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赳 《学海》2008,(2):112-116
妇女的争取权利运动伴随着英国19世纪的政治改革历程.1832、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点燃妇女获得政治权利的希望,但妇女在政治上受排斥的地位并未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变化培育了妇女新的争取权利热潮,激进的女性主义运动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2.
赵文媛  佟玉兰 《学海》2012,(4):191-199
威廉·科贝特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具影响的激进派之一,其思想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宪章运动的走向。科贝特继承了英国传统激进主义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争取议会下院改革、扩大人民代表权。科贝特生前与民众激进运动关系密切,去世后他的遗产通过科贝特俱乐部和生前著作这两个媒介传递给宪章派。科贝特的激进主张和策略在宪章运动中被广泛传播和吸收,对宪章运动这场19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始终坚持政治斗争的路线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5,(5):204-2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趋向。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美国学界逐渐摆脱了民族史观的藩篱,开始运用大西洋史观、太平洋史观,乃至全球史观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进行考察与反思;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研究的重点由以往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转向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而进步主义运动所留下的进步主义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美国政治,对这种传统的定性也大相径庭。主流的观点认为进步主义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先声;保守人士则将其看做是极权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5):207-211
清教主义产生于宗教改革时代。16世纪后期,清教分离派脱离国教会,清教运动兴起。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格兰后,清教运动形成高潮,并直接推动了英国革命的进程。但在复辟时期,轰轰烈烈的清教运动突然衰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清教的激进主张和政治化倾向不再适应革命后英国寻求政治妥协的现实需要;二是清教的分裂与内斗,大大削弱了清教的整体力量,给王党等外部势力分化瓦解清教运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复辟时期议会与君主实行的宗教政策沉重打击了清教运动。总之,清教运动的衰亡既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17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9,(3):107-114
何谓最佳政治体制,从古希腊至英国革命时期始终是思想家们热衷探究的议题。自18世纪末启蒙时代直至19世纪70年代第三共和国确立,法国长期处于革命、复辟与战争接连不断的危机状态。激进的共和主义和理想化的自由主义,均不能解决法国大革命后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以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为代表的法国自由派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大革命后的新局势将混合政体理论与分权制衡学说作了适当的调和,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代议制理论。他们认识到只有将大革命宣扬的自由、平等理念与法国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政治秩序。以代议制为基础的立宪体制,是结束大革命和保障公民自由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义中 《学海》2004,(4):69-73
“格拉斯顿的自由主义”并非一套有关自由主义的学说或理论 ,而是格拉斯顿所认同的、用以指导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实践的信念与原则。本文初步探讨了格拉斯顿的自由主义的形成及其要旨 ,试图借此展示其政治观念与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理论和现实运动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主义,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政治思潮与实践。以E.拉克劳与C.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生态主义政治立场、对启蒙运动的批判以及后结构主义方法,为生态主义实践的深入扩展提供了方法。一生态主义实践生态主义可以追溯到绿色和平运动在西方的兴起。生态主义深受卢梭和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欧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生态主义被定义为在生态学中建立和嵌入(embed…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英国的功利主义、伊利都主义和宗教自由主义引发安立甘教派的身份认同危机。领导牛津运动的书册派试图通过回归大公传统,遵行中庸之道以重构安立甘教派的身份认同。他们的思考与探索对于当今的英国安立甘教派和整个基督宗教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民粹主义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头20年的俄国,是一股异常强大的社会潮流。它不仅发展为强大的政治运动,形成了包括左、中、右各种色彩的政党和派别,还有着自己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世界观。学术界历来重视民粹主义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因而侧重于对其社会政治纲领的研究;而深入到它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世界观特别是文化观的研究,则向来显得薄弱。鉴于民粹主义的文化观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加深理解整个民粹主义思想理论和社会政治纲领及其本质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无法把握并了解其激进革命主…  相似文献   

