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人类中还没有什么“返老还童”的。 但是,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愚弄他人,用“返老还童”之说,来骗人就是其中的一类。 老金今年65岁了,是一名进入老年人行列的妇女。月经,早就停止了。可是,一天早晨,她突然出现了阴道出血。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去问村里的一名“大能人”老黄,老黄听后哈哈大笑:“大妹子,喜事呵!这是月经又来了,绝对的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2.
《趣味逻辑题10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的第一问的解答用了一个三段论推理。我认为这个三段论值得商榷。书中第一问是“婴儿是谁的?”大意是说:两个同住一屋的妇女为了争一个男婴儿,来到所罗门王(公元前十世纪的以色列国王)面前,请求公断。第一个妇女指控第二个妇女乘她熟睡时,把自己的死男孩抱来换走了她的活男孩;第二个妇女坚持说死婴儿是对方的,活婴儿是自己的。双方争论不休,所罗门王一时无法辨明,便对她们说:  相似文献   

3.
从事现代化事业要有现代工作方法。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长期形成的整套工作方法如“解剖麻雀”、“两条腿走路”等等是否还适用呢?要不要改革呢?这个问题,也就是工作方法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作方法的现代化不等于抛弃过去的工作方法,而是要对过去的工作方法作具体分析。在过去的工作方法中,有一类是要坚持  相似文献   

4.
女性、污秽与象征: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月经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禁忌特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受到的各种行为方面的规制。由于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先民们往往把妇女经期正常的流血现象与污秽、恐惧和死亡的观念联系起来,认为经血会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进而把所有曾与经血有任何联系的人与物都看成是不洁净的。女性身体成了这种禁忌文化的表征,月经的“不洁”及“污秽”能够危害身体、家庭甚至社会秩序,从而使经期妇女在人们的观念中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污染系统。为了消除这种危险,人们往往把经期妇女看作一个特殊身份的群体,其行为方式普遍受到各种禁忌与习俗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恩上加恩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 请同读一节圣经,《新约》约翰福音1章16节,“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到这节经文里面,有一个十分宝贵的题目——“恩上加恩”。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第一,丰满恩典从哪里来?第二,如何领受这个恩典?第三,怎样能得恩上加恩?  相似文献   

6.
心理与健康     
唐朝京都名医吴元祯曾治疗一个妇女,这个妇女伴随丈夫从南京回来,途中曾误食一虫,于是因疑虑虫子在肚子里作怪而生了大病,久治不见好转。医生看后,了解了病因,但并不马上开方。他选择患者身边细心懂事的侍女一人,暗中对她说:“我准备用催吐药使你女主人呕吐,你用木盆接着,当她吐时你就说:‘看见一条虫子从女主人嘴里吐出来,跑掉了’,但绝对不让病人知道这是假的。”于是女侍遵照医生的嘱咐办了,病人听后果然以为肚子里的虫子已经吐掉了,疾病也就消除了。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25日KING5的电视台报道说:“一名妇女在一家西雅图医院(VirginiaMason医疗中心)接受脑动脉瘤修复手术,在对她错误地注射一种剧毒消毒剂后发生死亡。”这名叫MaryMcClinton的妇女69岁,在2004年11月4日接受手术,于23日死亡。事情的经过是:“……手术结束时,一位技术人员给患者股动脉注射了一种以为是无害的X线造影剂,而实际上是一种有毒的消毒剂(洗必太)”,此后二周多的时间里,这名妇女遭受的灾难性痛苦是“一次下肢的截肢术,一次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某中学的食堂容纳不了很多学生搭伙,于是总务处出了一张布告,规定“凡路程在三刻钟以下的不能搭伙”。这个规定是含混不清的。“路程在三刻钟以下”是个很不明确的概念。第一,是指步行三刻钟还是指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辆三刻钟?第二,是指来校单程三刻钟还是指来回三刻钟?第三,“三刻钟以下”是不是包括正好三刻钟?在这个规定里,这几个问题都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9.
用人之长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另一位老板问道:“他们为何不成才?”“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来到这个公司报到。老板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质量管理;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整天在外闲荡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三个人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维辛”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怵的沉重话题。西方现代思想家们对“奥斯维辛”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的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还配为人吗?这一发问,无疑动摇了宗教上帝观的基础。既然人在奥斯维辛之后发生了身份危机,那么,创造人类的万能的上帝的身份是不是也变得可疑了呢?在人作恶害人的时候,在人受苦受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啊?一句“上帝在哪里?”是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于以往的上帝观念最有力的质问。我们从一个角度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万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  相似文献   

