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时期神权政治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权政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主要是在先秦时期,可以说,殷商时期是神权主宰、决定王权;西周时期是神权从属于王权;春秋时期,神权则基本上丧失了其应有的权威;到战国时期,神权政治继续丧失其原有的地位;秦统一后,神权政治则彻底崩溃.自夏殷以来延续一千多年的神权政治体系逐渐衰落,而逐渐过渡到伦理政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很启发人。相传有位叫米若斯的国王为了报杀子之仇,向雅典发起战争,迫使雅典人每隔几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用来喂米若斯关在克里特岛迷宫中的怪牛。雅典王子忒修斯决定要杀死那头吃人的怪牛,于是,他和另外13位童男童女一道前往克里特岛。岛上迷宫设计得非常复杂,之前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为此,忒修斯先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米若斯国王的女儿,向这位公主讨到了走出迷宫的办法,最后不仅成功地杀死了怪牛,并且安全地返回雅典。走出迷宫的办法是,带上一个线团,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的形成与祭祀的集中密切相关--或者说,通过对祭祀对象的掌握而掌握对不同民族的权力,这是中国国家形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人与神的关系既体现为人与祭祀对象的关系,也体现为人与神的代言人-巫师集团的关系,它使中国的王权与神权一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这在中国商代有着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古埃及人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多神崇拜的民族。法老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权政治,王权神授,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学中充满宗教的说教;艺术与建筑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应用巫术和咒语;发展天文学是为了确定举行宗教仪式或献祭的正确时日  相似文献   

5.
西哥特王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里未能形成长久稳固的王朝世袭统治,国王屡屡被贵族所弑以至形成传统.于是,国王希望通过膏立仪式,借助宗教神权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膏立仪式并未对贵族构成某种精神上的威慑,而且由于王权自身力量的软弱,在借助宗教神权神化自身的同时又因无法有效控制教会而加剧了政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具有无神论光荣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无神论具有加强王权抵制神权,宣扬人道遏制神道,以力学致知破除宗教神话,以实用理性批判神学迷信等鲜明特点。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有效地开展无神论宣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岛教区和青岛市天主教“两会”为韩锡让神父就任正权主教,于5月15日举行了庆祝活动。是日晨七时,在圣弥额尔总堂由韩主教主祭举行了谢恩五六品大礼弥撒。济南教区赵子平助理主教讲了道理。赵主教勉励教友效法某督,荣主益人,做虔诚的信友、模范的公民。专程从济南,益都、兖州前来祝贺的主教、神父及台湾来青探亲的修女、教友同本教区近千名教友一起恭与圣祭。参与谢恩大弥撒的还有  相似文献   

8.
遗体捐献决定权是公民自主权的一种,其在遗体捐献制度中具有核心地位。公民成为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是历史演变之结果。梳理相关医学史发现,这一进程历经了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从无到有、从国家到公民的演变,其体现了法律父权对医疗父权的胜利、人权对神权的胜利以及权利对权力的胜利。目前,我国遗体捐献决定权由公民掌控,公权力无权干涉。而当公众遗体捐献过少严重影响医学教学与研究时,对遗体捐献自主权、公权力可否介入遗体捐献决定权以及立法可否赋予遗体捐献与火化(或土葬)同等法律地位再作理论探讨,便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以柏拉图在《会饮篇》、《斐德罗篇》中关于爱的论述,可以深刻透析《奥德赛》中雅典娜这一艺术形象。她身兼三职,作为主演、编剧以及导演的出现,让人无法不疑惑其深层动因。在确定了雅典娜是喜爱奥德修斯的这一前提下,与其他三位和奥德修斯有爱情关系的人、妖、神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雅典娜对奥德修斯特别的爱,以及此种爱将可能的指向。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转型中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现代哲学》2006,(6):121-125
在西方法律传统的演变中,法律信仰的转型是伴随着人的主体性的凸显而发生的。基督教理论承认人的有限自由意志,在上帝之下,君主必须服从神法和以神法为依据的法律,个人意志可以高于君权,由此形成了神权保护民权、对抗王权的局面。在自然法理论中,自由意志被理性所取代,人依赖理性就可以制定出符合神法和自然法的世俗法。理性主义则认为,人不再需要神的帮助,仅凭理性的命令就可以制定出符合理性本身的法律,获得对法律的信仰。西方法律信仰的转型经历了从自由意志到理性主义的演变历程。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将“公平”、“正义”等法治观念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对处于目前文化境遇中的中国人来说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作品,是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启蒙运动神权退位、人性复苏觉醒后的产物。画家以旺盛的革命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白描了大千世界里的世俗众生相。作品真实,有力,直面人性隐私。画家傲立潮头的非凡勇气和英雄般的气魄,让作品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5,(3):93-103
本文旨在考察爱德华二世的死亡与丧礼在爱德华王子继位过程中扮演的政治角色,由此揭示身体、王室礼制与中世纪王权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了化解王位转移所造成的张力,新政权不仅制造了爱德华二世的死亡假象,利用丧礼雕像为其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而且还处死营救老国王的埃德蒙,并以弑君罪判决莫蒂默。我们看到,一方面,正如西敏寺的皇家陵墓所显示的那样,中世纪王权的连续性奠基于历任国王身体间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与王权相伴随的丧葬和祭拜礼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王位能够顺利继承,并赋予新国王以仪式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表面上看来,孔子宗教观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去魅和蒙昧等多种令人费解的矛盾因素。然而,若能用中庸之道去洞察,孔子的宗教观又变得那么明晰而睿智。就其本质而言,孔子宗教观旨在实现人生的意义和庄严。为此,孔子一方面削弱天命的力量,将人从当时神权的普遍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外加于人的他律转化为内在于人心的自觉。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生养死祭"的"孝道"将社会伦理神圣化,使人在自觉践行神圣伦理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样,在"神圣"光环的照耀下,人生不仅具有了现实意义,而且也获得了终极的关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这种温情脉脉中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上次讲了领圣体圣血前的部分,即天主经、擘饼、体血混合和和平亲吻礼,作为领圣体圣血前的准备阶段就基本结束了。现在我要讲的是领圣体和圣血的部分以及领圣体圣血以后的部分,直到弥撒的结束式为止。现在讲恭领圣体圣血的问题。根据祭祀的意义来看,弥撒圣祭的性质是一种感恩祭,作为这种圣祭的祭品即吾主耶稣的圣体圣血,是应当由主祭和辅祭人以及参与这一圣祭的众教友来领受的。因此领圣  相似文献   

