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田大作的宗教对话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底蕴,这就是以大乘佛教传统为根基的东方佛学智慧。因此,本文在查阅相关日文原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解析,旨在阐释池田大作宗教对话实践的出发点、思想特色及其"世界宗教精神",以期展现世界文明对话与东方佛学智慧交相辉映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人间论"对话思想是具有当代日本新佛教特色的文明间对话理论。此理论的提出与其大乘佛教《法华经》信仰、日本传统佛教日莲思想、创价学会的"创价"精神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大乘佛教的法华理念为"池田对话"提供了佛理根基,日莲佛教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为其提供了行动依据,创价学会以"人"为本的"创价"精神是其不断拓展对话的直接动因。"池田对话"的开展让创价学会作为现代佛教团体更具开放精神,池田大作提出的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宗教与社会融合发展的"人间论"现代佛学对话理论,亦具有深入探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893年第一次世界宗教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世界宗教对话运动的肇始。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传统佛教与新佛教团体参与世界宗教对话的态度、实践方法各具特色,其理论形态也表现出了颇具时代性的思想特点。日本佛教能够以东方佛教代表的姿态活跃于世界宗教对话的舞台,既有其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契机,也有缘自日本佛教自身的组织性、方法性的特质。特别是战后日本佛教学者着力探讨的诸宗教对话之理论根基及其现实发展路径等问题,对于建构具有东方宗教特色的宗教对话理论、拓展当代东西方宗教对话实践具有启发性。传统佛教团体在与西方宗教对话过程中不断阐释传统教义之现代性的做法、当代新佛教团体在对话与实践过程中倾力协作的态度、宗教领导者关切人类命运的姿态,对我国当代诸宗教的发展与和谐共建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各国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程度,以及日益激烈的各种全球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这一思想中,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认为,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我国应该重视宗教对话的作用。因为宗教对话能形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纽带,更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设治理路径。另外,我国有丰富的宗教对话的思想智慧和行动实践,因此,我国更不应该在宗教对话中缺席。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佛教思想内部寻找宗教多元主义与宗教对话的智慧,以便为当前文明对话提供思想资源。首先,佛教将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称为"外道",最后以真理观打破自他宗教的界限,充分表现了宗教多元主义的倾向;其次,二谛的思想模式具有终极实在与多元宗教的意义,而且二谛的相即、不二的关系,体现了宗教多元主义的真理观;最后,瑜伽行派的种姓各别与种子熏习思想,表达了宗教对话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学诚 《法音》2008,(8):3-6
(2008年7月17日)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伊斯兰世界联盟邀请中国佛教界出席这次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有缘与各位相聚在欧洲历史名城马德里,共话多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这一重要的议题,感到十分高兴。在伊盟刚刚于麦加举行的伊斯兰国际对话会议上,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陛下所发起的关于加强多宗教对话,特别是东方各信仰之间对话的倡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著名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对孙中山生前阐发的思想十分敬仰,这既缘于他们二人对于人类文明的现状与未来存在一定共识,又缘于池田大作对于孙中山所处时情国势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他们都对发端于西欧的"现代文明"自身的弊端及其对东方文明的侵略与歧视姿态予以批判,但基于各自所处时代的不同主题,孙中山的批判侧重于政治层面,池田大作的批判侧重于精神层面;孙中山提倡民族主义,池田大作提倡世界主义。两人对东方文明具有高度一致的信心,都认为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当中蕴含的超越利己主义的普遍关爱精神,就是消除"现代文明"弊端的良方,因此以大同思想为主要精神资源的东方文明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正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宗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宗教对话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众多日本学者将欧美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对话理论介绍到日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思考了佛教、日本神道等东方宗教特点,积极推进以佛教与天主教对话为代表的宗教对话实践,积累了大量对话理论研究的真知灼见与实践经验。星川启慈是日本宗教对话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作为一位无宗教信仰的宗教学者,他借鉴了日  相似文献   

10.
