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丽梅 《孔子研究》2016,(5):115-122
张栻与朱熹都是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两人就理学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文章考察了张栻与朱熹关于太极问题的交涉与论辩,张栻以性诠释太极,朱熹以理解读太极。张栻认为太极既涵动静之理,又明动静之蕴,故太极即体即用,体用一源;朱熹认为太极只涵动静理,不具有动静之实,故太极只见其体,不明其用。张栻与朱熹的太极之辩,不仅说明了二人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同时促进了二人思想的成长与成熟,进而推动了南宋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张栻与朱熹都是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两人就理学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文章考察了张栻与朱熹关于太极问题的交涉与论辩,张栻以性诠释太极,朱熹以理解读太极。张栻认为太极既涵动静之理,又明动静之蕴,故太极即体即用,体用一源;朱熹认为太极只涵动静理,不具有动静之实,故太极只见其体,不明其用。张栻与朱熹的太极之辩,不仅说明了二人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同时促进了二人思想的成长与成熟,进而推动了南宋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评述朱熹的太极范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哲学史上认为朱熹的形上学是从宇宙发生论到本体论的转变,而太极是这一转变的核心概念。这种看法大体无差。但笔者认为朱熹的太极概念中有几种含义可作详细分疏。关于太极,朱熹在他的文章中或者在与学生之间的谈话中所述内容中有种种不同之处,甚至互相矛盾,令人迷惑不解。《朱子语类》中说到“太极”处,共有334次。在《朱子语类》和《近思录》首篇涉及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朱熹和他的弟子们心目中的太极,与宇宙论的“天地”、存在论、本体或心性论的“理”、“性”等又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太极"是中国哲学理气论的重要范畴。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认为,太极即道。他以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来区分太极与太一。在对太极的本体性作了初步阐发之后,吴澄又赋予太极以道德属性。吴澄以"理一分殊"的思想为太极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太极与理、道、诚、天、帝、神、命、性、德、仁这些范畴都是同等意义的本体范畴。  相似文献   

5.
辛敬 《周易研究》2022,(4):32-41
胡煦对宋代以来流传的先天图进行了修改,把黑白连画的先天圆图当做伏羲最初所画的先天图。在此基础上,他用一种“回溯”的方法对“太极”进行了重新诠释,让人在现象界的阴阳流行之中逆觉体证本体“太极”,由此构建了心性论与工夫论。这种太极观对朱熹以“理气”为主导的太极观有解构作用,消解了朱子学中先验的理世界与现象的气世界的严格分限。这种解构成为了清代乾嘉易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乾嘉易学不断将“太极”拉回现实领域,在一种王道政治的视域下谈论太极以及易学,不再强调个人与太极之间的感通联系,逐步走向了胡煦易学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太极或理的动静问题,是朱子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界历来争议较大甚至观点截然相反的一个问题。冯友兰先生是在哲学范式下进行朱子哲学研究的首创者,他认为在朱子哲学中,有动之理,亦有静之理,但理不动亦不静。他说:"太极亦无动静。"[1]又说:  相似文献   

7.
杨柱才 《周易研究》2007,3(5):69-74
罗钦顺认为《周易》的宗旨就在于"穷理尽性"。《太极述》是罗钦顺在易学上的一个创造,其中讲述了太极之义、太极之全体、太极之妙用,及人物之性、圣学体用之全等问题,建构了一个宇宙万物及人生性命的演化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8.
理学太极论与后期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金元医家朱丹溪开始引入理学太极观念,导致后期中医学理论发生了嬗变.朱丹溪以太极来解释具体的医学问题,到了明代医家孙一奎则开始以命门来理解太极,突出了先天之本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循此思路,赵献可将命门太极拓展为一个无形统摄有形的先天命门太极系统,不仅凸显了命门太极对人体生命的统摄作用,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张介宾将太极观念运用到自然观、人体观与认识论三个领域,提出太极三说,使理学太极观与医学的结合达到了逻辑的终点.  相似文献   

