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我国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的特点及中澳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平均延迟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3岁幼儿使用延迟策略少,4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5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和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自我言语控制策略在整个幼儿期始终不具有显著优势性。(2) 澳大利亚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水平高于我国同龄幼儿;在延迟策略选择上中澳幼儿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影响着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4.
鼓励条件下幼儿提问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7所幼儿园的141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幼儿在8种新异刺激条件下提问的发展.结果表明:(1)3~6岁幼儿提问生成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儿在对当前刺激产生陌生感或出现认知混乱时更容易生成问题;(3)立体刺激材料和平面刺激材料在引发幼儿提问生成上不存在差异;(4)3~6岁幼儿提问元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4岁期间是提问原因元认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长春市某幼儿园的122名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2(测试任务:无嵌套规则白天黑夜任务,有嵌套规则的白天黑夜任务)×2(测试时间:间隔9个月的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4(年龄分组:3.00~3.75岁组,3.76~4.50岁组,4.51~5.25岁组,5.26~6.00岁组)的三因素混合设计,来分析不同复杂程度的抑制控制在学前阶段的发展趋势,并在控制幼儿年龄和工作记忆水平后,分析不同复杂程度抑制控制对言语理解和数学认知的独立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对3~6岁儿童来说,有嵌套规则的白天黑夜任务的难度水平要显著高于无嵌套规则的白天黑夜任务;(2)较简单的抑制控制(无嵌套规则的白天黑夜任务)在学前阶段的发展速度先快后慢,但较复杂的抑制控制(有嵌套规则的白天黑夜任务)在3~6岁期间持续快速发展;(3)独立于年龄和工作记忆,较复杂的抑制控制能够显著预测幼儿的数学认知和言语理解,但较简单的抑制控制对言语理解和数学认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根据上述结果,在描述学前儿童抑制控制发展趋势时要注意任务难度的设定,而且难度适当的抑制控制任务成绩更能预测幼儿的言语理解和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6.
以165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谎言概念理解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谎言概念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对说真话行为与说谎行为的概念理解不是同步发展的,对说谎的概念理解要早于对说真话的理解,4岁幼儿的谎言概念理解水平高于3岁;(2)控制幼儿的年龄和言语能力后,心理理论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负相关;(3)幼儿心理理论在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游戏情境在幼儿遮挡绘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雪梅  李红  郑持军 《心理科学》2004,27(4):884-886
该研究以90名4—5岁幼儿为被试,考察了遮挡方式、社会性游戏情境以及年龄对幼儿遮挡绘画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遮挡绘画表征策略的发展不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多种策略并存;(2)部分遮挡、完全遮挡这两种遮挡方式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差异;(3)设置社会性游戏情境提高了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水平;(4)与年龄相关的成熟水平是影响儿童遮挡绘画表征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运用因素分析、评价与实验的方法,编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探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及幼儿自我控制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考察了不同匹配情境对4-6岁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行为意图与行为结果匹配时,即便4岁幼儿也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和情绪判断;当两者非匹配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和情绪判断都不稳定;(2)在情绪归因过程中,年幼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年长儿童以意图定向为主;(3)4-6岁儿童在情绪判断任务中不存在年龄差异;(4)道德情境的冲突性因素影响了幼儿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  相似文献   

11.
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回族儿童为被试,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两个研究分别考察了回族儿童族群偏爱态度的形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1借鉴经典的学前儿童种族族态度测验法,发现儿童在4岁时开始具有民族类别意识,并产生内群(回族)偏爱态度;研究2运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以及自我报告法,发现无论内隐态度还是外显态度,儿童均表现出强劲的内群(外群体为汉族)偏爱态度,并且内隐偏爱态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外显态度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最后讨论了本研究与国外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3-6岁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甦  李文馥  周小彬  陈茜  孔瑞芬 《心理科学》2002,25(3):283-285,274
本研究采用口语表述和运作表达两个实验探讨了3—6岁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幼口语表达和动作表现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3—5岁是幼儿口语表述能力发展的快速期。口语表述内容由可视的、外在的特征逐渐转向内在特征,呈现由固有属性向关系属性发展的趋势。幼儿期动作表达特点以发展核心动作并进行扩展为主。4岁是动作表达的转折时期。4岁和5岁是两种表达方式关系发展最密切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孝道认知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调查了479名青年子女的传统孝观念, 探讨在青年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群体中, 传统孝观念的保持情况, 以及传统孝观念与早期(18岁以前)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年子女的传统孝观念整体上有弱化的趋势;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孝观念并无显著差异;(2)性别对传统孝观念存在一定影响, 女性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的孝观念显著强于男性;(3)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子女孝观念的强弱有密切关联, 且这种关联因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在幼儿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自然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 《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8.
幼儿合作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访谈法对136名中、大班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合作认知主要分为五级水平。在幼儿阶段,儿童主要以客观条件性认知和结果性认知为主.其中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最高,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发展,规则权威性认知仍有一定存在;从中班到大班,幼儿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逐渐减少,结果性、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增多;幼儿合作认知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6岁儿童理解时间副词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查,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对不同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对现在时间副词的理解优于对过去时间副词的理解,对将来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最低,基本处于萌芽阶段。但这种理解能力的年龄发展效应不明显。(2)在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中,儿童对不同的具体时间副词表现出认知差异。(3)学前儿童在理解时间副词时多种策略并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策略的生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