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良运 《周易研究》2002,10(5):64-71
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林,涉及林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对所论及篇、句的文学价值,从“造境寓意”、“拟象变象”、“词令之妙”等方面作细致分析,纵横比较、中外沟通,使《易林》的文学意义凸显于两汉文学背景之上,亦为中国文学史之奇葩。但钱先生以“文本自足”观认为不必为《易林》姓焦姓崔“判儿猫之是非”,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卦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卦卦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卦》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之《襦》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卦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3.
《易传》中的"象"字具有两层意涵:一指内在于《周易》古经文本的卦爻之象,二指外在于古经文本的自然、人事之象。在《易传》论"象"诸语中,此二义参差并见。相较于涉乎古经之外的后者而言,前者直观地纯然存于古经之内,更加反映了古经文本的本质特点。因此,较之杂用"象"之二义以至于招致混乱的王弼"言象意"之说而言,《易传》"言象意"之说专门论述卦爻象与"言""意"间的关系,是一种更贴合古经本质特点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历代《道藏》中都收录有一部古书《易林》。《易林》一书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为“易林十六卷、焦赣撰”。焦赣 ,西汉人 ,当过小黄县令 ,后死于该地。他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 ,故《汉书》在卷七十五的《京房传》中附记他。谓其名焦延寿 ,赣是他的字。唐严师古注《后汉书》 ,言赣为其名 ,则延寿为字。《汉书·卷八十八·京房传》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托之孟氏。”《易林》实非焦延寿一人所创作。焦延寿当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把易说、民谣、书记等各种资料汇编成《易林》一书的…  相似文献   

5.
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秦简“易占”与《周易》相应之卦存在的不同卦名来看 ,前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简单直观 ,后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则复杂抽象 ,故秦简“易占”之卦名当即先于《周易》之卦名而存在的殷易《归藏》之卦名。秦简“易占”之占辞中存有与殷易时代不合之数条 ,但其余占辞显然绝非后世所能编造 ,当即殷易《归藏》所收夏商旧有的占筮记录之辞。秦简“易占”虽非殷易《归藏》之原貌和全貌 ,但大体为殷易《归藏》之内容。  相似文献   

6.
《周易》乾卦之"乾"字本作"倝"字,"倝"字初始义为旗杆。旗杆之形象与乾卦刚直之象相似,故以"倝"为卦名。又利用甲骨文研究者的新成果,认为"夬"有"迅急"、"败"、"坏"等义,将这些义项置入夬卦诸爻辞后,不仅释义畅达,且与卦象相合。将豫卦中的"勿疑朋盍簪"释作"勿疑朋狎谗",是指不要怀疑朋友、亲近佞人谗言。释睽卦中的"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为"见舆徹,其牛瘛,其人天且劓",意即看到牛车被毁坏,牛发了疯病,车上的人也被跌伤。  相似文献   

7.
再释“齐”     
古文字的"齐"字多写作"品"字形排列的三个矢镞之形,笔者认为迄今为止的训释均未探寻到"齐"字的本源。本文据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以及文献资料,探求和证明"齐"字的本源和本义。齐地"五泉并出,有异于常",泉眼中间高四周低写作矢镞之形,"品"字形排列的三个矢镞之形实为多个上部平齐泉眼的象形,故"齐"字的本义为平齐、整齐。"齐"字象泉水之形,故可以看作"泉"字的异构字。  相似文献   

8.
格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义"乃中土佛教学者诠解融通佛教思想学说之阶段性方法.本文通过"格义"史实与方法之考述探察,认为"格义"包括注经解经之"配说",名相概念之"拟配",性空逍遥之"炉冶".法雅"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之概念比配之格义不足以全当"格义"之名,以之为基础所作"格义"之广狭义或基本义与引申义之区分并不恰切."格义"方法之演进实文化交互之必然.格义方向之正反或顺逆,应于文化交互之历史情景与历史意义上言之.  相似文献   

9.
“观其德义”是孔子确立、后学继承的先秦儒家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如何“观”,其“观”法如何,孔子及其后学没有明言,学界亦鲜少研究。该问题对于研究儒家易学的起源、先秦易学的发展、“易经”之学的形成都具有关键意义,不容忽视。先秦儒家“观”《周易》约有三法:一是假借误读法。此法将《周易》言辞中某些字读为假借字,就此假借字而发挥义理,所得义理脱离《周易》古义,给人错误解读之感。二是象数分析法。此法突破《周易》“象思维”的原始直观,将象数作理性分析、逻辑演绎,从而将《周易》卦爻辞纳入象数分析框架,生发义理。三是事理联想法。此法由《周易》卦爻辞字句古义出发,通过转化、类比等联想思维方式阐发义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读清华简《别卦》七简所存四十九卦名可知,《别卦》卦名与《归藏》、《周易》多相通,然部分卦名与二书音义远隔,字或见存于《周易》爻辞中,疑有更古老之来源。又《别卦》卦名取象,疑或用大象者,亦颇值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三年之丧作为至重的丧仪,规范着最重要的人伦角色与人伦关系。而早期儒家在对三年之丧及其成立依据的阐论中,表达着对君、父角色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呈现出了多元的思路与看法。《仪礼·丧服传》以"至尊"这样一种单一的原则来定位君、父的地位,而《礼记·丧服四制》则主张在门内优先以恩仁的原则事父,在门外优先以理义的原则事君。事父、事君都包含敬重之义,事父也由此成为事君所效法的模型。《荀子·礼论》不同于臣为君服的礼制,转而在君民关系中探讨三年之丧的依据。荀子认为,君主兼具父与母的教、养之功,故民对于君主既尊且亲。  相似文献   

