化和非世俗化是国际社会学家对50多年来世界不同地区宗教消沉或复兴的描述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政府对传统宗教的管理是世界世俗化运动的特殊表现。本文认为最近30年中国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政府的参与说明中国的世俗化力量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宗教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形态,它与人类社会是双向互动的。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宗教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任何人类社会都是互有联系和区别的现象。本文以伊斯兰教历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为线索,就其与世俗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世俗化及其倾向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世俗化的内涵与实质、根源与过程以及世俗化的诸种倾向性,探讨最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世俗化。文章指出世俗化的实质是社会与文化逐渐摆脱宗教制度与象征的控制的过程、而现代工业社会的世俗化渊源于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自身的因素。伴随着世俗化过程有诸种社会特征与倾向性:信仰的危机、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决定论、多元论等。  相似文献   

7.
自1960年代以来,经典世俗化理论曾主宰欧美宗教社会学界30余年之久,成为学界的主流理论范式。经典世俗化理论家试图在世俗化的理论框架内处理美国宗教对世俗化范式的偏离,其处理方式隐含着美国宗教是例外这一基本判断。由是,美国案例被视为对以欧洲为代表的宗教情势的偏离和"例外"。自1990年代以来,宗教市场论获得了规范性地位,一度被视为"例外"的美国之高度宗教性成为正常的现象,欧洲的宗教现象反而成为对美国规则的偏离,欧洲成为"例外"。如此一来,需要解释的不是美国的高度宗教性,而是欧洲的世俗性及其对美国规则的偏离。本文分析了"美国(宗教)例外论"和"欧洲(宗教)例外论"的由来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基于卡萨诺瓦的相关分析,对"美国例外论"与"欧洲例外论"之间的一致性与分歧进行梳理,试图寻求超越两者的理论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宗教信仰内容的淡化;宗教崇拜形式的简单化和现代化;传统宗教的伦理化和当地化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宗教仍将继续在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继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和民族文化认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世俗化论     
世俗化论(TheoryofSecularization)社会学概念,用以说明使社会及其各个领域和集团摆脱宗教的过程,西方社会学家承认世俗化的事实,但对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帕森斯(RobertTalcottParsons,1908—197...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化视角看全球宗教复兴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叶全球性的宗教复兴运动,引发了社会学界及宗教学界的广泛兴趣。对它的解读尽管林林总总,但“现代性/反现代性”似乎已成为一种主导性话语模式。以“世俗(现代/神圣(反现代)”的视角阐释这场宗教复兴运动的起因,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并不绝对真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增强的全球化趋势,对地球文明与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宗教运动便是这种影响的一种情境互动,或者说,它就是当代全球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所引发的一场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世俗化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和宗教现象。当代西欧社会的宗教正经历着世俗化的发展。宗教的多元化也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对西欧社会的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就伊斯兰教而言,本来不应该存在所谓世俗化”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本来就是一个教俗不分、入世性极强的宗教,其经典《古兰经》不仅规定了认主独一、笃信安拉等六大宗教信条,规定了五大功课和有关的宗教礼仪,而且它本身也是确立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根据,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准则。但是我们所指的伊斯兰教的世俗化,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伊斯兰教的世俗化首先意味着政教分离,宗教从社会政治生活中开始引退,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政治职能,信教与否不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纯粹是公民个人的私事;第二,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陈麟书宗教历来都是适应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初民的原始宗教,经过古代和中世纪农牧业文明社会的古典神学宗教,一直到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宗教世俗化趋势发展的变化,宗教的这种基本历史形态的变化,就是宗教不断适应社...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丛林住持职权承袭宋元,主要包括以说法为中心的宗教教育活动、寺院管理事务以及属于宗教礼仪范畴的祝白活动。住持既是僧团的宗教领袖,也是宗教社团的领导者。在佛教世俗化不断加深的历史情势下,明清丛林住持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伦理作为宗教世俗化的产物,在动员社会力量,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宗教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只能间接地、潜在地影响社会发展,而体现现代性的社会制度才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宗教伦理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现代转换水平自々高低,与宗教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龚锐 《佛学研究》2004,(1):337-343
对宗教世俗化现象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者,认为宗教世俗化是社会的必然进程,像贝格尔那样悲观地认为宗教世俗化的到来,便意味着宗教走到了尽头,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然摆到了我们面前,即宗教世俗化的确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信仰宗教的不同场域里。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当代西亚北非诸多穆斯林人口为居民主体的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讨论中,伊斯兰与现代性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初生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经典现代性理论认为,现代性起源于理性的启蒙和宗教权威的去神圣化。但现代社会的发展态势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特别是20世纪以来以此对非西方世界的现实进行分析和对照时,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使研究者不断对相关理论进行修正和更新,进而引发了现代性理论范式的转换。在对伊斯兰与现代性的研究中,也先后经历了从理性化到世俗化、再到多元化以及历史循环论的范式转换。这一转换,不仅揭示了以神圣"启示"作为确定性知识之来源的宗教,与以"理性"作为自我确证之基石的现代性之间的动态变迁关系,而且展现了一个笼统的现代性概念自身的不确定性:即以现代性为标准对宗教或是其他文化要素进行规范和衡量时,其自身也会陷入难以回避的风险与隐忧。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宗教世俗化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近一百年来,土耳其、伊朗、中亚、法国分别实践过世俗化,试图削弱伊斯兰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现实操作的层面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或难度,从而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给人们留下了可供探讨的话题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土耳其近代社会世俗化问题入手,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特征以及宗教的发展演变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当然,作为一家之言,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尚待学术界讨论。作者周国黎,194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俗化现象(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