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十四种卦解释为六十四种社会时势及其成功之道,为统治者顺应时变,灵活运用儒、法、兵等诸子百家学说经邦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荆雨 《管子学刊》2022,(1):119-128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对立统一思想,为其刑德并用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形上根据,并具体展开为"春夏为德,秋冬为刑"的政治施行主张。这种政治哲学体现了黄老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因阴阳之大顺"的思想特质。这种把天地自然现象作为现实政治行为根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援老入易是王弼《周易注》的特色,而道家的"老",不是老庄而是黄老。王弼以黄老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因循"政治哲学为指导,创造性发挥了《易传》中的时位学说,以卦时统帅爻位,从社会人事角度,将六十四种卦解释为六十四种社会时势及其成功之道,为统治者顺应时变,灵活运用儒、法、兵等诸子百家学说经邦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汉初"无为"政治源自黄老道家,而陆贾的"无为""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理所当然属于黄老道家。其实,其"无为"是以儒家"道德导向无为"为主干,以道家"自然无为"、法家"法术势无为"为补充。这为重新审视汉初"无为"政治的思想渊源及儒学在其中的地位提供了新视角。汉初"无为"是道、儒、法三家"以秦为鉴"提出的相似治国之策,故"文景之治"仅仅归功于黄老道家显然不妥,儒家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样,汉初儒学也并非学界通常所认为的处于在野地位,而是早已开始和王权结盟,"独尊儒术"只不过是二者结盟水到渠成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黄老道家的思维方式及其易学的时代精神春秋末的老学,经关尹、杨朱、列子的继承,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的发展臻于高峰,崛起了两大派别,其一为楚文化孕育而成的庄学;另一为齐文化孕育而成的黄老。黄老之学,除了在政治哲学方面(即外王之道)有着与老学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外,另有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黄老道家《易》学与老子道家《易》学是前后相承、相同系脉的关系,而同时又为《易》学注入了更多的崭新的时代精神,这在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易传》中有充分的体现。其次,战国阴阳家是道家的一个支系,其“阴阳说”与“终始…  相似文献   

7.
陈曦 《管子学刊》2008,(3):62-66
对汉武帝推行的各项大政方针,诸如尊儒、兴利,弄法、用兵等,汲黯给予了态度明确、毫不遮掩的大力抨击。在汉武帝不惜动用残酷嗜血的手段,以儒术取代黄老的背景之下,身为黄老人物的汲黯毒所以未遭汉武帝的诛杀,主要在于他始终恪守黄老思想的为臣之道,对刘氏政权是一腔赤诚,忠心耿耿的。政治上他遵循黄老之术,但在为人方霹,他则摒弃了黄老哲学柏贵柔守雌,以奋不顾身的侠义精神解决民生厄困,没有玩弄权术、明哲保身、冷酷无情等黄老人物所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作为《史记》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援黯成为司马迁心目中汉代循吏的代表,折射出了他对黄老思想的继承与扬弃。  相似文献   

8.
<周易参同契>作为道教易学的重要代表作,其最重要的特色是会归"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之理,借<周易>言黄老说炼丹.本文将<周易参同契>置于汉代易学的背景下,从黄老道家哲学与道教仙学的发展中,来探讨<周易参同契>如何托<周易>卦爻象为象征符号来隐喻金丹道之内涵,以展示易学在道教中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继 《管子学刊》2010,(2):46-50
黄老思想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哲学政治思想,一方面其强调"道生法",主张法律的道德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与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循法而治",并提出君主"无为而治",弱化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统治者对法律的侵害。相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家、儒家等其它学派法律思想,其法律思想更接近于西方的法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国后期盛行的黄老思想对韩非子的政治学说无疑有着重要影响。但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考察可知,黄老思想中的因循之道启发韩非子要求君主"缘道理""因人情"而立法,其无为思想则被韩非子用来告诫君主不要凭个人的聪明和能力治国,而要依靠法度;黄老思想中的阴柔玄妙、以柔克刚之术在韩非子学说中既可以被君主用来防范大臣专制,也可以被法术之士用来控制和驾驭君主。总的来说,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起到了减弱君主专制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