12.
在易学象数发展史的研究中,八字易象是相当重要却又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八字易象主要用于术数,它是由文字组成的阴阳五行之象,既是自然界之象,也是人体和社会家庭之象.八字易象来源于<易>之卦象,但又在一些方面发展了易象的哲学思想.在把阴阳与五行结合上,在阴阳各自不同的性质上,八字易象又有不同于<易>之卦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刘一明所著《西游原旨》,以"金丹大道"贯通全书,是清代《西游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由于"金丹"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周易参同契》所构建的象数易理体系,因此,揭示《西游记》与象数易理的内在关系,成为刘一明《西游原旨》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人"、"名"、"数"、"事"四个方面,对《西游原旨》中卦爻象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吴立民 《法音》2000,(2):13-17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教音乐亦然。佛教之乐道大都与修证有关,佛教把通声音与明中阴视为小悟。实际上真通声音实相,即可证悟大觉。弘法大师《声字实相义》曰:"夫妇来说法必藉文字,文字所在六尘其体,六尘之本法佛三密即是也。平等三密遍法界而常恒,五智四身具十界而无缺。悟者号大觉,迷者名众生。众生痴暗,无由自觉,如来加持,示其归趣。归趣之本非名教不立,名教之兴非声字不成,声字分明而实相显。所谓声字实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众生本有之曼茶罗也。故大日如来说此声字实相之义,…  相似文献   

15.
"德"字在先秦文献中有"性质"、"属性"义。传本《易传》除大量带有德性内涵的"德"字外,还保留了"德"的"性质"、"属性"义,如"蓍之德"、"卦之德"、"阴阳合德"、"神明之德"、"杂物撰德"、"和顺于道德"等。准确理解《易传》上述命题的意蕴,应将"德"之"性"义作为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先秦有两个公孙龙:一是孔门弟子,一是六国时辩士。但明代以前,这两个公孙龙却没有得到有效区分,因而公孙龙字子秉之说,一直在然疑之间。据古人名字相应之理,孔门弟子公孙龙,名公孙砻,字子石;辩者公孙龙,名公孙龓,字子秉。《说文》云:"龓,兼有也。"又云:"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龙"与"龓"通假,有"兼包"、"占尽"、"专有"之义,其用字之例就在孟子所引季孙"龙断"一语。但孟子以"求龙断而登之"释其词,却曲解了季孙本意,以致后世注家皆从孟子而以"冈垄之断而高者"释其义。  相似文献   

17.
人事吉凶。《汉书·京房传》说:“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值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西汉末,谶纬之说流行,以颇具神秘主义的天人感应说附会儒家六经,假托六经纬书皆孔圣所作,其中《易纬》即对《易》经文的阐释。实  相似文献   

18.
八卦还是七卦、九卦——关于坎、兑二卦的几点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中,坎为水、兑为泽、也为水。八卦含有两个水,值得深思。兑一卦而兼取两个不同类型之基本象,如从坎兑皆取水象看,则八卦实只有七卦;如兑卦兼取水、卑下二象,则八卦又可以说是九卦。同为水,坎兑又分属阴阳。坎水在六十四卦中为一般之水、抽象之水,兑水却常为具体之水。坎水为川水,具有流动义,能够与天地万物沟通;泽水却不能流动,所以导致壅塞和失败。中华民族是一个治水的民族,各类水给先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映到八卦中,形成了坎、兑二水卦、八卦的方位以及关于卦爻辞的各种说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格义具有广狭二义。本文认为:狭义格义的"事数"多为小乘毗昙学概念,而广义格义则多与汉代阴阳五行、谶纬模式有关,两者都与般若玄学差距很大。上述广、狭二义可以归为北方类型的格义,与汉代儒教谶纬比附的思维方式关系密切;而当时尚有南方类型的格义存在,可以称之为新型格义或"连类",与魏晋玄学的新兴学术思潮关系密切。今人常以为格义是思想史上沟通中外、相互交流的重要方法;但就历史上的格义而言,并无这种自觉。所谓的"经中事数,拟配外书"的外书,并非特指非佛教的世俗文献(中国本土固有思想),内外之分在当时的语境中,主要是密传与公开的显隐之别。  相似文献   

20.
从形式上来说,唐代的注疏之学,是在南北朝的义疏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唐初孔颖达注疏《周易正义》时,受了南北朝义疏的影响,即以一家之注为底本,兼采诸经、诸家之说。而从内容方面来说,《周易正义》则以儒为宗,兼采老庄之说,并掺杂佛风,同时,重义理而不废象数,是儒家思想主导下儒、释、道三家合流、象数与义理互融的结果,在学术上显示了兼容并包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