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基督教一跃发展成为当前韩国国内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力量。除了在世界范围内宗教力量更趋保守化的大背景之外,韩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为其基督教保守化的复兴创造了一定条件。金大中、卢武铉执政时期"偏左"的政治导向,也引起韩国国内保守派阵营的极大反弹。这导致目前韩国基督教保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些颇具规模和力量的基督教保守派组织相继成立并十分活跃,它们还与近年来在韩国国内不断兴起的新右派力量相呼应,其所产生的社会及政治效应不容小觑。基督教保守派组织通过引导民众投票、组织大型集会、游说政治人物等多种方式,不断参与和融入到韩国政治生活当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保守派政党执政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力。基督教保守派组织在海外传教、美韩军事同盟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也是韩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在当今西方世界,有几种政治和文化思潮颇为引人注目。其中,一种是以弘扬基督教传统并致力于恢复其社会主导地位为特征的保守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另一种是以对任何宗教与文化现象的是非  相似文献   

3.
评《上帝与美国人》《上帝与美国人─—基督教与美国社会》,雷雨田著,250千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责任编辑:严国珍。近些年来,在国内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一批论述美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但有关美国宗教的专著却难以...  相似文献   

4.
2020年美国大选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最富戏剧性的选举之一,两大党候选人不仅在政治立场、执政理念和行事风格上大相径庭,而且在宗教归属和宗教倾向上迥然不同。并不笃信宗教的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致力于吸引基督教福音派的总统",而在宗教右翼最聚焦的堕胎、性少数群体权利等议题上持自由派立场的拜登则以虔诚天主教徒著称。在本次大选中,2016年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的基督教福音派以及各种宗教保守派的神奇不再,再度引起了关于基督教福音派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甚至"白人基督教美国的终结"等话题。本文根据相关民调数据,对本次大选在宗教领域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特朗普政府留下的"宗教遗产"以及大选后美国宗教政治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历史上针对基督教会与社会关系的两种相反态度为依据,分析了在世俗化背景下,主张顺应或对抗世俗社会发展趋势的英国自由派和保守派教会在强调社会关怀或恪守福音问题上进退两难的处境,以及它们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凸显了自由派教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与保守派教会坚持履行宣扬上帝福音的使命和基督教传统道德理念、与国家政权机构保持距离之间的张力,并指出二者都在经历着某种意义上的创新和变革,只是所采取的方式及其程度有所不同,它们也都为当代教会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新右派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基督教新右派(NCR)①,以迅猛之势登上了美国政治舞台。他们在诸如堕胎、学校祈祷、同性恋、家庭等问题上坚决捍卫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用“上帝”的声音说话,积极投身于建立组织、动员选民、结盟共和党,进行政治活动以干预总统选举和公共政策(包括干涉中美关系),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影响颇大。学术界对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其为什么能在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的原因,除刘澎在《宗教右翼及其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政治》一文中从“反应论”②角度作过探讨外,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笔者试借用美国犯罪小说中的“动机、手段、机会”③三要素来剖析NCR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因,揭示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动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至今。宗教有其严密的组织和独立的行动,成为国际关系中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伊斯兰的扩张、十字军的东征,以极其惨烈的形式向世界显示了宗教的威力。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宗教因素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内生变量,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使宗教与政治联成一体,对宗教的任何忽视将会犯下大错。目前,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民族性宗教主要有道教、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还有许多新兴的宗教和大众神秘文化等等。当代宗教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美国当代基督教与政治的关系。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的参与方式 ;美国政治 ,尤其是选举政治后面的宗教因素。本文又以福音派新右翼作为具体个案来揭示美国政治生活与宗教的现实联系  相似文献   

9.
国会游说是美国政治和外交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惟其焦点一向落在各种经济政治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上,长期忽视宗教对国会和外交的介入。本文首先介绍艾伦·赫茨克所著《在华盛顿代表上帝》一书对了解宗教利益集团游说与美国国内政治的贡献,接着论述宗教游说对美国国会和外交的影响,最后立足于中美关系的现实,说明宗教与人权因素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先后对中国的释、儒、道三教进行过研究,但其研究中国宗教的目的和过程有必要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耶稣会士研究中国宗教是为了在其中寻找"上帝的启示",以此证明在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中有虔诚的上帝信仰,以消除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戒心和敌意。在西方社会塑造一个有着虔诚上帝信仰的中国形象,有利于争取西方社会对传教事业的支持,从而推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从广播、书刊、校园、研究机关,尤其是网站,公开的,秘密的,到处能听到和看到为基督教喊好的活动,说它铺头盖脸、无缝不入也不过分。如果是在教会、教堂,在合法的聚会点,属于正当的传教布道,以及信仰者虔诚流露,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和宗教多元化的现实,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自由与活跃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尊重,应该欢迎。但是,如果在整个社会舞台上,只能说基督教好,不许异议;以至用基督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指点我们的整个国家和国家的未来,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宗教信仰自由属于所有公民的权利,不是宗教或哪一个宗教的特权;至于中国是否需要由宗教或由哪一个宗教来“拯救”,也不是用谁家的“上帝”来垄断的。最近看到高旭东教授写的一本书《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有个副标题《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就是反对一味对基督教说好,更反对用基督教“拯救”中国,用上帝名义“归化”中国人的。高在其中说,他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刘小枫著《拯救与逍遥》,“记起伏尔泰对卢梭说的话: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大的智慧想把我们变成野兽,读了阁下的书,我真想用四个脚来走路了”。当然,刘小枫主观上可能不是让我们用四个脚走路,只是请大家都去做个基督徒。所谓“信神!信神!信神!上帝耶和华及其独  相似文献   

