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在我国西藏境内的门巴族、珞巴族,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他们的伦理思想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一、门巴族伦理思想概述 门巴族长期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林芝等县,历史上自唐代起即受吐蕃管辖,因此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与藏族有着广泛  相似文献   

2.
早期佛像是古代中印初期交流史研究的重要载体。首先,在我国发现早期佛像的大部分地区缺乏佛教传播的记载,早期佛像作为第一手考古资料,填补了这些地区佛教艺术传播的空白。东汉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像,它有助于解决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起源的问题,因此,早期佛像研究将改写中国佛教史的第一章。其次,学术界对印度佛像起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早期佛像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佛像非常接近印度佛像的起始时间,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空间与尊严的关系。文章首先指出尊严是一个和人类及人类社会密切相连的观念,是一个地理问题,并从"地理"的角度、从自然的源头来追溯人类尊严的起源。之后论述了世界的地理性;最后从构成性、构型性和本体论三个层面论述了地球的领土化——即大地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从自然空间过渡为领土的进程,最后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领土尊严、领土正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峻 《学海》2005,2(5):5-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睦邻外交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新特点,提出了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睦邻友好、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印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从容地发展关系;中日两国要永远友好下去,这是中国的长期国策;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地区和平。在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行成功的亚太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忠义  王金红 《法音》2006,(10):33-35
本刊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佛教协会、成都市佛教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印度、日本、越南、尼泊尔、孟加拉、比利时、美国、韩国、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宗教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共119人出席会议。玄奘法师曾在成都居住5年,并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与成都有着深厚的因缘。因此本次研讨会特在蓉城举办,以“玄奘与当代社会”为主题,全面深入地探讨玄奘的学术成果,揭示玄奘精神的时代意义,同时配合“中印友好…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9,(10)
正10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分别赴印度金奈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首次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印、尼两国政府和人民热情的欢迎。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促进中印、中尼乃至中国同南亚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增进地区人民的互信与友谊搭建了新平台。11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指出,中印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中印人文交流大有潜力可挖。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了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从菩提达摩到少林禅宗,两国领导人追溯中印文明互学互鉴渊源,擘画两国人文交流对话蓝图,感悟两国古老文明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智慧启示。在访问尼泊尔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  相似文献   

7.
正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海路通道,在中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晋宋之际,许多商船往来于中印及周边地区进行贸易,早期的印度僧人多借助商人之力,以商船作为交通工具前往中国传播佛教文化。因此,在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商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竺难提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晋宋之际多次往来于中印之间,既从事商业的贸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印度和中国西藏自治区佛教信仰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地处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西藏自治区与印度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和政策保障,提出了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界交流的路径与对策,即通过加强政府的政策领引、加强对外舆论宣传、建设与完善佛教活动场所、促进教职人员交流与信众交往、发展"朝圣"旅游活动、促进佛"圣物"贸易等。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于促进中国与印度睦邻友好关系的建设,以及构建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管控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在西北农村地区。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穆斯林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还不健全,广大农村穆斯林老人的营养状况、医疗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穆斯林老人的健康状况并不差,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较低,长寿率很高。全国  相似文献   

10.
茫茫宇宙浩翰无边,多么寂静;小小地球资源有限,何曾太平?的确,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说是主流,但天下并不太平。天下不太平的原因。主要是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这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10)
<正>本刊讯9月12日,由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5广州·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展暨中国‘光明正大’手抄佛经展"在广州开幕,各国驻穗总领事及来自各地的各界人士约2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开幕式上,印度总领事唐施恩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两千年的历史,高度评价了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常来讲,滨水地区是最早出现人类集中居住和形成城市的地区。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滨水地区既是人们的活动和居住空间,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维持局部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在各地区实际的滨水区开发中,往往以大量修建居住区为目的,居住和环境成为了最贴近民生的城市要素,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的环境特色和城市风貌、空间形态等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是中印两国政府确定的中印旅游友好年。2月12日,中印两国在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仪式,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印双方宗教及文化事务官员,以及两国近百名佛门弟子共同出席了这一盛典。这不仅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为中印文化交流写下了新的一页。2月26日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修复完善玄奘纪念堂项目总负责人齐晓飞,纪录片《玄奘之路》导演金铁木,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纪念堂竣工典礼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湛如法师作客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接受了主持人鲁健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的审美发展的理论中,特别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我国古镇的发展中总是运用“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观来构思、设计、选址的。建筑是直接影响人接触自然的最为密切的生存方式之一,也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居住环境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是人按《易经》的整体和谐理论来谋求自身发展的,洛带的街道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形成人文、历史、生态的整体和谐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遗传基质”、“基因”、“基因型”等概念的定义谈起。“遗传基质”这一术语是俄罗斯遗传学家A.C.谢列布罗夫斯基早在1928年提出的,现在已在世界遗传学中通用。这一术语首先意味着居住在具体历史地形成的领土上的居民(任何一个生物种)身上的基因总和。在这种语境中的基因完全可以代表分子遗传性单位,地球上没有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领土权?一个国家如何拥有对一块土地的领土权?当代政治哲学家已经发展了诸种领土权理论以回答上述问题,而洛克式领土权理论大概是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经典的洛克式领土权理论是个人主义的,强调国家的领土权是个体土地所有者在社会契约中通过转让部分土地所有权而奠定的。当代洛克式政治哲学家约翰·西蒙斯和海勒·斯戴纳均持这一立场。但卡拉·奈恩在《全球正义与领土》一书中挑战了这种个人主义的进路,进而提出一个集体主义的洛克式领土权理论。本文旨在梳理、考察当代洛克式领土权理论内部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进路的纷争,并论证这两种理论各有其内在困境,最后扼要提及整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洛克式领土权理论的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学诚 《法音》2007,(8):5-8
众所周知,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及文化交流史、吐火罗文译释、敦煌学、比较  相似文献   

18.
基诺人的心理卫生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县的基诺山,是一片深山老林,我国人数最少的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便居住在这里。由于自然条件与外界隔绝,社会发展缓慢,解放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解放后虽有相当进步,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与内地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对《八识规矩颂》新译释的几个方法和义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清真寺与回民社区马劲一、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全国城乡,分布最广。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在农村,形成单独的自然村落,在城镇,亦多密集于关厢或街巷里弄。我们所称的回民社区,即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