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研究采用3(年级)×2(场认知方式)×2(视空间能力水平)×3(问题表征方式)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这四种因素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年级、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问题表征方式均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水平的关键因素;问题表征方式、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年级四个因素对小学生解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图形提示有利于场依存性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更适合图形提示;高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解题能力发展较快,而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解题水平提高较慢;随着年级的升高,图式表征对小学生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郭成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4,27(2):274-277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292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三种思维训练方式(元认知内隐训练、元认知外显训练和一般思维策略训练)对三种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和中间型)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思维策略的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元认知内隐训练比一般思维策略训练能蜓有效地提高场依存型、中间型和场独立型三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2)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内隐训练对于场独立型和中间型学生同等重要。但元认知外显训练更有助于场依存型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成为该类学生的优势圳练方式;(3)在小学五年级.场独立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明显优于场依存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何文广  孔伟 《心理学报》2011,43(11):1283-1292
以10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4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探讨了工作记忆广度、问题表征方式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系。结果表明:(1)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只影响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 在低难度、中等难度的应用题解决上,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2)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低难度、中等难度、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都存在影响; (3)问题表征方式影响数学应用题的解决, 应用题的解题成绩与问题表征方式的使用有关; (4)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没有影响,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存在影响, 高、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均存在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3(数学问题类型)×6(视空间工作记忆组别)×2(非言语流体智力水平)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2)不同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成分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是不同的,被动同时性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是解决心算问题的显著预测变量,主动视空间工作记忆是几何应用题解决中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被动序列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文字应用题解决中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3)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对数学问题解决水平的影响上,非言语流体智力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小学四年级高低数学能力学生各40名,呈现问句前置和问句后置两种形式的结构不良应用题,探讨两种被试在问句前置时对应用题的内在表征形式倾向.结果发现,两种被试在问句前置时阅读条件句的总时间比问句后置时显著降低,解题时间显著降低,但高能力被试阅读有关条件句的时间在总阅读时间中的比例显著增高,解答成绩显著提高,而低能力被试相关时间比反而显著下降、解答成绩没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高能力被试建构问题模型与情境模型,而低能力被试只建构问题模型.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董妍  路海东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4,27(6):1352-1355
以12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应用题解决问卷考查了我国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有复述内容、图式表征、图片表征、直译表征、语义结构分析等;成功解题者和不成功解题者对各种表征方式的使用次数上没有显着差异;成功解题者和不成功解题者在各种表征方式下的解题成绩有显着差异,成功解题者在图式表征、直译表征和语义结构分析表征下的成绩显着优于不成功解题者。  相似文献   

7.
以450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文本表述和结构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成绩的影响。采用2(难度)×2(题材熟悉度)×5(措辞类型)×3(年级)四因素混合设计。结果表明:不同文本表述和结构对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影响不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概念性措辞问题和情境性措辞问题都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表征成绩;在容易问题中,额外信息对表征成绩影响较大;在较难问题中,数学运算关系难度对表征成绩影响较大;当解决文本背景较简单的标准措辞问题时,题材熟悉度对小学生的理解产生较大影响;文本长度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取决于所增加的文本是否对理解问题的句法关系和语义情景有益。  相似文献   

