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問題 学生正确地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題需完成一系列的思維活动。查明这些活动是什么,它們是怎样連續进行的,对于算术教学实践无疑很有意义。这个問題的解决会給应用題教学方法的制訂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有人曾用实驗証明,解答应用題的过程象解答其他思維課題的过程一样,也是分析和綜合的过程。但是,她們并沒有完全解决这个問題,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赖昌貴 《心理学报》1962,7(2):25-38
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目前小学生对算术应用題的学习成績不够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我們对四年級学生作的調查結果表明,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发生錯誤和感觉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四: 1.学习态度不端正,沒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2.語文水平低,对应用題理解不够;3.沒有很好掌握必要的基本数学概念和一步应用題的算法;4.沒有很好掌握分析应用題的思維方法,不能进行必要的邏輯推理。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按上海市新編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級下学期要学完100以內加、减两步应用題和表內乘、除两步应用題,最后到四則混合运算并列出解題計划和綜合列式。对一年級学生提出上述要求尚属新的試探,究竟一年級学生在解答各类两步題时,其思維过程具有什么特点,能否順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待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研究。我們在对一年級学生理解一步題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理解两步題的情况又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关于錯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文章。关于錯誤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是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問題討論的继續,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一、认为錯誤思維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如人們犯错誤就是因为主客观没有统一起来,所以錯誤的主观认識同客观存在沒有同一性;“又如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思想(錯誤思維)是不相容的,这是非法的,列在被改造之內的,因而不可能有统一性的”。(参看《錯誤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吗》一文,学术月刊,196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5.
問題学生解答应用題的思維过程受制約于題目的結构。雅魯楚克曾指出:“学生解題依課題的复杂程度和課題的数学結构、依学生的准备性为轉移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解題过程。所以分析課題的結构特点,是了解学生解題的整个思維过程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前一个研究中,发現小学低年級儿童在解答算术加減法应用題时,常常根据題目中个别文字,如“多”或“少”来做加或减;对某种类型的題目稍加变化就不会解答。針对这些現象,我們曾采用加強可逆对比的教学实驗,以提高儿童思維的灵活性。关于加強可逆对比教学能否提高思維的灵活性,这不仅具有理論意义,而且还有实践意义,因为它涉及到算术教材教法的問題。在算术概念中有着成对相反的概念,对这些概念采取同时可逆  相似文献   

7.
肖前瑛 《心理学报》1965,10(1):52-58
問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題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应用題既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培养儿童运用計算技巧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儿童邏輯思維的手段。所以培养儿童解答应用題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解答应用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儿童的語文水平、运算技巧虽然对解答应用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解答应用題的先决条件是儿童了解組成題目的数量間的联系及相依关系。在教学中常常发現有些儿童虽然能机械地指出題目中的条件与問題,但不知道問  相似文献   

8.
我之所以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有些哲学著作中几乎不采用这个哲学用語,甚至有些哲学家怀疑“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第二个方面的基本命題。我以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对哲学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最概括的表述,应該运用这个哲学用語并对它的內容和意义进行研究。我們知道,恩格斯在“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一書中对于哲学基本問題作了完整而精确的表述。他說全部哲学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又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哲学家就是依其如何回答这个問題而分成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的。关于哲学基本問题的第二个方面,恩格斯加以完整表述如下:“但是思維对存在的关  相似文献   

9.
沈家鲜 《心理学报》1962,7(3):40-48
在观察小学一年級算术成績落后学生智力活动的过程中发現,学生在学前期对数的某些基本概念未切实掌握是造成成績落后的原因。然而,数概念的形成在哪一个年龄开始才有实际可能性,其形成的过程怎样,在理論上和实践上是有待解决的重要問題。 教学改革以前,一般人认为,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維为其特点的,数是抽象的概念,因  相似文献   

10.
解答应用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四則运算及其各种概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識和技能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同时是培养学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应用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影响学生解題能力的因素甚多,如語文水平、运算技能、理解能力……等等。据了解,学生解題时最大困难是不善于分析題意,不能針对題目要求选择适当运算方法,有时卽使  相似文献   

