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自明天启三年(1623)在陕西省西安府发掘出土以来,从明末到本世纪初叶,西方学者争相译介与研究。该碑文不但是现知最早的中国基督宗教文献,而且也是早期世界基督宗教史上的重要文物。本文主要介绍了1625-1920年间的40种西文译本,以及西方学者的研究作品。从中既可以看到基督宗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又可以追寻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早期足迹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近代西方传教士都提及中国基督宗教自养,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本文将在尝试解答中国基督宗教自养问题的这一历史之谜中,从抵制宗教渗透的角度,依次对"有限自养"说的提出、政治实质和历史启示作出说明,强调"有限自养"说的政治实质是"他治",走全面自养之路、反对宗教干涉主义才是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正道。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尽管对于宗教的负面评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基督宗教将向何处去,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另有人认为基督宗教将得到复兴。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 基督宗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的确有衰落的趋势。这与社会的世俗化有直接关系。所谓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也就是指社会愈来愈理性化,宗教对它的影响日益缩小,宗教成为个人的私事。从20世纪的基督宗教的发展来看,尤其是二战以来,西方基督宗教的世俗化似乎大有势不可挡的趋势。一是表现在人们对基督宗教态度冷漠。二是反映在信徒人数的流失,主要表现在西方的主流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督宗教学术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介绍基督宗教的基本知识,其中有学者撰写,也有一些是翻译的。第二阶段则是展开对基督宗教若干领域的研究。其中,大多集中在对基督宗教的历史和文献的研究上,许多研究对国外资料的依赖比较明显。90年代以来,则渐渐进入第三阶段,学界开始系统地研究基督宗教的若干领域,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空间和深度。对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阿奎那、希克、普兰丁格、潘尼卡、巴特等等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人类学者将基督宗教作为研究对象,1并积累了一系列人类学基督宗教研究之著述。1987年,《美国民族学者》(American Ethnologist,Vol.14,No.1)便出版了一期基督宗教研究特刊,旨在呼吁更多的人类学者关注基督宗教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类学的基督宗教研究渐趋成熟,以至近年来不少学者皆致力于发展独立的"基督宗教人类学"分支学科,并出版了一系列以基督宗教人类学为名的著述。2  相似文献   

10.
孙砚菲 《学海》2014,(2):13-27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11.
包兆会 《天风》2015,(2):50-51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是第一个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国人。他是最早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儒家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人士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他信奉基督宗教的历程堪称传教士知识传教策略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就是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杭州仁和人。1594年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7)
正基督宗教入华有所谓"四期说",即唐景教、元也里可温教、明天主教、清基督教,当年由陈垣先生和某些西教士如雷麦(C.F.Remer)等不约而同地提出,目前已成为中国基督宗教史的分期标准。其实坊间一直还有不少唐贞观九年(635)之前基督教来华的传说,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多马传入说,某法国学者甚至还以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石崖的浮雕作为该说法的考古学佐证。然而尽管我们研究基督宗教入华的视野应超越景教碑,但目前要改写基督宗教入华的时间,显然还缺乏真凭实据。  相似文献   

13.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基督宗教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近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与会代表主要就基督宗教来华之本土化、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教会教育和基督宗教来华对中国社会之影响及当代中国基督教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言热烈,争论激烈,畅所欲言,会议始终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气氛。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1)这是全国首次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学者的聚会,尤其…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一个对其而言全新的学术领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本文对章开沅先生于中国教会大学史、中外基督徒教育家、基督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等方面研究的学术思想,予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帝景豪廷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有5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第十次大会,因而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之所以以“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为会议主题则说明“我们的学术研究积极参  相似文献   

16.
卓新平 《天风》2010,(10):20-23
<正>论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基督宗教如何参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在相互理解和接纳上仍存有一定的障碍或问题。"全球化"发展使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再次拉近,在这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于 2004 年 12 月 9日至 12 日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出席或旁听了会议,发表论文 60 篇,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到会讲话并主持了部分小组讨论。会议主要就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全球视野、生存空间、神学及圣经信仰背景,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等几个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回顾和反思了 20 多年来我国的基督宗教研究状况,并对本学科研究的意义和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关系长久以…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教育研究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中文大学的吴梓明教授,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基督宗教教育研究,他的著作《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一书,在历史的框架中梳理了基督宗教大学从产生到发展兴盛,再到消失,又重现的全过程。在对中国基督教大学发展史的勾勒中,吴教授对义和团运  相似文献   

19.
一、传教运动下的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从公元1世纪使徒多马的故事起,基督宗教与中国的接触就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文献记载的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就基督新教而言,则是在19世纪初传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学者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基督教倾向。H.柯亨在这一问题上最为激进,他说斯宾诺莎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或者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犹太教的哲学家。L.施特劳斯同意柯亨对斯宾诺莎的一些批评,但是他认为斯宾诺莎是通过批判犹太教来批判基督新教。通过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看到,斯宾诺莎的宗教哲学是基于时代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准对《圣经》作出的历史的科学的分析,它既非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对犹太教的批判,也不只是针对基督新教的批判,而是通过剖析《圣经》对所有建制性宗教进行批判,因此斯宾诺莎不能被视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