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活人扮演先祖或死者神灵并代其接受祭祀的尸祭本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古代宗教往往是与巫术混合在一起并利用巫术增强信仰。本文运用人类学巫术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包含着形象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具有巫术思维和巫术要素及手段,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其后在民间依然流传的巫术活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早期的审美思维与宗教现象的相互结合和促进在原始信仰、巫术-仪式以及古代神话等层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宇宙万物与人类皆源自于一种"神秘力量"并相互关联的原始信仰是人类感觉、情感和认知的"整体性"思维的来源;在古代的巫术-仪式中,这种"整体性"的艺术-审美思维和活动通过对人类感觉和情绪的强化来提升人-神交流中的认知和智力水平;在记录和阐释古代仪式的神话中,审美思维和活动的"整体性"特征以"象征"和"移情"等方式在特定的故事类型和主题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1,(5)
正宗教学家伊利亚德区分了神圣时间与世俗时间的概念,揭示出各大宗教及巫术传统中所存在的超越世俗生活以求回归神圣永恒的倾向。按照他的描述,宗教徒通过宗教节日与仪式"逆出"当下生活的时间序列,而去迎接原初神话的再临。~([1])在中国佛教的信仰实践中,节日与仪式亦被视为通往神圣时间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咒术倾向的宗教,对我国工匠建房巫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种情形是道教神仙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匠建房巫术系统的形成产生增益作用;第二种情形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建房工匠祖师鲁班最终演变成道教散仙,并成为建房巫术仪式中祭祀的主神。从神仙信仰来看道教对工匠建房巫术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倾向,也可以验证巫术与道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萨满教的各类巫术活动中炼火术使用较多。在各民族的萨满仪式中往往有某种形式的制火巫术,以此来显示萨满本领的高低。有训练的萨满是不怕火的,他(或她)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在火堆中跳神不被烧伤,吞掉火炭不被烫伤。炼火术虽然是各民族萨满教仪式中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性的巫术活动,但其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达斡尔族萨满文化出现了复苏的势头,10余年间呼伦贝尔地区的著名大萨满举行了大量内容丰富的仪式活动。达斡尔族萨满仪式既有巫术特征,又不同于原始巫术,在新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它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发挥宗教文化的伦理教化功能;它以萨满神灵的名义对人们提出警示、劝告和期望,给人以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慰藉;尤其强调要促进民族团结,努力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12.1 农业巫术农业是妇女发明的,初期农业社会是母权制度.当时流行生殖崇拜,相信人类的生育与植物的繁殖之间有一种密切的联系,谷物播种,田间培育以至收割的过程当中,要举行各种巫术仪式,保证丰收。这些仪式一般在田地旁边由年轻妇女主持,  相似文献   

8.
人类早期的象征思维与古代的巫术——仪式和神话等宗教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象征思维源自于古代的原始信仰,并且通过巫术-仪式以及神话等方式表现出来。其中,"综合性"是指古代的仪式和神话在表现原始信仰和象征思维的过程中系统地运用语言、舞蹈、音乐、造型和色彩等因素的特征;"情感性"则是指古代的巫术-仪式中的特定事物和行为以及神话因素皆是以"象征地"展现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为主要目标;仪式-神话的"奇异性"来自于原始思维和信仰的基本属性,同时,也与早期人类以"有形"来展示"无形"的象征思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古老的艺术都会受到古老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差异性创造了艺术的多元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人类文化沿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从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具体的分析了艺术和巫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巫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尽管巫术是艺术的起源之一,然而艺术产生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的结果。艺术的发生虽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在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是古代原始宗教崇拜的真实记录.刑天是从属于夏桀政权、代表太阳神崇拜的方国首领.刑天与帝争神的失败是商部族的天帝至上神崇拜战胜夏王朝的太阳神信仰的曲折表达.刑天断首后的干戚之舞,是运用军事巫术仪式震慑敌人、维护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这种巫术仪式演变为宗庙祭祀舞蹈,通过祭祖仪式象征部族不灭、宗教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2.
