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政策执行者具有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等身份属性.在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执行者扮演多种角色.这些角色互有交叉、彼此重叠,形成角色错位、身份矛盾,使执行者陷入价值选择的困境.政策执行者在价值选择中所具有的两种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经常呈失衡状态,表现为其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式微,这些情况使公共政策执行失灵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构成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所有内部联系中,有一对相当矛盾的本质,这就是理性与非理性。所谓非理性,指基于生理基础上的饮食男女、喜怒哀乐和对于物欲的追求等自然本能。所谓理性,泛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和能力,大概相当于康德所谓的“知性”和“理性”,是独属于人类的高级认识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性才是使人与动物相区别、并天地而称“三才”  相似文献   

5.
审美活动是感性与理性处于自由、和谐状态的活动,是现代人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它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德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洛茨(J.B.Lotz)在这篇文章中认为:一、康德将理性眨低为知性,使形而上学成为不可能,黑格尔使知性上升为理性,将形而上学引入泛神论的轨道,都各有所偏;二、托马斯则将知性与理性视为人的同一种认识秉赋的两个活动方式;知性借助范畴来理解存在物,是不完善的,理性直接把握真理,达到最高实在,是完善的;理性塑造知性,知性包含有理性的东西,这样的知性总是与最高实在、神有交往;理性属于纯粹的精神、天使,知性属于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服从于纯粹的精神。这完全是神学家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神秘主义歪曲。兹译载如下,供批判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的美好是以相关的公民德性之存在为条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正义的德性.和谐社会公民的德性包括恪尽职守、平等、守法、诚信、友爱等道德品质.致力于公民德性的教育,应当是以社会正义而非社会成就为旨归;应当着力关注人的德性的发展;应当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思潮支配下的管理模式内在地具有普适性与去特殊性的要求,加剧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双重危机,使管理出现深重的"文化乡愁"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是由于理性对现代管理的塑造实质是以一种压抑性文明将人简单化、机械化,使之成为没有灵魂和欲望的机械个体。后现代主义者对管理中的人性救赎通过重建人的精神家园、解放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实现。它开拓了伦理技术与审美体验两条路径,即建造人在组织中的道德生活与审美生活,并将它们和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连接起来,构筑了一种反对理性主义、权威主义与中心主义的新自由叙事模式。后现代管理在理性控制系统之外,尝试在组织中建构基于情感与价值的"自由-自治"系统,从而将组织导向服务于人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存在。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艺术创作和观赏中,陷入了由模仿而产生的追求心理、恐惧逃避心理相互作用所营造的矛盾“魔域”.人类对于造物行为的痴迷与信仰所产生的禁忌,在这片矛盾的“魔域”中互相调和与重组,以产生各式各样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鉴赏与批评.以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一书来看,这同样也是一种错觉,不论是仿真还是仿真的禁忌,它从某种程度上基于人这种矛盾心理而产生,又带回给人以类似的矛盾的审美感受.但人类的理性告诉我们,不论是希望艺术品成活还是不希望,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这种错觉在艺术上,正是人类心理映射到艺术上的玩味与有趣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孙伟 《道德与文明》2021,(4):150-160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东西方伦理学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伦理德性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对一个人情感和欲望塑造的结果,它使得人们具有了相应的道德情感和欲望,也成为理性思考的起点.实践智慧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理性思考,针对具体情境而进行的道德理性判断.一个正确的伦理行为必然结合了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情感和理性.与之类似,荀子认为礼义制度通过日久天长的熏陶而逐渐矫正、教化、引导人的情感和欲望,使之趋向道德的结果."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理性能力,它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和框架.正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德性与实践智慧融合互生发展一样,荀子的"情"与"义"也是相互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了人的完善德性的实现.荀子关于"从义不从父"的主张集中反映了理性与情感相融合这一美德伦理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命一词,多见于文学和艺术作品,用拟人化手法比喻河流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与"陈旧的,僵死的"相对.河流生命作为科学概念,即生态系统的一种具体形式的提出,既来源于全球河流生态危机胁迫产生的河流危机意识,[1]也直接来源于我国黄河管理过程中构建河流生命伦理实践的迫切需要.[2]河流生命有其自然与文化两种存在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河流自然生命的存在方式,重点对其出发点、立论基础和评价标准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2.
刘晓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5-245,23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唐刘知几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广博的内容中蕴含有颇为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逻辑产生以来,逻辑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可说是方兴未艾。与之相伴的是逻辑哲学研究也在 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自 20世纪 30年代始,在金岳霖、牟宗三、沈有鼎等先生的努力下,逻辑哲学研究逐步得到展开,特别是20世纪 80年代后,在一大批逻辑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逐渐形成繁荣之势。王路、李小五、张清宇、张家龙和邹崇理等合力完成的《逻辑哲学九章》(张清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以下简称《九章》)则将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的评估意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2004年7月在大连举行的“医患关系-医疗诉讼-医患维权”的学术研讨会,就这个《评估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在发表的是依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的文本。我们认为,建立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医患间的一些纠纷,在如下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tional mechanisms based upon magnitude of reinforcem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ts. In two experiments, two-choice discriminations were trained in which selections of one lever in one external stimulus and a second lever in another external stimulus were reinforced with foo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was acquired more rapidly when one choice was reinforc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ood pellets and the other with a smaller number of pellets than when other configurations of reinforcement magnitude were provided.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reversal of a two-choice discrimination was found to be facilitated by prior exposure of the animals to the rever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ternal stimuli and magnitudes of reinforcement. Thes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from a stimulus or associative view of anticipatory processes based upon magnitude of reinforcement.  相似文献   

19.
走出价值相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凌 《现代哲学》2003,2(4):55-60
价值相对主义的理论失误和实践危害,使大多数价值哲学论者都力图克服之。新康德主义的形式先验主义的思路,舍勒的实质先验主义的思路,布伦坦诺的经验直觉主义的思路,培里的现代经验主义的思路,都是克服价值相对主义的不同尝试,都有其合理因素。但由于它们各自理论的缺陷,使之难以真正克服价值相对主义。我们认为,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价值的本质,应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说明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才能走出价值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