宋颖  曾衍桃 《法音》2020,(2):52-55
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物理、人文与精神危机,基督教文化较早地作出学理化回应,Lynn White提出,现代西方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宗教思想中人对自然的宰制。[1]传统的有关自然的"西方——基督教范式"正在受到新生态学模式的反思。[2]叔本华、赫胥黎、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亦强调了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宗教冲突、宗教对话、宗教关系研究,以及这项研究与文明对话、世界和平的重要联系,已被推到了国际理论界的前沿领域。"宗教对话"(interreligious dialogue)早已成为国际学界、政界和教界的热门话题;而如何推进宗教对话、达成宗教和解,至今仍是摆在关注世界和平的各界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宗教对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试论推进宗教对话的两条基本途径,即"知识的途径"与"行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对话思想极其丰富。他基于“宗教对话必须是真正具有宗教性的对话”这一原则提出宗教对话的八条游戏规则;他对宗教对话的方法本身进行反思,提出“对话的对话”;他还根据他对宗教对话的思考,设想具体的对话过程,我们将之归纳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全球对话的时代》的作者列奥纳德·斯维德勒(Leonard Swidler)是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宗教系天主教思想和宗教对话专业教授,是世界宗教之间与意识形态之间实际对话的著名倡导者和全球伦理的重要倡导者。2004年8月的《全球对话的时代》(Age Of Global Dialogue),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当代著名天主教神学家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多信仰对话是否可能?(2)解放神学、信仰间合作和全球负责;(3)宗教对话模式与评价;(4)跨宗教对话标准与合作基础.尼特倡导全球负责的多信仰间对话,尽管富有理想色彩,但他的神学思想关注人类和生态苦难,推动全球诸宗教的合作和对话,促进世界和平,具有人文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民国以来,不少基督徒学者曾主张通过同中国大乘佛教的对话来加强基督教的文化适应性,并由此淡化其"洋教"色彩。随着对佛教态度的转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进一步融会或吸纳大乘佛学的思想资源来诠释自身的经典教义,甚至尝试建立一种有别西方基督教传统的"大乘神学"。虽然这一高度开放性的佛耶对话研究迄今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透过他们的理论尝试,可以看到大乘佛学的智慧对于促进当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民国以来,不少基督徒学者曾主张通过同中国大乘佛教的对话来加强基督教的文化适应性,并由此淡化其"洋教"色彩。随着对佛教态度的转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进一步融会或吸纳大乘佛学的思想资源来诠释自身的经典教义,甚至尝试建立一种有别西方基督教传统的"大乘神学"。虽然这一高度开放性的佛耶对话研究迄今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透过他们的理论尝试,可以看到大乘佛学的智慧对于促进当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宗教多元化的不断推进,为了维护宗教和平与世界和谐,宗教对话成为必然.众多学者也致力于宗教对话的研究和讨论,确立了以诠释学为理论基础的宗教对话准则,并形成了分别以人性原则、理性原则和灵性原则为基础的三大宗教对话体系.但事实证明,宗教对话理论自身也存在诸多困境,而斯特伦对宗教的独特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宗教对话之路,使宗教对话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话来消除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意见分歧,维护社会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肯定以往学者探寻各宗教间共性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人们更应该看到作为宗教对话主体的人所具备的生存智慧在宗教对话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宗教对话不至于流于形式,而显得积极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前言佛学,指佛教除去宗教仪规后所显露的理论内核,这是一个关于宇宙、人生及心性的哲理体系。自释迦牟尼至今的二千五百年中,有无数智者,摒弃世俗牵累,辞谢荣辱,潜迹山林,虔诚精进,穷毕生精力深入探究,从而在浩如烟海的佛学典籍中,留下卓绝的智慧。爱因斯坦对“宗教核心之直觉了知”(即宗教之哲理内核——作者)备极推崇,认为是“一切科学的真正动力”。爱氏在此所指的宗教主要指佛教。爱氏对佛教核心之佛学的推崇并非事出无因,历史上,佛学照亮了东方古代文明,其影响渗透到人类文明的一切领域,诸如哲学、逻辑、伦理、文学、艺术、政治以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医学等方面均留下深刻的印痕,现代科学亦广泛地从佛学中获得启示;爱氏重视科学与佛学之关系亦非绝唱,而是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