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泽州地区数量众多的乡村文庙,主要来源于元代修建的社学文馆。这些社学文馆普遍具有文教与祭孔的双重功能,其实质是一种“社学型文庙”。明代以后,泽州乡村的“社学型文庙”整体上趋于衰落,一部分逐渐演变为具有“春祈秋报”祭祀功能的“社庙型文庙”,主要采用供奉祭品、献演戏剧等礼仪实践。明清泽州乡村文庙从社学到社庙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儒家礼制的正统神圣符号在功能性整合的框架下与民间信仰传统及地方赛社习俗的持续互动与深度交融,以及国家礼制教化体系在地方社会“因俗而治”的适应逻辑与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王群韬  安建峰 《孔子研究》2023,(5):52-58+158
自唐代确立“庙学一体”制度后,最基层的文庙(庙学)设于州县,一般不在县级以下区域修建文庙。晋东南地区的乡村文庙现象,似与礼制不符。稽考相关碑刻资料可知,元代兴建的社学是这类乡村文庙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学舍—礼殿”并存的形制格局,实质上是一种兼有文教与祭孔功能的社学型文庙。元代晋东南社学型文庙的礼仪空间多采用“二公十哲”祀位模式,并仿照州县庙学举行“释奠之礼”。从类型上看,社学型文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校文庙”。  相似文献   

3.
表面上看来,孔子宗教观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去魅和蒙昧等多种令人费解的矛盾因素。然而,若能用中庸之道去洞察,孔子的宗教观又变得那么明晰而睿智。就其本质而言,孔子宗教观旨在实现人生的意义和庄严。为此,孔子一方面削弱天命的力量,将人从当时神权的普遍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外加于人的他律转化为内在于人心的自觉。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生养死祭"的"孝道"将社会伦理神圣化,使人在自觉践行神圣伦理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这样,在"神圣"光环的照耀下,人生不仅具有了现实意义,而且也获得了终极的关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这种温情脉脉中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4.
本文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玉宝山经历庙产、公产和遗产的数次争议,指出争议实际上是人们援引的继承逻辑之间的差异导致,不同继承逻辑之所以会被人们同时调用则归因于这一时期社会关系的特殊性。然而,庙产除了具有世俗的产权意义外,同时也是神圣信仰的承载。神圣信仰的传承不完全仰赖于世俗的财物,但世俗的财物却会因为聚集了神圣性而转变为庙产,这正是玉宝山历经争议而依然存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明堂、辟雍和文庙都属于国家礼制建筑范畴,是思想表达的重要物质载体。周代明堂集布政、祭祀和朝觐之功能为一体,见证了周王朝通过建筑表达国家思想的努力。自汉武帝祭祀孔庙始,儒学逐渐被抬至国家意识形态地位。唐代推崇儒学,崇祀孔子,礼教风俗,将庙学模式推向全国,奠定了祭祀与教育并重的“庙学合一”的文化格局,此一举措标志着儒家人文理性精神的选择及转向。从明堂、辟雍到文庙载体的演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叠合其中的精神选择与转化的原因从未被说明,而实际上明堂、辟雍和文庙看似并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三者之间,深藏着一个连续的、象征性的意义系统。这一系统的形成,既是国家礼制建筑不断完善与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国家思想选择与建构的探索过程,更是儒家文化以文庙载体为鲜明辨识符号、以人文理性为主导的精神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庙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奉祀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以显示国家推行孔子思想的礼制庙宇,受中国的影响,中国的近邻朝鲜、越南、日本也修建了许多礼制文庙,但由于各国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差异,虽然同为奉祀孔子的庙宇,但在布局形式、建筑形制、建筑制度、奉祀人物、祭祀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7.
论柳宗元的孔子观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除去汉唐经学笼罩在"孔子"身上的神圣、神异之蔽,把孔子还原为一个"人"之后,柳宗元对"孔子之道"进行了重新诠释,将其归结为形而上层面的"大公之道"与形而下层面的"生人之意",并主张以之作为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总方向,同时,又把孔子的人格理想概括为"圆外方中"的范式。柳宗元的孔子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政治上,提倡以"王道"来重建"大一统"的社会政治秩序;文化上,指明了三教融合的总方向,也代表了中唐儒学复兴的方向;实践上,为当时士人指明了在复杂而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践履"孔子之道"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值.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论语>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値。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论语》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彭玲 《美与时代》2007,(7):18-20
"仁"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含义丰富多端.在孔子那里,"仁"在本性上就具有多样性和当下生成性."仁"的当下生成性说明"仁"是不可被对象化、范畴化,观念化为不变的种属定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11,(6):63-63
赵永翔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明清时期,作为地方教化体系核心的州县庙学是由文庙与儒学结合而成的。到元代延佑三年,元廷诏令全国州县庙学兴建文昌阁,从而使文昌神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进入了庙学体系。然而,到了明清,文昌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再次被国家祀典接纳。但是,在地方庙学却依然大量存留了祭祀文昌神的祠阁,成为这一时期地方教化体系中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一壶水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快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是先有大学,包含了教育、祭祀、政治和伦理多种功能;后有孔庙,主祀孔子,并及于四配、十二哲、历代先贤先儒。自汉代以后,儒学逐步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亦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东晋国学"增造庙屋","庙学合一"教育规制雏形初具。唐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唐高宗时,又敕州县未立庙者速事营造。从此,孔庙开始遍及天下,正式形成了"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并相沿至清末。"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结合亦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关于庙产的政策文件将其主要界定为"社会所有"。解决当前庙产权属难题的关键切入点就在于如何理解"社会所有"。自清末民初之庙产兴学,始有庙产的公共性与公产化问题。但彼时庙产的公共性具有多元含义,包括宗族之公、村社之公、行政之公、财团之公等。寺庙僧团的组织形式植根中国传统社会,深受宗法制影响,并形成以师徒传承为纽带的拟制宗族。庙产也与传统宗族财产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譬如特殊"共有"、限制处分等方面。我国现行政策对庙产"社会所有"的界定并非完全忽略法权概念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实是出于对传统庙产权利形态的历史尊重与现实考量,而这也正是未来立法调整寺庙财产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一阳泉市三教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石卜嘴村西南约5公里处的四矿口,是阳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正殿内供奉儒、释、道三教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太上老君而得名。据庙内的清乾隆年间《重修三教庙记碑》记载,该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因当时阳泉地区采煤业兴盛,民间奉太上老君为煤矿行业守护神,老君信仰日渐繁盛,故当地百姓又将其称为"老君庙"。  相似文献   

