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下几点。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相似文献   

2.
“伊儒会通”(或回儒会通),是指伊斯兰教与儒教(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等。伊儒会通涉及的范围较宽泛:包括哲学、修养论和习俗等诸领域,而研究自然也随之而有伊儒哲学会通、伊儒修养论会通等等。总之,此类跨宗教或跨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辛勤地耕耘着。翻开季芳桐教授撰写的《伊儒会通研究》发现,内容分伊斯兰教篇与儒家篇,前者是从伊斯兰教角度探讨宗教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和讲话,从文化自信来看儒家思想,笔者有以下几点理解和认识。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二,儒家思想是建构当今主流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三,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10)
<正>(2017年9月26日)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迈克尔·沃布斯先生,尊敬的"世佛联"秘书长攀洛·泰阿利先生,各位代表、各位朋友:首先,非常感谢"世佛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国际和平大会组委会对我本人及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2000年自联合国《联合国千年宣言》公布千年发展目标以来,集中各方力量,使得全球超过6亿人摆脱了贫困,各国政府提高了公民对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与生态文明》是上海玉佛寺2008年召开的"佛教与生态文明"研讨会的论文集,是国内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研究方法的探讨。佛教生态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琪 《天风》2022,(1):53-55
<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的新著《道圣符契天下文明—中国古代诗歌与基督教》(下称《道圣符契》)问世。作者搜集整理了从唐至清五个朝代与基督教有关的诗歌362首,详细考证了诗歌创作背景,记录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还对这些诗歌逐句进行翻译,用韵雅致,文辞优美,使一些晦涩难懂的诗歌和宗教意蕴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激发读者的审美愉悦。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众多且言辞优美,相较而言,与基督教有关的诗歌数量不多且十分分散,搜集起来非常不易,徐晓鸿牧师多年来锲而不舍地搜集整理,最终使这部以诗证史的著作得以出版,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11)
正一、序佛教的社会作用若能自豪的以千年传承的法脉作为自我评价,那应该是在不同的时期,佛教通过教法的合理运用,善于吸收各时代的精神,从而作出适合当时时代的实践方向,在历史中留下顾及社会不同层次的民众所需的鲜明足迹。尤其,强调实践大乘菩萨道的韩中日佛教在悠久岁月里讲求与大众共修的生活佛教为目标的上求菩提,更重视下化众生而指向共生共存社会,不懈地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6)
<正>(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它可  相似文献   

9.
《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儒家心性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中庸》的成书问题是《中庸》研究的首要和基础的问题。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中庸》中最重要的范畴——"天命"与"性"、"慎独"、"中和"、"诚"与出土的竹简和帛书所涉及的相关范畴进行比较分析,或可能够揭开《中庸》成书问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一起经历了沧桑巨变。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教义宗派,无论是社会功能还是文教事业,中国佛教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佛教走过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就成为佛学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使命。在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陈兵教授和邓子美教授出版了他们合写的40万字的专著《20世纪中国佛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佛教研究新领域的拓展,标志着20世纪中国佛教史学科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对20世纪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开始引领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发展潮流,国内首档大型厨艺真人秀节目《顶级厨师》的出现,从节目类型而言,另辟新路,一改之前真人秀节目类型同质化的状况.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来说,《顶级厨师》展现给我们的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对美食的喜爱和推崇,中国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以及饮食习俗对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顶级厨师》使我们看到了一档优秀的本土化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2.
《世界宗教研究》2021,(3):182-184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汹涌南侵,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从总体上看,南渡士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东晋和南朝政权相对稳定一些,而被北方游牧各族占据的北方地区则经历了十六国和北朝的纷争,长期处于干戈扰攘、杌陧不安的大动荡之中。可以说,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十六国和北朝统治的北方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是在中国境域内生活的各个民族实现大融合的时期,是印度佛教大规模输入中土并且实现自身形态中国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在不断被强化和充实的同时得到更多认同和接受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学诚 《法音》2015,(6):6-7
(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阳台上》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的一首诗歌。本文从韵律、结构和意象三个方面结合本诗的相关信息及其背景,以文体学的理论为基础,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以便使读者能够对本诗美感和主题有一个更深的感受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彭彤 《法音》2001,(4):36-37
百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一起经历了沧桑巨变。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教义宗派,无论是社会功能还是文教事业,中国佛教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佛教走过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就成为佛学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使命。在我们刚刚跨人新世纪的时候,陈兵教授和邓子美教授出版了他  相似文献   

16.
17.
正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佛教的学术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历代高僧大德促进佛教中国化(或者说本土化)的智慧和创造获得了充分的彰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逐渐突显出来,如,高僧大德们促成佛教中国化的方便善巧有没有经典方面的依据?鸠摩罗什等译经大师对佛教经典的翻译是不是准确?中国各宗祖师大德们对佛教核心观念的理解有没有偏差?中国佛教界特别重视的如来藏思想是不是纯正的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新修订施行的《宗教事务条例》,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有利于团结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投身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对宗教界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工作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19世纪末就开始引入欧洲的语言学和文献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上座部佛教,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进入21世纪,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马场纪寿脱颖而出,在上座部佛教研究领域做了新的开拓。在佛教的教科书中,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传播的"上座部佛教"与东亚地区传播的"大乘佛教"被视为不同的体系。但在古代印度(包括古代南亚地区),两者的历史真相如何,在历来的研究中并不明了。特别是在日本佛教界和学术界,人们习惯于透过所谓大乘佛教的视角看待上座部佛教,或者贬之为小乘佛教或者将其视为大乘佛教之前的原始佛教。马场纪寿大量利用巴利文、梵文、汉文文献,对上座部佛教的思想发展作了重新解读,特别是对《清净道论》的作者觉音的思想作了综合考察,再现了从原始佛教到5世纪的上座部佛教思想发展历程,探讨了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马场纪寿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可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5,(1)
<正>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约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外来的佛学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历经近六百年的交融,到了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文化。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佛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丝路宗教对话的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