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重点阐述了孟子与孟子山的关系,认为孟子作为稷下先生曾经两次游齐,最后离开齐国时,曾经“三宿于昼”,这个“昼”的具体地点似无可考,但这个地方距离临淄不会很远,应当十分靠近长峪道。从临淄通向博山的长峪道,最晚在战国时期应当很是畅通。孟子最后离开齐国,就是沿着长峪道在昼邑住宿后离开齐国的。孟子在离开齐国时,经过了孟子山。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管子》之间有着较复杂的关系,它们都以“道”、“气”解释世界和人的存在,把“道”作为价值和意义的根据,但《庄子》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性的存在,即治身问题,而《管子》则服务于治国之道,把治国与治身相结合。《庄子》对“名”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拒斥功名,《管子》不同之处在于把“名”与法术相结合,运用于政治。  相似文献   

3.
《管子》对《淮南子》的影响,体现在文本和思想两个方面。《淮南子》中,既有对《管子》文本的袭用,也有对《管子》思想的继承。这与汉初的社会思潮和该书的编撰意图有关,也与淮南王刘安门下聚集了一部分来自齐地的学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旭 《管子学刊》2013,(1):44-50
《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进而试图对墨子政治思想有所借鉴和汲取,达到“融墨”之理论目的。对待墨子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态度,既凸显出《淮南子》立足黄老,融通诸子的博大精神,也彰显出墨子在秦汉政治思想发展中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子》与《荀子》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和《荀子》是先秦的两部重要典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文对《管子》和《荀子》从天论,王霸,礼法,群臣,心术和富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认为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对荀子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包含着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和扬弃。  相似文献   

6.
在老庄的人生哲学中,生命有三种存在形式:生命的物质存在、生命的社会存在和生命的精神存在。因而老庄的“重生”思想包含了三重内涵:重身轻物——珍重人的自然生命;外圆内方——注重人的社会生命;精神自由——关怀人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7.
管晏相齐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仲和晏婴都是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相 ,同时也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政坛风云人物。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管仲和晏婴的专门研究比较多 ,专著、论文层出不穷 ,但从总体上对他们进行的比较性研究的成果较为罕见。不揣浅陋 ,试述个人一孔之见如下 :  一、时代背景之比较管仲生活在春秋初期 ,此时 ,周天子的统治日渐衰微 ,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宗主的地位和权力 ,以宗法从属关系形成的统一纽带逐渐废弛 ,周王室差不多已经可以和一个小诸侯国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了。与此同时 ,由于各诸侯国的长期独立竞相发展 ,各自都具有了比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8.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管子》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管子》作为一部反映管仲本人及其学派的思想巨著,不仅涉列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管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看待。《管子》教育思想的特点,一是倡导政教合一,重视民众道德教育,以礼义规范百姓,务期教化成俗,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二是倡导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倡导尊师重教,注重弟子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红  李薇 《管子学刊》2005,(3):25-28
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的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描述晏婴的谏诤形象和高超的进谏艺术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强昱 《中国道教》2005,(1):28-32
老庄学是古典时代整个东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学问。然而,我们一般习惯于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老庄思想的发挥解释,忽视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的老庄学存在。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一年的时间里,作者有幸在韩国从事一年的学术研究,发现了朴世堂这位十分重要的韩国老庄学学者,却从未见有中国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题讨论。因此草撰此文,向国内学者简要介绍其人其学的有关情况。一、朴世堂的简历西溪朴世堂的生卒年,相当于中国清王朝的康熙年间。而此时朝鲜的李氏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西溪朴世堂…  相似文献   

12.
管子论"孝"道内容广泛,其"九惠之教"、社会教育、选贤任能、会盟诸侯等方面,均有涉及。其论"孝"道总与国家大政方针联为一体,这是他推行德政的必然反映。这对今天发扬尊老、敬老、养老、孝老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付选刚 《管子学刊》2009,(2):64-65,73
庄子之“道”具有鲜明的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联系性等特点,表明“道”是“规律”;庄子之“道”体现着“天人合一”等思想,说明了“道”是“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成  裴植 《管子学刊》2007,(3):14-18
忠,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忠"思想发展史上,《管子》的贡献就在于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出发点,对"忠"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思想在这里开始出现围绕"君"之事进行定向思考的倾向,从而为未来"忠=忠君"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消费思想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的消费思想,特别是对其关于重视人民消费的思想,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以及利用侈靡消费政策来刺激社会生产和扩大就业等思想及其特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其中精华部分,可为当代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德育思想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道德哲学思想;(2)德育的作用与目的;(3)德育的内容与过程;(4)德育的方法与评价。作者试图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管子》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巩霞 《管子学刊》2001,(3):46-48
《孙子兵法》与行政管理相融通,主要表现在为政五德与行政领导素质、未战庙算与行政决策、选贤任能与行政人事原则、令文齐武与行政管理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庄子》文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大钧 《管子学刊》2003,4(4):61-64,73
《庄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性的作品,它的文学性独树一帜,与先秦其他诸子著作绝不相同,其原因在于《庄子》是殷楚文化孕育出来的宁馨儿,其文学性的主要特点都来自殷楚文化。只有把握住《庄子》文学的这一源头,才能对《庄子》文学性做出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与评价。同时,由于《庄子》是殷楚文化的主要代表著作,所以研究殷楚文化不能不对《庄子》予以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殿试代表着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科举考试与四书、五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历代殿试中,策问或对策或多或少提到了《管子》,到明清尤清代时出现较多.这说明《管子》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