11.
吕静  汪文鋆 《心理学报》1963,8(2):43-51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对小学生掌握应用題过程中的一般阶段性問題进行了研究。这里,我們就儿童只根据应用題的表面現象来解題的思惟特点作进一步探討。我們看到,低年級儿童在解答应用題时。往往不是从分析題意,了解題中条件和問題間的因果关系着手,而是从个别文字的表面现象进行演算。我們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掌握应用題概念,在  相似文献   

12.
問題 小学一年級儿童初学算术时,相当普遍地发生減式当加式或加式当減式的錯誤。不克服这一現象不但影响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而且使一些习題不能发揮应有的练习作用。 梅欽斯卡娅研究儿童运算的錯誤时,曾經指出这种现象是“运算的定势”,这与“对习題的理解沒有完全分化有关”,与“选择性的”只“感知数而不注意符号”有关。她主要是根据各年級儿童計算各种式題的錯誤而得此結論,但对儿童感知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学前儿童有沒有因果思維?因果思維在学前儿童身上究竟是怎样形成起来的?带有因果性质的实践动作究竟是怎样向因果性思維活动轉化的?各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有那些显著的特点?学前儿童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都是学前儿童思維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14.
龚耀先 《心理学报》1965,10(1):78-86
問題 思維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重要症状。不少学者曾对此作过許多观察和研究,也提出了各种看法,但至今仍无一个公认的結論。例如,最早布魯尔(E. Bleuler,1911)提出这种病人的思維特点是“联想松弛”,其后又有人提出是“具体性”或“过于抽象”等。 关于“具体性”的問題有許多不同的提法,例如,皮亚杰(J. Piaget)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維是儿童期自我中心的思維和成人邏輯思維間的“中站”;維果特斯基(A.  相似文献   

15.
这个文献綜述重点放在儿童个体思維发展的貭的特点上,特别是学龄儿童从具体思維发展到抽象思維的年龄特点上。前一部分着重介紹常用的几个研究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获得的結果,后一部分集中介紹与具体思維和抽象思維有关的几个問題。一、常用的几个研究方法及其結果(一)分类应用分类方法研究儿童思維一般是要求儿童对熟悉的日常現实物体或人造材料形成概念,同时还要求用言語給所形成的概念下一定义。开始是一些人用分类操作研究成人的病理思維,而将正常不同年龄儿童的結果用来作为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維和存在符合=正确反映错誤思惟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作为问题提出来討論,原是从討論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讲述哲学根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叫做思惟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这个命題附带引发出来的。既是如此,問題从哪里来,就当回到哪里去。即对于思惟、存在、同一性等这些概念,恩格斯在这里是在怎样的意义土使用的,我們也必須依照他原来的意义来使用,来解答我們的問題。这应当是討論問題应有的一般准则。可是,在目前的討論中,有些同志对于这些概念却不是按照恩格斯的明确的規定,而是另作了游离的走了样的不是在同一范圍的意义来使用淙谎灾衫?但很难使人信服。因此,我认  相似文献   

17.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18.
毛澤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这本著作中全面地总結了我国几年来的革命实践,又把“矛盾論”的哲学思想大大地發展了一步,对于今后的革命斗爭和建設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我們研究这本著作,不但要研究著作本身,更需要根据著作發表后的各种革命实践,从各个方面来体会著作的精神实質。因它涉及的問題很多,现在只想从馬克思主义国家学說方面谈一談自己对这一著作关于两类矛盾学说的一点体会。馬克思主义国家学說問題是过渡时期的重要問題,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中心問題。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說,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闡明国家是阶級社会的历史产物,是阶級  相似文献   

19.
鄭祖心 《心理学报》1964,9(4):69-76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关于十年制学校二年級小学生掌握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的心理学問題。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对于这一类的应用題如何才能理解得正确,如何才能給予正确的解答,这是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的問題,同时,又是以后学生学习分数与倍数的基础。关于小学生理解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应用題的心理特点及外部化活动对人智力活动形成的作用,前人均有一定的研  相似文献   

20.
一前一时期,右派分子在恢复资产阶級社会学的陰謀活动中,公然表明他們要用“研究”若干社会問題的办法,来“丰富”和“發展”历史唯物主义。他們把家庭問題当做是向马克思主义进攻的一张王牌,似乎只有資产阶級社会学和这些右派先生們对于家庭问题才是研究有素和富有成果的,而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論則是完全的門外汉。他們認为馬克思主义过去对于家庭問題的研究本来就很少并且多巳过时,至于对当前社会的家庭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