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思想。用漆器之"器"载文化之"道"也成为了漆器制作的核心理念。考察分析漆器的工艺特性和生存现状,以及传统的"道""器"观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新的变化,对我们找到适合当代漆器产品设计的创新方式和发展方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周易》哲学思想简析李居洋《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周易》作者也不认为它是纯卜筮之书,而是更多地包括了其他内容。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4.
《周易.姤卦》中有"金柅"一词,对于"柅"究竟是何物,前人主要有两种说法:王肃等人认为是织绩器;马融认为是车马器,是在车下阻止车轮转动的"止车木"。通过对《周易》经文的考察,我们认为"柅"虽然属于车马器,但并非是"止车木"。结合考古材料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周易.姤卦》中的"柅"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弭",也就是考古中发现的青铜弓形器。王肃等人以"柅"为织绩器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作为织绩器的"柅"与作为车马器的"柅"在语源上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的学术精神有两点特别突出: 一是贯通,二是经世致用。章学诚以《周易》的贯通精神来总论文史,认为六经皆先王之政典,所以六经皆史,亦即六经皆礼; 文由史出,故六经皆文; 易象包六艺,故六经皆象。"一阴一阳之谓道",六经皆器,皆为道之用。道不离器,器随历史而变,道也是不断完善的。即器以明道,六经显现的是古代先王之道,应当贯通一体来认识,方可得古代道术之全; 而后世欲明治道,也要本此贯通精神来随时撰述以究大道,方为史学明道经世之学术目的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易》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被称为"大道之源",古人往往把《周易》作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用以解读现实事物。东汉班固首开以《周易》哲学思想解读围棋的先河,其后以"易"解"弈"者代有其人,形成了具有易学内涵的围棋义理。本文试图通过对《周易》哲学思想影响下围棋之道的剖析,揭示《周易》的现代价值及易学思想观照下的"围棋之道"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心性"范畴的理论内涵,是儒家学术思想的核心。据现传《易传》可知,先秦时期儒家学者在阐释《周易》时,强调仁义之道源于天地之道,肯定人的道德精神的作用;这种思想以"恒德"说为核心,主张通过体认天地恒常之道实现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但是《易传》对天地之道与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系统地论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为我们补足了这一理论缺环。其内容着重于德义精神,重视人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其中的阐述和传世《易传》一起构建起了先秦儒家《易》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裘梧 《中国道教》2010,(1):18-24
《周易·系辞》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①在这天下之世界中,形是芸芸变化所凭依的东西。《系辞》中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②形既是道与器所凭依而统一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