16.
对"神圣性"的研究在西方宗教理论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现代宗教学的神圣性以麦克斯·缪勒的"无限”观念为起点,在化约论的包围下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自主领域.宗教现象学对神圣性问题的论证更是包含着"存在之思”的倾向,然而其一方面反对化约论的极端理性主义倾向,一方面也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对宗教学中的神圣性问题的理论争议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重新思考"神圣性”这一古老命题,而且促使人们对宗教学各学科理论模式的缺陷进行反思,明晰宗教学各学科之间的矛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曲阜虽然有"孔子六艺城",然而其设计旨在发展观光旅游业,历史文化则居于其次,因此要真正传播孔子的六艺文化深刻内涵,培养术德兼修之君子,乃至于教导民众进入神圣空间应有之礼仪,仍须依靠孔庙之特殊文化空间。台北孔庙推出六艺体验区等再生计划,不但活化了原先古老刻板之形象,也使孔子变得更加可亲可近,提升了其在民众心目中之重要地位。曲阜孔庙如能善加利用该地与孔子之亲密关系,规划能发挥孔子六艺之教的体验区,将极有助于仁人君子之养成,朝着真正的"首善之区"迈进。  相似文献   

18.
佛像的神圣性,是其宗教性的本质体现。佛像的神圣性建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造像标准所体现的神圣性,即理论上,只有造作标准、相好的佛像才具备神圣性;另一方面,对造像施行祝圣仪轨,是佛像获得神圣性的重要条件之一。造像标准的依据主要来自《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佛说造像量度经解》等经典文献;而佛像祝圣仪轨主要包括"装藏"、"开光明"、"择吉"、"诵咒"、"贴符"等等多种样式。客观上讲,佛像的宗教神圣性建构涉及的因素很多,就本文而言,则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孔子庙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孔子故居孔子庙、纪念孔子庙、学校文庙、书院孔庙和孔氏家庙五大类。本文考证了这五类孔子庙的创始时间:故居孔子庙创始于公元前402年或略后;纪念孔子庙始建于东汉建和三年;京师国学文庙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地方国立学校文庙开始于北齐;孔氏家庙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书院孔庙则是岳麓书院,首建于北宋咸平二年。  相似文献   

20.
趣话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据了解,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