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1999,(6)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9,(3)
看云欲问再来期,卅二年前忆旧题。挥手知公无所去,道流莫认涅槃衣。①山田无文禅师示寂,敬拈一颂以为供养。师三十二年前应中国佛教协会之邀来华访问,颇多题咏。②唐人侍:“挥手自兹去。”《全刚经》:“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相似文献   

3.
佛祖言语     
《法音》1999,(8)
已信乐正法,是为最吉祥。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饲神,是为最吉祥。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敕身从真正,是为最吉祥。去恶从就善,避酒知自节,不淫于女色,是为最吉祥。多闻如戒行,法律精进学,修已无所争,是为最吉祥。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  相似文献   

4.
趣审     
妙语审案 那年,晏子做了河清县县令不久,一乡民一瘸一拐地来告状,说他正在放羊.地痞钱二为了独霸此山放牧,放恶狗将他咬伤。晏子闻讯,立即叫人传唤钱二上堂。  相似文献   

5.
趣审     
妙语审案 那年,晏子做了河清县县令不久,一乡民一瘸一拐地来告状,说他正在放羊.地痞钱二为了独霸此山放牧,放恶狗将他咬伤。晏子闻讯,立即叫人传唤钱二上堂。  相似文献   

6.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7.
宋元时期的禅林上堂仪轨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既具有明显的汉地文化色彩,又标有域外佛教的印记,它效仿中国传统仪礼的经典模式,部分再现了《周礼》为我们设定的仪礼蓝图。南宋和元代禅林上堂仪轨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世俗礼制的吸收和对传统佛教礼仪的融入,建立起更加完备统一的上堂仪轨体系。  相似文献   

8.
夫死人不能为鬼,则亦无所知矣。何以验之?以未生之时无所知也。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死,五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脏智者已败矣!所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  相似文献   

9.
去吧乘上载满爱的列车,别回头,因为这不是分离。去吧!敞开满盛热情的心灵,别落泪,因为这不是分离。群羊漫野山岗,正等你们去放牧,只有你们的爱抚,他们才会燃起生活的希望。幼苗破土荒野,正等你们培养,只有你们的浇灌,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才会给人沁心的芳香。去吧!高举真理的旗帜别畏惧,因为这不是分离。去吧!迈开坚强的步伐,别害怕,因为这不是分离。干枯如竭的心灵,正等你们去滋润,只有你们的爱心,他们才能放出束束光芒,才能使福音之光播撒四方。整装待发的信友,正等你们去领导,只有你们的指引,他们才不致走错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09,(4):6-8
云居山戒期上堂 1997年,应香港宝莲禅寺请。 今日良辰海会云集。今有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上座圣一法师共法苑清凉,两序大众设上堂斋供,请山僧说法,普结良缘。咄,善男子,佛法高深不易明了,若不直下承担,只可因名会义。大凡佛说、祖说、僧说,无非权巧方便,故应如是知。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证如是,此无上道。善男子,如华严之善财童子入得否?  相似文献   

11.
近日去友人那里,他们正在读研。闲聊中,得知现在学习很忙。据说在他们学校普遍反映研究生质量有下滑趋势,从这一届起,学校在毕业答辩时将请别的导师来。友人们直呼不走运,压力极大。而上届师兄师姐们则幸灾乐祸。在他们诉完苦后,我反而替他们高兴:“应该说你们这届是幸运的,因为从你们开始,  相似文献   

12.
僧人与禅修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行、住、坐、卧皆但在四者之中,故多云”。以打坐来修习禅略称“打坐”。关于坐禅的方法,卷上应该四时随时坐有能够舒适的床坐,有安静的有一起修行的善;另外,还需要无所能够提供饮医药等供养。这些,都修行者自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书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日本、朝鲜佛教界,对于坐禅中国禅宗对于坐禅方法与时间等相关事项,也有很多规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坐禅仪条”对坐禅禅林中,上堂以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坐堂”。小参之前及每日晚…  相似文献   

13.
劳与逸     
正子贡这个人挺有意思。有一天,他学习得烦闷了,于是跑到老师那里去说:"我不想学了,想休息一下。"没想到,孔子板着脸告诉他:"生无所息。""生无所息"是儒家的精神。孔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既然"任重"且"道远",那就只有"生无所息"了。儒家充满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奋进精神,这精神自然是非常令人敬畏的。当然,孔子讲"生无所息",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生肖排列属牛,又称牛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与“牛”有关的文化。在牛年到来之际,品读与欣赏一些牛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5.
张永芳 《中国道教》2008,(5):55-55,61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本诗乃咏道诗歌中的传世名篇,作者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掬,诗体为七言律诗.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纪游之作,但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道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0,(9)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第一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着问人。若一向问人佛语又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有悟时也。 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但举此话,忽然伎俩尽时,…  相似文献   

17.
打斋于寺院举行法会时,信徒出资斋请与会大众,广结众缘,称为打斋。打七“打”,举行的意思。打七,指于七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若于七日中专修念佛法门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此外,亦有专念观世音圣号的观音七。打板又作打版。丛林中,于斋食、开浴、普请、上堂等集会时,敲击木板,发出声响,以  相似文献   

18.
古来禅宗门庭设施不拘形式,有小参,有晚参,有入室,有上堂,就连挂钟、上梁、生寿、荐亡等都要举行说法仪式,以彰显禅法第一义谛。如此种种都是为了引导禅宗学人确立正知正见,悠游于禅法大海;戡辩其所知所见所证正确与否。就象升堂说法的偈语一样:法眼龙象众,当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鸠摩罗什 《法音》2000,(11):1-1
问曰: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田猎皮肉,所济处大,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复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故,不应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达摩禅法二入四行之行入的分析,阐明其间蕴涵的如来藏思想,并以此说明达摩禅法之本质为如来藏法门这一基本主题.文章重点为对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的分析,并从中指出其如来藏思想的深刻含义,同时亦就称法行对达摩禅法中般若思想与如来藏之关系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