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 "一幅画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统一的,从确定主题思想.安排构图、描写内容,一直到形与色的表现应该是相互联系的.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因素之一,在正确的运用下,能够明确构思,加强主题的感染力,影响观众的情绪."[1]重视色彩的应用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是油画的第一语言,色彩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智慧》2011,(2):I0001-I0002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相似文献   

3.
画家在作画时为了表现空间,立体,情感等,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这些呈现在画面上的丰富色彩与观赏者头脑中对事物色彩的认识有很大差异,即画面色彩与现实固有色之间的差异。未经过专业色彩学习的人在通过色彩认识事物时只能看到其固有色,但是当他们面对画面色彩上的非固有色时却丝毫不惊讶。通过研究证明光线使现实物体的固有色发生了变化,所以我认为观赏者这种对画面非固有色的接受是建立在对光线的适应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名画欣赏     
《思维与智慧》2010,(2):F0004-F0004
灯火辉煌的环境中,黑衣少女若有所思,与欢乐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画面色彩浓重而热烈,光线感觉真实自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5.
樊飞 《美与时代》2014,(10):53-53
一、色彩的物理、心理与生理效应 (一)色彩概论 1.色彩由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要素构成。固有色是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如叶子是绿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柠檬是黄的等。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色彩的反映。物体受光源照射时,一般除受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外,同时还可能受到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影响,只是影响比前者弱,次要发光体(主要是反光体)所呈色彩在物体暗面的反映,就是环境色。  相似文献   

6.
曾繁仁 《天风》2004,(8):46-47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以粗犷而简洁的线条勾勒艺术人物,又具有很强抽象表现力。用这种形式创作基督教艺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神人和好这样一个神学主题。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吸收了西画的某些技法。诸如素描、构图、着色等手法。并将此揉进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之中,这种中西合壁的绘画技法强调了素描、层次、光线、色彩对比,为表现基督教文化之深刻内涵提供了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7.
一、主观性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色彩作为其重要的元素,不仅赋予了画面生命和美,同时也是表达各种情感,理念和信息的载体.一般当我们欣赏油画作品时,我们往往会为艺术家对色彩娴熟的驾驭能力而震惊和赞叹,并且认为真实再现客体是油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而忽略了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创造性和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相似文献   

8.
沉思     
端庄柔美的少女凝视着手里的小红果,若有所思,表情安详沉静,画中不同物体的质感描绘,细腻逼真。  相似文献   

9.
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绘画作品来说,光的作用就愈加明显。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对光的表达和使用更为普遍。一件绘画作品的画面内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营构要素固然很重要,但画面的光线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观众带来某种心理感应,可以将诸因素统一起来而形成画面和谐的整体,营造出画面一种特有的气氛并由此传达出一种情绪。光线是画面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和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然神韵,追求物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渲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则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运用园林设计规则,将各式各样的景观要素按照科学性、观赏性选择排列,搭配组合。色彩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于其他设计元素,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艺术表达性。将色彩色相、饱和度、明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能营造动人的意境氛围,形成卓尔不群、独具风格的园林风景。在此选择郑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郑州市园林景观在季节变换中存在的色相单一、层次性弱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概括出色彩艺术对比、统一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阿尔希波夫(A rkhipov,Abram Efimovich 1862~1930)出生于农村,是俄罗斯、苏联画家.曾参加过巡回展览画派.他主要描绘农村题材,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曾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后期,一些画家不再遵循印象派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赋予绘画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其中代表即是梵高和塞尚。他们在艺术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在创作主旨、创作技巧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两者在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创作思想的差异,为后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彰显个性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画种,历经了千年的沉淀。其中,色彩的灵活运用与高水平绘画技术的应用是能够体现出国画山水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国画山水的作画过程中,不但要传承传统的色彩运用技巧,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使国画山水能够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基于此,分析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发展历史,并对国画山水色彩的传统与现代运用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印象主义画派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1874)的法国,它的出现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印象派画家在对传统绘画继承的同时,基于对光学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又大胆地摈弃传统风景画的束缚,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勇敢探索,尤其是在色彩上的"放肆"尝试,使得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色彩时代.他们使色彩成为审美对象的同时,又成为画家面对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的工具.色彩与光线的千变万化,瞬间景物的永恒印象,个人主观的情感表现,是印象派最突出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两方绘画主要体现光与色,因此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在西方绘画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鉴赏和评析两方绘画时,光影与色彩也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结合西方绘画的历史来阐述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发展和演变,并就此浅析光影与色彩在两方绘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画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以墨色为主,很少使用色彩,即使用色彩,也是用极少的一点进行点缀.然而,现代绘画要发展,就必须对旧的传统进行解构和重建,对中国画进行转型.如何让色彩和墨色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不失中国传统特点又具有现代感的中国画,是摆在年轻一代画家面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具象油画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避不开的槛儿。色彩的表现力是具象油画艺术的特征,色彩表现的语言规律是油画的核心。它是承载着艺术家主体表现其风格及精神外化的桥梁。色彩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不是简单的公式所能替代的,它既要求艺术家有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又要有对艺术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