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从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初期开始,历史剧的创作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大陆擅长拍摄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等重在演绎帝王的御人之术和官场的权谋沉浮的历史正剧,那么兴起于港台的历史戏说剧则以历史娱乐化、人物偶像化和台词搞笑化的方式,解构了历史,颠覆了传统,张扬了现实,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3.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位居<庄子>首篇的<逍遥游>是庄子哲学之总纲.对于庄子来说,"逍遥游"既不是"鲲"在水中的游,也不是"鹏"在空中的游,而是"心"在世间的游,是精神的苦旅:神游! 只有神游是游于"无穷"的逍遥游."游"即化"形"归"虚",是"心"对"形"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这三句平直易解的话,由于缺失具体语境,在孔子身后的数千年间,语义泛化,被加以最通俗、最一般的解释.学就是学习,习就是温习或复习.由此也产生了"学习"一词.并且,"不亦乐乎"也化为习用的成语,"有朋自远方来"也成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友人的套话.本文运用本证式的语句互见法,以<论语>证<论语>,首先对这三句话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考证.考证结果认为,"学"字,大多是指为了干政"复礼"而进行的学习,"习"是演习与实践之意,"时"则是"适时"之意.又根据前人的训释,将"朋"解为"众".与上述考证结果相应,笔者还从<论语·子路>篇所云"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一句发现了理解<论语>开篇语境的密码.这就是"问政"的"政"字.关于这句话与<论语>开篇的联系,历来无人揭示,因而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论语>开篇的语境.由于这一发现,<论语>开篇豁然开朗,孔子说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为政者言为政.  相似文献   