9.
游森 《周易研究》2022,(4):88-92
黄瑞节《朱子成书》所载张栻《太极图说解义》对“无极”的论述与其他版本不同,它考虑了“无极而太极”的“无所不该”这一无限性的超验问题,以“莫之为而为之”表达本体的自为性。张栻又以“太极,性也”之义构建起性—太极的本体结构,以心形显太极,以道德实践发明太极,实现了宇宙论与心性论的统一。他还吸收了朱子心有未发已发的观点,使湖湘学的察识端倪得以据心之已发之际介入;同时肯认未发之性的存在,存养未发的工夫亦得以进行,由此形成了存养与省察并用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10.
袁宏 《周易研究》2007,(5):91-96
周敦颐引《易》立论开创了理学,其所言"太极"既是天地万物化生的源泉,又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基础,同时又为"人极"确立了哲学依据.周敦颐的"太极"观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有序可循、富有人文色彩的宇宙图景,体现出中国先哲对人生终极境界和高于道德价值(冯友兰语)的执著追求.从这一角度讲,这幅宇宙图景又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从圆融美、动静美、天地人和谐美对周敦颐的"太极"之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 《周易研究》2004,(1):10-14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易·系辞>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认为,伏羲导源于"混沌"、"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是"太极".伏羲创世神话是原始哲学关于宇宙生成论的原型.<易>关于"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前的易学中,“太极”一般被解释为“气”或“元气”;亦或被释为虚无实体.而宋代朱熹对“太极”进行了新的阐释,超越了前人的“太极”观,通过阐释“太极”,确立了理本体论,完成了理学派的本体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revealed vividly the pandemic of economic inequality, the pandemic of racism, and the pandemic of climate catastrophe.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at it means to manifest Christ’s love, moving the world, in the midst of these pandemics. It begins by recalling firm faith claims on which to build a response, moving on to “reading” the context of these four pandemics, noting five signs of the times as guides for discerning how to respond. It concludes with four suggestions regarding gospel-grounded response: (1) seeking to address one of these pandemics without deep attention to the others is dangerous; (2) the four pandemics converge in a holy call to economic restructuring; (3) the movement toward a moral economy is not an impossible dream; and (4) religion, including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has a crucial role to play. They are suggestions, in other words, about the form of Christ’s love moving the world in the midst of these pandemics.  相似文献   

15.
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搜索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目前的视觉搜索研究多使用静态的观察者和静止的二维搜索对象, 侧重于探究注意在搜索中的作用; 现有的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主要概括了影响搜索的自上而下的注意因素, 而将自下而上影响因素简单归结为影像显著性, 然而在真实环境中, 观察者或搜索对象是可以运动的, 搜索时可利用的视觉信息包括动态光流和静态影像结构信息。已有的视觉识别研究发现这两种信息相结合可以使观察者准确持久地识别场景、事件和三维结构。在现有视觉搜索理论模型中引入两种视觉信息可以较好还原真实环境中的搜索任务。我们提出研究构想和实验方案,探究利用动、静态视觉信息的视觉搜索过程, 从而完善现有的视觉搜索模型。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环境信息可以提高搜索效率, 且在视觉搜索训练和智能搜索设计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F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how perceived direction of motion is influenced by aspects of shape of a moving object such as symmetry and elongation. Random polygons moving obliquely were presented on a computer screen and perceived direction of motion was measured. Experiments 1 and 2 showed that a symmetric object moving off the axis of symmetry caused motion to be perceived as more aligned with the axis than it actually was. However, Experiment 3 showed that motion did not influence perceived orientation of symmetry axis. Experiment 4 revealed that symmetric shapes resulted in faster judgments on direction of motion than asymmetric shapes only when the motion is along the axis. Experiment 5 showed that elongation causes a bias in perceived direction of motion similar to effects of symmetry. Existence of such bias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in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the visual system has been adapted to regularities of motion in the animate world.  相似文献   

18.
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