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伟  李玉华 《美与时代》2003,(11):74-75
文学史上,作家总在用文学的笔触为自我与时代、为个体的生命历程——更生动、鲜活的生命文学现象作着真实的注解和记录。李贺和叶赛宁虽然时代、地域不同,但作为时代“夹缝人”的特征是相似的,各自记录了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心路历史。  相似文献   

2.
吴勇立 《学海》2006,(2):183-187
对于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和黑塞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两人对社会和对历史不同的预言和判断所导致的。作为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两位大师坚持自己的历史观,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读他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也就等于从小见大地领会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传统从北美大陆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一直主导着这一地区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发展,在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建国原则后,这一传统在影响美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适应着变化的时代。本文以美国历史为主线,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传统对政治体制、社会变迁等问题作出的认知与判断,并简述其对美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促使青年卢卡奇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状况,这种批判首先以文学的或美学的形式得到了实现,其成果就是《小说理论》。青年卢卡奇以文学为内容,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以左翼立场为理论意涵,为我们诠释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古希腊的史诗时代是一个具备总体性的时代,但过渡到古希腊戏剧的历史环节后,总体性就被打破了;而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则彻底制造了现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元对立;要恢复总体性,必须寄希望于小说。他认为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现代社会自身保留着呼唤总体性复归的力量,因而小说也承担着恢复总体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和内地、还有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学也是这样。可是,在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里,谈的却都是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谈得很少,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史例外,它叫《汉文学史纲要》,这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在谈到回族文学的创作时,谁也不能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这些,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尽快地加以解决,或部分地加以解决。在眼下,最要紧的是好好想想我们自己的事。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才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7.
叶虎 《学海》2002,6(1):36-40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汤拥华 《学海》2002,(1):31-34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先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学海》2002,(1):28-30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范钦林 《学海》2002,(1):34-36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纪人 《学海》2002,(1):40-4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面对的问题 ,既关系到文学史观的问题 ,同时也关涉到文学观、文学批评等相关问题 ,甚至也超出文学领域的局限。正因为这样 ,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所引起的话题 ,一直受到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期发表的这几篇文章 ,也许有助于对这一话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必须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么教育就需要改革,做为教育的核心“课程”也必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中塑造的撒旦形象,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中最复杂最富有争议的形象之一。几百年来,对于撒旦究竟是叛逆的革命者,还是邪恶的魔鬼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事实上,一部作品的创作既与作者个人生活体验有关,同时也离不开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因此,撒旦这一形象不仅折射出了弥尔顿一生的思想经历,还反映了风云变幻的英国17世纪的历史。撒旦形象的复杂性是时代原因所导致的弥尔顿思想局限性的反映,也是其出于理性精神的反思而得到的结果。但正因为这一形象的复杂性,才使其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经典,至今仍让无数读者对其爱恨交加。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如此数量的成果中,有关佛教文学史的研究则相形见绌。此前较令人可喜的成果是孙昌武先生《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此书初具"佛教文学史"的雏形,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李小荣先生《晋唐佛教文学史》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学史的研究,为佛教文学史的撰写引入了新的理论架构,突出晋唐佛教文学之特点,体系完整,是一部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撰写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一、初  相似文献   

15.
早在1857年,恩格斯就曾对未来中国的历史命运作了高瞻远瞩的预测性判断,认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2页)在这个旧时代将要覆灭、新时代尚未来临的历史时刻,在中华民族的巨大生存危机面前,严复所力图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为迎接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曙光”而鼓与呼:一方面必须直面近代世界潮流的深刻挑战,了解西方文明的优势和精华,寻求重构本民族文化的参照和榜样,推动本民族价值观念的转换,以参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文学”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第一部三国题材文学史——读李福清《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统》王长友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当代杰出的汉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三国题材文学的研究造诣尤深,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学史观念日益丰富,在现当代领域“大文学史观一、“20世纪文学整体现”、“重写文学史”、“两岸三地文学走”等新的文学史理论范畴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中,“重写文学史”现惫蕴含的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矛盾,以反话语霸权的解构等问题启发了本文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一文是对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的写作观的有力补充,在对"零度写作"这一概念讨论之外,文中的批判精神值得进一步发掘。他对写作史的揭示,对多种写作形式的批判,对诗的现代性的发现,以及从边缘发声的知识分子诉求体现了其批判性,巴特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等风格则在这篇文章中均有体现,而战后法国知识界的历史情势,造就了巴特式"写作"。《零度的写作》为我们考察文学史、学术讨论、现代生活等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人类世世代代漫长而执著的生命足迹,人类为了把握历史的脉络,为了反思历史形态中的自我形象,进行了长久艰苦的努力,从而使“历史与人”成为人类把握自身的基本思维向度。文学是“人学”,它必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着这一存在维度,因此,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学者和哲人们反反复复都绕不开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和无畏的勇气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人类历史空前的伟大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断理论创新的结果。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为此,我们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力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能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