5.
元明戏曲的创作是受到<易>之义理及<易>之卜筮文化影响的.在元明戏曲中,有不少对于<周易>及<易>卦的描写.从内容上说,它是社会生活中沉淀了<周易>文化因素而在戏曲创作中的必然反映;从艺术上看,戏剧家们採拮<易>卦<易>事进入戏曲描写,也并非闲笔,它有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心理映带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学界关于简、帛<易>出土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讨论<易传>心性论思想,认为<易传>总体性质是仁德已尽之后的智德,思想实质合于孔子之道,以尽性至命的穷神知化为思想核心.<易传>心性论比较隐微,经常与本体论结合在一起论述,不主要从人性生成的角度论心性,更主要是以"神"概念表达心体觉性,其思想实质是基于心性之体同于大化之体的本体阖辟论,而不是生成论.<易传>以"寂感之体-神-几"模式表述心与意识的结构,"圆而神"与"方以智"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心的两种认知方式.<易传>心性论的重点在圣智觉性,于本体与现象之际抉择人之心性作为天地之中,又以圣智觉性作为心性之中,由此阐发"穷神知化,由通礼乐"的内外一贯之道,这是<易传>心性论思想的根本特征.又对<中庸>与<易传>作了许多义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最近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从"数图形卦"分析楚竹书<周易>的卦符,由于这卦符纯以一与八这两数来表达,体现了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同类的历史、人文水平,而稍晚于阜阳简本<周易>;2.楚竹书<周易>所以有"经"无"传",是因为尊"经"贬"传"的缘故;3.楚竹书<周易>的"同卦同类符号"即首符、尾符相同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证明"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符号匚也不是楚竹书<周易>具有"上、下部分"的证明.本文对以上见解进行了有据有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自少年时代起即着意辑录、收藏乡人著作:"在杭州时才十三四岁,得读<砚云甲编>中之<陶庵梦忆>,心甚喜之,为后来搜集乡人著作之始基……"①1914年至1915年,周作人帮助鲁迅翻看古书类书,抄录<古小说钩沉>和<会稽郡故书杂集>.这部<会稽郡故书杂集>得以顺利完成,周作人从材料的搜集到校对,直到联系刊刻,的确做了许多工作.此后,周作人开始辑录越中古文献,以<读书杂录>为总题,在<绍兴教育杂志>上连载前后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以"新军旅小说、新乡土小说代表性作家"著称于文坛的阎连科,以其连续荣获鲁迅文学奖的<黄金洞>、<年月日>和广为称赞的<情感狱>、<日光流年>、<坚硬如水>等创作实绩,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其近作<黑猪毛白猪毛>中,他更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运用反讽手法,充分展示了社会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浓厚的"权力崇拜意识",对恢复人的血性与尊严,发出了深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宗教文化构建、演变发展的重要史料.本文从"天人感应"的神学观念、神灵的世俗化与英雄的神格化、神仙体系的无序化、长生不老的成仙追求、西王母民间信仰的兴盛发展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易林>所体现出的汉代宗教文化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柏拉图<普罗泰哥拉篇>中潜藏的叙事动力是勇敢美德的殊异性.而勇敢美德的殊异性与美德整体性学说是柏拉图对话尤其是<普罗泰哥拉篇>和<拉克斯篇>中的一对相关性理论.二者分别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表明,普罗泰哥拉式的美德仅仅是一种可以传授的技艺,它既不是无法技术化的勇敢,也不是理念化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论语述何>是清代公羊家刘逢禄以公羊学诠释<论语>的作品.从该著主旨可以看出,刘氏公羊学背景在诠释中起着关键作用.刘逢禄用了深化主题、类比引申、断章取义几种方法将<论语>与公羊学一体化.此种做法开启了晚清<论语>大义公羊化之风气,虽然某些过度的解释受到讥讽,却也起到拓展传统公羊学研究视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誉.除了担任职业钢琴家之外,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分为原创作品、改编曲和幻想曲.许多改编曲的影响之广甚至超出了原曲,钢琴曲<爱之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有子思说、子游说、公孙尼子说等不同观点,其中以子思说影响最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文认为,<性自命出>主要是以情、性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说明,因而要弄清其学术归属关键在于弄清其"性"的本质.种种证据说明,<性自命出>之性不是思孟学派的道德之性、义理之性,而是气性,或者说更接近于荀学的材性--本始材朴之性;从性的可动、可逆、可交、可厉、可绌、可养、可长等来看,与荀学的对治性的手段--"化性"与"积善"完全相通.由此我们认为,该篇文献可能是荀子情性哲学的直接源头.荀子学术传统是顺应孔子、仲弓而来,<性自命出>很可能是子弓即冉雍或其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音乐文化.孔子整理的先秦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中<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只可惜今已亡佚.<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乐的言论这对我们研究先秦乐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孔子对待先人的制度一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意思是说,只阐述古代制度不擅自添加或创作.可见孔子是古代制度(尤其是周代礼仪制度)顽强的捍卫者和继承人.因而<论语>中的乐论,虽多不是正面论述却可谓先秦正统乐制度的代表性言论.  相似文献   

17.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18.
楚简"融"字以往多分析为从"虫(蟲)"声,笔者曾主张声符应从"毓".今由<新蔡>简"融"及新出老簋"池"字的"也"旁可以证明楚竹书<周易·颐卦>"融"字所从的"口"形并非饰符,而是"子"字头部圈形替换为"口"形,从而可以说明楚简的"融"字应分析为从"毓"声.同时<说文>籀文"融"所从的"虫"旁应是一种讹变的写法,并非原貌.另外,楚简"鬻"字亦应分析为从"毓"声.  相似文献   

19.
<周易>的"象"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文献<三坟>.卜筮在商朝时已成熟,早在商朝时就有官方易学和民间易学之分,所谓组成数字卦的数字应该是符号而不是筮数,在<周易>之前有<商易>,<商易>是商代巫咸结合远古文化与筮数而成.在商周时期有官方<易>和民间<易>,<周易>是对商代官方易学<商易>亦即<坤乾>的损益.从各种文献看,今传本<周易>的成书是比较晚的,<周易>形成后有很多不同的传本,亦有义理<周易>和卜筮<周易>之分.  相似文献   

20.
<牛津简明音乐辞典>记载:"拉莫1683年出生于法国第戎,1733年50岁的拉莫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1745年受命担任法王室内乐作曲家,1764年去世于法国巴黎."在音乐史上,1600-1750年通常被称为巴洛克风格时期.显然,从时间上看,拉莫的创作应该属于巴洛克风格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