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服从于社会形态的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它并具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基础就是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这些生产关系不能以现成的经济结构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比如,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封建主义的内部所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党作了巨大的理论工作。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带来了特别重大的贡献。达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对共产主义建设实践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新原理和结论。这些结论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由于社会主义的完全和最终的胜利而转变为全民国家。达一结论完全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之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及新的苏共纲领通过以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更加注意研究现代生活的迫切问题,首先是有关共产主义建设的问题。在已出版的专题论著中,集体著作《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有重大的意义。参加这本书写作的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社会知识其他部门的代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向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极重要的和光荣的任务:创造性地总结苏联人民和共产党建段共产主义的经验。《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一书循序渐进地研究了一系  相似文献   

4.
美和审美感知问题是美学科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才有力量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社会越是向共产主义发展,群众的审美教育工作越是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规模,则实践对美学理论提出的要求也就越多。在苏共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特别是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性决议以后,对以下问题进行更具体的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显得更为  相似文献   

5.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目前变得特别明显了。这一代表大会为坚决克服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所特有的教条主义和学究习气奠定了基础。对斯大林在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所作的歪曲和错误所作的深刻批判,在所有哲学科学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良好的作用。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人类和苏维埃社会当前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科学地估价所积累的经验,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和苏共新纲领——我们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极宏伟的文献——中全面制订的共产主义建设计划,所有这一切都正鼓舞和指导我党理论工作者去创造性地研究当代一些迫切问题。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本书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该书是他的包括我国历史中意义重大时期——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与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的一些文章、报告和发言。苏联读  相似文献   

6.
号召在共产主义建设的一切领域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党的其它文件,促进了苏联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觉、国家、工会、共青团以及共它社会团体广泛地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很多的场合,对各种措施的正确性作了预先的、试验性的检查。哲学、经济和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及教研  相似文献   

7.
苏联各哲学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哲学教研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哲学著作的出版数量每年都在增长。根据全苏图书出版局的资料,有关社会科学、哲学和科学无神论的书籍,1958年出版了730种,1962年则出版了948种,发行量达一千五百多万册。在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通过历史性决议之后,苏联共产党在消除社会科学中的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方面所进行的巨大工作,以及国内由于克服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后果而形成的良好环境,对于苏联哲学家以民主原则为基础和在创造性讨论的气氛中进行的活动,给予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历史性代表大会的决议、新党纲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创造性发展的最新阶段。这一新阶段指示出,根本改变研究科学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组成部分)的方法和形式的必要性。在现代条件下,当苏联顺利地实现着建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人民民主国家创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科学共产主义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现在科学共产主义直接体  相似文献   

9.
作者的第一个论点是: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之间的对立不能看成是暂时的特征。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一方面是暂时的、易逝的,即在其具体历史形式中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在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抽象中则是永恒的、经常的。谈到对立面统一和斗争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表现时,作者认为对抗性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一贯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内,要解决意味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对抗性矛盾是不可能的。谈到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中的表现和作用时,作者露骨地宣扬了现代修正主义的一贯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抗性的对立和对抗性的矛盾绝对地在“消失”。非对抗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命和动力,这是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运动。非对抗性矛盾不是阶级矛盾(不带政治性),而是全社会的矛盾,整个社会都关心着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预见,主要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得到及时解决。统一范畴有自己的辩证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统一的辩证方面表现为对立面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必需等,统一的社会方面则表明了这些对立面本身的理想和目的的一致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对抗阶级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所以在那里辩证的统一绝对排斥阶级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罗任、图加林诺夫就是用社会政治的统一偷摸了辩证的统一,忽视消极、保守的对立面,最后必然否认作为发展源泉的辩证矛盾),但也不能把它们加以绝对地割裂,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转化,社会政治的统一与辩证的统一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对性(有条件性、暂时性)既为统一的辩证方面也为统一的社会政治方面所固有,是绝对不同一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虽然也是对立的,但已不能把社会政治统一说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了,这里同一性在日益增长着。在阶级社会里,辩证统一的对抗性质给社会政治统一以双重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辩证统一的非对抗性质,给建立在作为进步的、革命的对立面的社会政治统一的基础上的那种对立面本身的同一,创造了相当多的条件。社会政治统一的巩固要以克服现存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在这种辩证的统一中,旧的、保守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并同革命的、进步的一方溶合起来。作者最后吹捧说,苏共的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及一九六四年以来苏共中央全会的历次决议是勇于解决苏联社会发展中非对抗性矛盾、日益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和促进社会向共产主义迅速推进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十二大政治报告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文件。在《决议》中,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具体内容。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1.
席卷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整个政治文化上层建筑的深刻危机,迫使当代西方理论家对社会哲学和政治观念进行改旧翻新,以便理解该社会内部发生的社会和文化进程。除了传播各种旨在维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基础的辩护理论之外,某些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制度黑暗面的作者们的理论,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些作者提出了自己改造现存社会的积极纲领,但却不去触及该社会的根基。目前,包括各种抽象人道主义理论在内的社会批判主义观念,在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划,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关系具有这样一些新特性;一、工人阶级政权建立的时候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种政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立过程的开始;二、社会主义基础和上层建筑赖以形成的社会变革的自觉性;三、上层建筑在与它相应的基础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达到更高的阶段。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调整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经济基础,直接反映着在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方面出现的变化,并反过来决定上层建筑作出相应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的消失,社会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团结一致,社会关系不会过时而变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工人阶级在作为阶级消灭之前始终是历史进步的最坚定的旗手,这一切都使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能不断发展。完善和更新。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不再采取政治革命的形式,不再具有政治-社会革命的性质,而是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由非对抗性矛盾的存在所决定的社会团结一致性和社会生活各方而协调发展的新特性,也表现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1997,(2):4-5
纪念中共中央【1982】第19号文件发表十五周年兼悼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第二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下,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路线的指引下,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即中共中央【1982】第19号文件。这个文件正如《通知》所说:“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宗教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宗教思…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得到苏州大学的大力支持在苏州举行了.我对这次年会表示由衷的祝贺并向全体同志们致意!我们这次年会是在我们的党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之后不多天召开的。这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然对我国的心理学建设工作也同样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5.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继承并发展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定了指导方针。从此,我国理论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发表了一百多篇有关文章。现将其中论述的主要问题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基础这个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呢?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写道:“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组成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树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恩格斯在他的《反杜林论》一书中也对基础下了类似的定义:“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成为真正的基础,而各该历史时代的法权制度的、政治制度的,同样,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观念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当由这个基础来说明。”最近几年,在我们文献中就基础的概念中包含些什么内容的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明确回答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思想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有新阐述。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及《致约·布洛赫》中指出: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制度的反映。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也就是说,思想的上层建筑决定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的上层建筑适应于思想的上层建筑。恩格斯和斯大林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得到苏州大学的积极支持在苏州举行了。我对这次年会表示由衷的祝贺并向全体同志们致意!我们这次年会是在我们的党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之后不几天召开的。这个纲领性文  相似文献   

19.
书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书(编写组编)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0月出版。全书近20万字,是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组织专业理论工作者编写的。本书以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内容为基础和主线,积极吸收近年来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成果,广泛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罗尔斯都致力于消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状。在具体方案上,马克思主张在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共产主义实践,反对诉诸规范理论;罗尔斯则提出了一种平等主义的规范理论,但是缺少从现实社会向良序社会过渡的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看来,罗尔斯的正义论注重发挥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的能动性,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则有助于明确其经济基础方面的条件和限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汲取从马克思到罗尔斯的理论资源,一手抓民主法治,一手抓市场经济,实现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建设成功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