11.
“儿科一日病房”的思考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10015)李珊,王可子我院儿科自1994年1月创办“一日病房”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接受八千多人次的病人治疗,较受病儿及家长的欢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开设“儿科一日病房”实际上扩大了急...  相似文献   

12.
一、关锋“发现”了什么?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这里指的是《庄子》内七篇中的哲学体系)。探讨一下他“构筑”自己哲学体系的逻辑思维方法,弄清这个哲学体系的“骨架”,可以更清楚看出这个哲学体系是在哪里失足的,这对我们认识庄子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有重要意义。关锋在《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一书中说:“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是这样一个三段式: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否有轻视妇女的思想 ?对其“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以往曾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和诠释 ,但多言不及义 ,难以令人信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再作探讨。(一 )轻视妇女思想的产生 ,应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条件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在封建社会 ,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类的说法。这是轻视妇女的理论根据。“三纲”说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 ,而这三者都是在孔子之后才逐步确立起来的。春秋时代 ,家族制度和宗法关系仍然盛行 ,一国国君与其臣属往往既是君臣关系 ,又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个时期,可说再没有比“啡典”病人更需要人文关怀了,也再没有比“非典”、病人更需要科学了。也就在这一时期,没有谁能比当事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实现人文的关怀。 谁也不会忘记“非典”突发的时候,医生像平常一样的关怀病人。然而,病人尚未能治好,医生也倒下了,成了病人。在这个时候,单是一颗善心的人文关怀显得多么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个命题,是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或称之为根本命题)呢?则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志,因此这次讨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为巩固辩证唯物主义阵地反对唯心主义而斗争的现实意义。不妨先将我对争论双方总的看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篇分析,但也是一篇证词:笔者所属的青年一代公民的证词,这一代人对于遗传学的最新成果既热情向往,又惶惑不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世人的心态演变得实在太快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妇女们洋洋自得地宣告:“在我想要的时候,才生孩子!”继之而来的是避孕的权利。后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又听到另一个口号:“只有我想要,才生孩子!”稍后,我们承认了妇女的堕胎权。今天,又有若干新的要求正在逐步形成:“生一个我想要的那样的孩子。”优生学的幽灵正在民主的心脏地区慢慢地和狡诈地复活。对优生学的界定那么何谓优生学?1883年,达尔文的…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学中,有“中心性品质”这个术语。所谓中心性品质,是指那种与其他品质联系更为密切,包含更多有关个人内容的品质。例如,“礼貌——生硬”与“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相比,后者更有中心性。在众多的人性品质中,什么是最具中心性的呢?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阿琪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描述同一个人。在第一组中,阿琪列出这个人的7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实干和谨慎。在第二组中,阿琪只将这个人品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其他不变。结果出来了,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却引起了两组被试者对这个…  相似文献   

18.
分歧继续存在着于世诚同志在《哲学研究》1962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是两年多前开始的争论的继续。但是这篇文章本身也表明,那次争论不是没有成果的,至少弄清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同一性的论点是错误的。本来于世诚同志在他的第二篇讨论文章里似乎也想改正他这个论点,但是提得比较含混,而且声明这只是“个别提法”。现在他明白地承认了错误,并且也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样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大谜之一——痛苦的存在,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也许困扰着同我一样更多的人。问题发端在40多年前一部电影上——《罗马不设防的城》。影片中一位妇女向一位意大利反德国纳粹的神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间偏偏有许多痛苦?”电影作者有意识地对这个问题没有作交代,也许是他本人作不出回答。几十年来,我求师查书亦不得要领。近年来从朋友那里得到有关这方面的专著,但  相似文献   

20.
金微 《天风》2003,(8):31-31
《天风》编辑部: 我们那里有一个弟兄被确诊为癌症,已经到了晚期,他今年只有30岁。他的家人(都是基督徒,还有传道人)都很失望,他们发出“到底有没有神啊?为什么不救这个对神忠诚、对人热心、对教会尽责的好人?”的感叹,请问这是表示病人家属在灵性上软弱吗?年仅30岁就得了晚期癌症,实在是一件伤心的事。30岁正是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