15.
祖灵祭是台湾省邵人社会重要的仪式活动。笔者在台湾中部南投县日月村田野考察邵人农历八月的祖灵祭。历时一个月的祖灵祭仪式由颇具南岛民族特色的杵音召唤祖灵,祭祀象征祖灵附着物的公妈篮,仪式过程中先生妈的集体咏唱诵经,祖灵屋的搭建和象征邵人最高祖灵请"日月盾牌"等仪式元构成。丰富的仪式展示出邵人祖先崇拜的心智和情怀,仪式的歌舞献祭、逐家会饮更具有凝聚邵人族群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迪士尼推出的"公主系列"为受众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公主形象,她们身上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形象以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版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等待解救的不是公主,而是王子。王子因为自私和冷酷无情而受到仙女的惩罚,被施咒变成一只野兽。正是因为贝尔的出现,才教育了王子,让王子完成了由"兽"到"人"的回归。这种超层次的对男性的拯救更加彰显女性主义。在影片中女性不再消极等待,爱情不再是人生唯一目的,她们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喜记     
《龙喜记》的故事情节主要取材于印度佛教典籍《本生经》,此剧类似人们所熟知的“摩诃萨王子舍身饲虎”、“尸毗王舍身救鸽”等佛经殉难故事,热情讴歌了云乘王子舍身救龙的英雄壮举。属于古印度盛行的“陀卢吒迦”即“英雄喜剧”类型文体。《龙喜记》讲述的是诗明国玄明的云乘太子和弄臣阿低离有一次结伴去悉陀国的摩罗那耶森林,寻找一处幽静的隐居之地,忽听远处飘来一阵阵优美的箜篌声与歌唱声。他们循声而去,在森林深处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宙宇,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与侍女正在弹琴吟唱与供奉女神。云乘太子在神庙的隐蔽处,倾听到这位女…  相似文献   

18.
天道与君道——殷周君主观念与儒家君主理论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君道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中心问题之一。对君权、君主人格设计无疑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殷周君主观念中天道与君道分合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和逻辑的两个方面对儒家君道论进行检讨。一王权出现的具体时间,已难确考。从殷墟甲骨卜辞看,至迟到了商代,王权已相当成熟。甲骨文中的“王”字,徐中舒先生认为象人端拱而座之形;又有人释为斧钺之形。因此可知,从字的形体上已全面反映出了王权存在的基本性质。《战国策·秦策》:“王,有天下也。”《韩非子·五蠹》:“夫王者,能攻人者也。”此诸说从王权的职能上求解,符合殷王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05,(6):49-49
(韩国首尔总教区的教友牧职中,有一项专为警察及疑犯提供开展关怀服务。 总教区的天主教警务牧民委员会于9月24日在明洞主教座堂举行成立五周年感恩祭,300多人参加,其中180名 警察在弥撒中受洗。 弥撒由总教区青年及社会牧职部的主教代表金云会辅理主教主祭,姜赫浚神父及另外两位神父共祭。 警务牧民委员会于2000年9月21日成立,姜神父现为主席。  相似文献   

20.
亨利八世时期的宗教改革塑造了统领英格兰王国和教会的"至尊王权",这种不同于中古二元社会的新观念催生了新型的王权理论。主张"至尊王权"的理论家们基于教派倾向的不同,提供了多样化的论证路径,同时,这种王权理论存在诸多问题,其内涵需要在王朝政治的实践中被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