12.
正犹太教是重灵性修行的宗教吗?无论是纯熟犹太教知识的研究者还是对犹太教有稍许主观了解的社会公众,一般都会给出否定答案。社会似乎早有共识,基督教是灵性修行的宗教、犹太教不主张灵性修行。笔者曾撰文分析社会公众对基督教与犹太教一扬一抑认知的原因。自保罗开始,基督教就因犹太教缺乏灵性修行而贬低犹太教、指责犹太教是身体高于灵性的宗教。对基督教的灵性修行,犹太教也不以为然,尤其是灵修中自戕自残的身体苦行与自我否定的贞烈绝育,在犹太教中更是违犯上帝诫命、违逆上帝造人意志的罪行。现代以来,犹太教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此,基督教中国化首先要把握新时代脉搏,找准新发展定位,在探索新路径新实践上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将基督教中国化转化为中国基督教的成功实践和普遍共识,本文尝试从政治、国家、文化、社会和法治这五个路向进行阐述。一是政治认同。必须坚持以习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宗教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宗教伦理化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宗教伦理化现象并非自今日始,而是早已有之。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次地受到冲击。人们普遍把目光从追求未来的天堂转向现实的尘世。然而,在世俗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西方一批知识界的著名人士为保持基督教信仰的活力,试图用现代哲学、科学和各种社会思想重新解释对上帝的信仰。于是,20世纪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新神学、新哲学应运而…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7,(12)
<正>基督教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500年前的宗教改革不仅在基督教发展历史上,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改革"实际上是基督教信仰的重建",改出了一个新宗教,这个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发展路径,对人类社会已经和正在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今天,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基督教全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7,(1)
澳大利亚福音联盟声明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三十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继公共道德、个人拯救和社会正义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被宗教界大多数人所关注。十六个宗教的领袖认为信仰是“更深的绿荫”,他们提出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并且立刻解决气候问题。圣公会、希腊东正教及浸信会发表了一份气候研究报告,指出破坏环境的罪恶性。澳大利亚福音联盟也声明,基督徒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世界及后代的影响向上帝作出答复,且必须对新能源的使用负担额外费用。基督教各大宗派代表都表示环境保护是信仰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教会不关注气候变化,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工作就会成为“空洞的梦”。全美庆祝感恩节基督教团体显关怀感恩节期间,美国所有家庭无分种族、国籍或宗教背景,纷纷藉此机会与亲朋相聚一番,分享一年里面得到的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外资料探讨了美国基督教新右派的形成、组织、代表人物及其参与政治、教育活动,和同共和党的关系,认为在美国社会中,宗教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教分离不彻底也不可能彻底。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近一两年来原教旨主义抬头倾向日趋严重,舆论界正为之哗然。所谓原教旨主义,是指一种强调圣经原意的思潮。在美国,这种思潮兴起于本世纪初。它与美国现代流行的宗教观念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在信仰和道德观方面绝对崇尚圣经,而且认为圣经上所记载的全是绝对无误的历史记录。因而它对近代基督教的各种教规教义均持反对抵触态度。到了五十年代,这种思潮便逐渐趋于低落。那么近年来这种思潮为什么又重新抬头,以至于美国各种报刊杂志对于它的宣传评论之多使美国人都为之震惊呢?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社会学家内森·格莱泽的分析,他认为其原因在于:第一,是由于美国最高法院在一九七三年对各州管制堕胎的准则作  相似文献   

19.
我很荣幸能从一个中国基督教妇女的角度,谈谈信宗教的妇女应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解、家庭和谐。1、全世界各宗教信徒中妇女都占大多数,亚洲也不例外。但由于受历史及传统文化影响,妇女往往在宗教团体内地位不高,甚至受到歧视。中国长期受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男女平等,信教妇女亦深受鼓舞。中国基督教妇女从教义中认识到男女都是上帝所造,同样有上帝的形象,在上帝眼中男女是平等的,上帝可以使用妇女与男子同样在社会中、教会内发挥积极作用。今天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院内男女学生各半,全国已经有女牧师400…  相似文献   

20.
宗教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美国精神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与基督教传统中"天赋人权"的思想有深厚的联系,宗教与美国最早的移民浪潮、美国的革命以及民权运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20世纪末,仍有96%的美国人信仰上帝,98%的人定期祷告,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甚至有人还将教会比作美国公民的道德孵化器.可是,9·11以后,这种普遍的观念却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了美国大众媒体上所说的"教会危机"或"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