10.
"主体""历史"和"国家"是福柯思想中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论题。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决定了其采取政治历史主义立场。此种政治历史主义不仅实施"区域批判",构建"反科学"和"反历史",以拯救"边缘知识"和"被征服的知识",还依据战争图式来探索历史-政治场域内权力关系的运作,阐发了以布兰维里耶为代表的、不同于以往哲学-法律话语的历史-政治话语,勾勒了西方生命权力形式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近现代演变史,展现了福柯政治历史主义之反普遍主义、反主体主义、反柏拉图主义、反霍布斯主义、反卢梭主义和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思想创新。现代性批判的重点主要因福柯的思想工作而从19世纪的经济关系转移到20世纪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女性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不同学科学者,特别是女性学者二十年的艰辛努力,俨然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之一.但是由于资料等条件的限制,有关国外妇女史的研究依然还很薄弱,而王赳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一书乃是近期我国国外妇女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吴庆宏 《学海》2002,(3):92-95
英国是女权主义产生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这和英国妇女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变迁、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中期后 ,英国女权运动的高涨更是和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不可分割。 2 0世纪 ,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促使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尽管女权主义在 2 0世纪 2 0年代后经历了一段低潮。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英国女权主义的再次兴起重新推动了英国社会文明的进步。时至今日 ,女权主义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19日,由南京大学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孙明经纪录片工作室、辟邪工作室、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南京先锋书店共同承办的"遭遇景观:居伊·德波的电影空间与情境主义思潮"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和电影艺术领域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们主要围绕着20世纪法国激进左派居伊·德波的先锋电影艺术和激进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最早兴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作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保守主义更倾向于维护现存制度、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其政治观念和文化观点对于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英国移民凯瑟琳·海伦·斯彭斯带着从已经步入现代化的母国汲取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及女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改革,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女性政治选举候选人、第一位职业女记者和女小说家及若干改革委员会的第一位女委员,为推动澳大利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人们誉为"澳大利亚最伟大的老妇人".她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亚现代化和女性主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波普艺术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美国盛行并取得较大的成功。政治波普,顾名思义,即波普主义中的相关题材取材于当时社会中人们较为关注的相关政治问题。美国波普主义波及范围很广,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波普主义应运而生并且持续至今。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两国之间的波普主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又具有着各自国家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盛文沁 《学海》2014,(1):177-184
"品格"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是对当时英国社会转型的回应:在经济上,做一个品格良好的人就是拥有道德信用;在道德上,品格观念反映了善恶斗争,自由主义者担心商业会使人堕落。在政治上,则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土地贵族阶层之挥霍放纵的愤恨。他们在一种"品格"观念相互斗争的伪装下提出政治挑战。而提升工人阶级的素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则是为了避免民主的暴政。约翰·密尔在诸多著作中深刻探讨了品格的形成、扭曲、重塑及其条件,将品格培养作为个人自由、政治发展、道德进步的目标。然而,这种品格理想源于自由主义者将资本主义市场在内的一切社会经济生活理想化,从而乐观地认为,个人自由所体现的人类能动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发展。其观念内容建立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家、商人、店主和工匠的社会经验基础之上,但却日益与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不符。  相似文献   

18.
李鹏涛 《学海》2007,(3):206-207
对于英国而言,19世纪不仅是工业革命完成、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时代,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时代”。在改革进程中,自由主义逐渐上升并居于主导地位,因此霍布豪斯将这一时代称为英国的“自由主义时代”。威廉·E.格拉斯顿作为19世纪“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在英国自由主义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哈耶克将他称作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原则的“生动体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格拉斯顿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论著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是偏重于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格拉斯顿的研究,轻…  相似文献   

19.
胡浩 《宗教学研究》2013,(1):263-267
出于对犹太启蒙运动造成的激进同化倾向的抵制,19世纪初,现代犹太史中开始出现一种新观念,要求以科学方式重新定义和解释犹太教.聪茨和沃尔夫提出并阐释了“犹太教科学”的观念并推动了犹太教科学研究的发展.犹太科学文化协会成为早期科学运动的实践机制.科学观念还影响了诸如约斯特、格列茨、盖格尔、弗兰克尔等一大批犹太学者,对犹太史学和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孔教运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下半期 ,康有为等发起了孔教运动 ,试图通过儒学的宗教化来改造儒学、转活儒学 ,实现重树儒学权威之目的。同时 ,他以新孔教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先导 ,借新孔教来推动政治上的维新 ,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孔教运动并没有因维新运动的失败而退出历史。民国以后 ,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康有为转而全力推动孔教运动。孔教运动因与袁世凯等人恢复帝制的复辟活动相关联而遭到陈独秀等激进人士的强烈批判 ,并由此而衍生出彻底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