黄涛 《宗教学研究》2006,(3):160-165
巫术与神灵崇拜仪式中出现的仪式语言有咒语、祷词与神谕。在现代社会尚存的以民俗信仰为主的中国本土传统的宗教仪式中,三种仪式语言往往连用或混杂在一起,而咒语的情况最为复杂。原始形态的咒语源自巫术活动中的语言灵力崇拜,而在后世有各种与神灵崇拜相结合的形态。依照咒语形成的原理和基本特征,可以判别具体仪式中咒语的灵力构成形态。根据三种仪式语言的性质、特征的差异,以及所用词句的不同,可以将三者加以比较细致的区分,借此可以明了特定仪式的超自然力崇拜的具体状况。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两河流域医学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们冒犯神灵或道德禁忌引起的,或是某种恶魔或精灵加害的结果,对此常常采用巫术方法治疗。巫师在治病的时候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并念诵咒语,咒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状、治病的药方以及巫术实施的步骤。医疗巫术本质上是感应巫术,接近于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巫师操作巫术借助象征进行治疗,正是象征的效力保证了幻想与行动的协调和同步发展,从而取得预想的效果。古代两河流域医疗巫术并不排斥科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物学知识在帮助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人对艺术的需要,其实质就是要探清人类艺术的源起。迄今为止,关于艺术的起源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决定性的定论。然而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研究学者不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如“巫术盛行时,艺术开始萌芽”的巫术说;原始人反复描摹每次捕获的动物形象,从而逐渐扩大了他们对形象符号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原始人从多样的摹仿中获得快感,促成了人类艺术的萌芽——这就是模仿说;而持表现说的学者认为,原始人特有情怀的表达与交流是促进人类艺术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始人在面对——劳作后的欢愉心情,同类伤亡的痛苦心情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艺术之母,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与人类同在,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找得到舞蹈的足迹.古代舞蹈曾经担任过维护社会行为规范的角色,在巫术活动和祭祀仪式中,舞蹈成为人神交流的媒介,人们在其中寻求精神的解放,祈求心灵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16.
松芳 《宗教学研究》2023,(1):146-152
苟象“玛果”是川西北若尔盖苟象寺“垛顺节”(gto srung)法会中,由出家僧人、在家俗人和民间宗教祭司共同参与展演,再现古代战争场景的一种军舞。在地方性内部知识体系中,“玛果”被视为阻止妖魔侵扰禳解仪轨“垛”(gto)顺利进行而举行的显示军威的仪式。其生成植根于本土向下压邪的传统观念和巫术思维,突显了民间苯教“上供天神,下镇妖魔”的结构性对应特点。文章通过长时段参与式观察,深入描述苟象“玛果”仪式俱身性实践过程的同时,尝试以神圣与世俗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仪式生成背景、展演形式、功能及意义,以期对日趋民俗化的苯教仪式获得一种内在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神怪形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兵 《美与时代》2005,(3):31-32
在人类社会初期阶段,巫术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表达愿望的主要手段.早期人类在巫术中利用了声音、符号、动作、图形来虚拟所希求事物的状态以实现目的,这看似愚昧、荒谬的行为方式反映了早期人类特定的思想方式和观念,是古代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特定方式.这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巫术活动,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巫术活动忠实于对原型的再现,虽然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取舍,但都机械地再现了所诉求事物的原型.巫术调动了几乎所有可利用的手段,音乐、舞蹈、形象来进行仪式活动,这些手段表现出强烈的象征与暗示意义,成为每次活动必须的道具,人类依赖这些道具完成巫术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先秦用血制度分为祭礼用血、衅礼用血和盟誓用血三大类,本文主要研究先秦祭礼中的用血仪式。文章按照庙祭、郊祀和地祭三部分对之展开论述。进而认为,在先秦的祭祀活动中,血被视为具有某种巫术功能,它可以充当通天达地的法器。儒家礼典将上古的血崇拜和血巫术加以仪式化和制度化,儒家经典(“三礼”及其它经书)又将其文本化。探讨这一过程,有助于理解儒者的起源问题和儒家的宗教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文本解读为依据,从人物形象、主题和情节的角度,讨论了早期神仙传记《列仙传》、《神仙传》中"升仙故事"与古代信仰、巫术和仪式的关系。作者认为,这类"升仙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形象、精神气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皆来自于古代巫师作为人-神中介的特殊职业及其在巫术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同时,"升仙故事"在表达人-仙交流和演变的主题时,以系统性的天象、物质和动物作为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的运用也可以直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信仰和巫术并表现在古代神话的原型之中;另外,早期神仙传记的"升仙情节"中的具体场景、死亡-成仙观念、特性化的情感和气氛等因素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信仰和相关的巫术-仪式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苟波  彭博 《宗教学研究》2023,(6):137-143
一切“有形”的事物皆源自于“无形”的“神秘力量”并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始信仰,是人类早期“超越性”的宗教-审美思维的来源;为了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跨越,特殊的物质和行为被运用于巫术-仪式以激发参与者的“狂热情感”并获得“超越性”的宗教-审美体验;在记录和阐释巫术-仪式的古代神话中,“有形-无形”的“超越性”思维和体验则通过高山、通天树、飞鸟等特定的意象以及飞升和游历“另一世界”等象征性情节表现出来;原始信仰、巫术-仪式和古代神话所对应的,也正是“无形”的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通过宗教和审美等“有形”的手段来获得生动表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