8.
数学应用题中的语言成分可能对被试问题解决过程产生复杂影响。通常, 这种影响对所有被试并非完全一致, 而是具体数学题目特征与特定被试的认知特性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多元随机效应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建模方法, 分析了数学应用题中语言成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分析了语言成分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平均效应, 同时给出了相应的随机效应, 揭示了相应成分对不同个体问题解决过程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较难的项目倾向于单词更多, 命题密度更高, 要求对图/表信息进行编码和转译, 或者根据问题表述生成数学公式。项目命题密度影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项目命题密度对能力较低的被试的影响高于对能力较高的被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个实验:实验一以陈述性知识为学习内容,实验二以程序性知识为学习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用组间设计探讨信息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的学习者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认知风格对陈述性知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选择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和被试的空间能力则对其不产生影响;(2)对于程序性知识的保持,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和被试认知风格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被试空间能力则不会产生影响,而且被试不同的认知风格在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被试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都会对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被试不同的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在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使用自编小学生应用题测试题和认知评估系统CAS对小学数学双困生、单困生和学优生的应用题列式成绩、表征水平与PASS各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CAS分量表分(尤其是计划分量表、同时性加工分量表)对三类小学生的应用题列式成绩和应用题问题表征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力。注意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成绩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琳霓  蔡丹  任偲 《心理科学》2019,(5):1120-1126
工作记忆缺陷会影响个体数学能力发展。通过记忆策略、广度、刷新、转换等功能的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个体认知功能。然而,工作记忆训练对个体的阅读、数学、流体智力等方面的远迁移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数感、视觉空间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一般技能;也会通过改善语音工作记忆以及空间能力促进数学计算能力,或者通过改善中央执行系统,提升数学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策略选择等复杂的过程,从而促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区分不同数学任务的认知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迁移效果的进一步证据。今后,神经影像学的证据或许也是未来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训练及对数学能力的迁移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雷江华  王庭照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5,28(5):1120-1126
工作记忆缺陷会影响个体数学能力发展。通过记忆策略、广度、刷新、转换等功能的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个体认知功能。然而,工作记忆训练对个体的阅读、数学、流体智力等方面的远迁移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数感、视觉空间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一般技能;也会通过改善语音工作记忆以及空间能力促进数学计算能力,或者通过改善中央执行系统,提升数学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策略选择等复杂的过程,从而促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区分不同数学任务的认知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迁移效果的进一步证据。今后,神经影像学的证据或许也是未来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成绩之群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学四年级实验班42名小学生组建成七个异质团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团队合作学习训练,以探讨群体变量对团队合作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语文成绩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组长管理风格、团队承诺、团队集体效能感、团队凝聚力四个群体变量对合作学习型团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团队满意感虽然与团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但对团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视觉同时呈现,在形近、音近、义近三种干扰下以再认方法和瑞文渐进推理测验探讨了小学生年级、性别、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发现(I)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相关显著。(2)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不存在性别差异。(3)年级和工作记忆是影响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年级因素对推理能力的作用较工作记忆大。  相似文献   

15.
郭裕建 《心理科学》2003,26(3):471-474
探讨在小学三年级句群教学条件下,样例的不同呈现方式与练习方法对形成有关图式及其技能的影响。同时,考察陈述性知识、认知技能(一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相互间的关系及对被试任务操作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实验班中,同时呈现两个以上样例并加以归纳,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变式练习,有利于图式与技能形成以及类比迁移,且中差生获益较大;(2)在被试的任务操作中,陈述性知识主效应非常显著,其次为认知技能,再次为策略,陈述性知识和认知技能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邢强  吴潇  王家慰  张忠炉 《心理学报》2021,53(10):1059-1070
选取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熟练粤-普双言者被试, 比较在不同通道呈现方式下他们刺激命名任务的表现, 由此考察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的匹配性对熟练双言者双言切换代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视觉线索呈现条件下要比在听觉线索条件下的切换代价小; 当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匹配时, 双言切换代价更低。表明感知学习风格与通道呈现方式的匹配性对于双言切换代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15-min segment of 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sales training programme was evaluated in two experiments. Lecture supplemented by 139 colour slides failed to produce recognition scores on immediate and 1-week tests above those produced by lecture alone. However, videotaped visuals designed to carry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essage in a dynamic way enhanced retention over 1 week, compared to lecture only and lecture plus slides. The video presentation also yielded less intertest forgetting over 1 week than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lecture and lecture plus slid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ideo presentations emphasizing action and conveying more than redundant illustrations of a verbal message can elevate long-term retention in training programmes. A modified version of dual-coding theory may explain the results and predic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combined pictorial and verbal codes will or will not be superior to a code which is primarily verbal.  相似文献   

18.
Lawson R  Bülthoff HH  Dumbell S 《Perception》2003,32(12):1465-1498
Four experiments are reported in which pictures of different morphs of novel, complex, 3-D objects, similar to objects which we must identify in the real world, were presented. We investigated how changes of viewpoint influence our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morphs. View changes had a powerful effect on performance in picture-picture matching tasks when similarly shaped morphs had to be discriminated. Shape changes were detected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when morphs were depicted from the same rather than different views. In contrast, view change had no effect when dissimilarly shaped morphs had to be discriminated. Th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view change and shape change was found both for simultaneous stimulus presentation and for sequential presentation with interstimulus intervals up to 3600 ms. The interaction was found after repeated presentations of the stimuli before the matching task and after practice at the matching task as well as after no such pre-exposure to the stimuli or to the task.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difficulty in activating abstract, view-insensitive representations to help to achieve object constancy, even when matching over long interstimulus intervals or after stimuli have already been seen many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