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2.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相似文献   

3.
齐都营丘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丘是西周齐太公师尚父始建国时的齐国都城。其地理位置自汉代以来即有临淄、昌乐二说之争。各有从者,迄无定论。笔者曾撰文讨论,认为临淄说是正确的。并进一步提出其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临淄故城大城内东北角的韩信岭一带。近年发表的《营丘初探》(省称《初探》)和《齐都古营丘试探》(省称《齐都》)对拙说提出商榷。《初探》提出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5.
齐地命名由来,至今莫衷一是。《史记》记载的“天齐渊水”说,司马迁自己也不以为然。字形分析之麦穗说、箭镞说,都与齐字早期的圆形构符不符。此外主张为某一封地、城邑的多个说法,均缺乏力证。据甲骨文资料及字形分析,结合新发现的《尔雅》、《山海经》的资料佐证,“齐”即“济水”,周代齐国的封地即济水流域。召康公界定齐地“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正是古代“四渎”分域之济水流域轮廓描述。《尔雅》证明古代山东半岛与济水流域对称为“勃齐”。所以说,古齐命名源于“四渎”之济水。  相似文献   

6.
关于齐国得名的原因,太史公本早已言及,《史记·封禅书》谓:“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但因良史惜墨如金,用语过于简略,遂启后世学者争执之端。自东汉许慎《说文》有“齐,禾麦吐穗,上平也”一说问世以来,愈使  相似文献   

7.
八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主析论张华松八主即八神,其在古代宗教发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汉政治和精神生活皆产生过重大影响。《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案此十六字疑系在:"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一句之下...  相似文献   

8.
临淄齐都故城南郊的鼎足山和牛山上,分别有两个一组和四个一组的高大坟墓,被称为“山上之山”。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冢”和“四王冢”。《说文》:“冢,高坟也。”高坟虽然也可以称为“陵”,但那是汉代以来对天子坟墓的专有名称。《水经·渭水注》:“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文选·西征赋》注引《三秦记》曰:“秦名天子冢曰长山,汉  相似文献   

9.
一、即墨故城概览即墨故城,位于今青岛地区平度东南30公里古蚬镇大朱毛村一带。《玉海》引《郡县志》云:“故城临墨水,故曰即墨。”《史记正义》说:“莱州胶水县南60里即墨故城是也。”据考,唐之胶水县就是现平度,系隋仁寿元年(601年)以长广县改名。即墨地处东方,乃齐国的重要城邑。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活。商周时属东夷。春秋时期系莱国之棠邑。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师伐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与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官。晏  相似文献   

10.
营丘地望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武王克殷,封建诸侯,师尚父封于营丘,这一史实,古今学者没有异议。但营丘之地理位置问题,看法却始终不得统一。“临淄名营丘”之说,始于汉代的班固(《汉书·地理志·齐地》);此后,晋人臣瓒、北魏郦道元力主此说。此说很难令人信服,这只要看一看齐国早期的建国历史,便可一目了然。《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初封建曰:“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相似文献   

11.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12.
印群 《管子学刊》2016,(3):115-118
古代的马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孔子闻韶处位于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南部韶院村,相传孔子当年闻韶于此。现石碑为1911年立(见封三)。“韶,虞舜乐也。” (《说文》)韶,绍也,言能绍尧之道。韶,有音乐、舞蹈之分,舞蹈称为“韶箭(箫)”。韶,在齐流传,据《汉书》作者认为是自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始。陈(田),舜之后,韶乐存焉。但也不能否认与舜耕历山,少昊氏等发生于齐地的传说有关,说不定韶的创造者就是齐地的先民。  相似文献   

14.
春秋晚期器叔夷钟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齐器。铭辞与齐侯灭莱等史事有关,不少可补史乘之失载,是研究齐文化不可多得的一件重器。1123年,即北宋:“宣和五年,青州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其间钟十枚,其款识尤奇,最多者几五百字。”(《金石录》13.2)这几五百字,即指的叔夷  相似文献   

15.
先齐族的起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说早在夏前已有齐部落,被称为北齐,又叫济,居于今河北正定县之泜水,又称济水。他们是黄帝后裔十二姓的箴姓之后。约在夏代中叶时,东夷族不断地从燕山南迁,东夷族主要的一支少昊氏赢姓也南下,逐渐与箴姓之济人交往通婚,而取代了济人,仍取针为姓氏。以后又继续南迁至山东临淄县之天齐渊,建立齐国,曾成为赢姓的部落联盟的盟主。当  相似文献   

16.
临淄殉马坑是指临淄齐故城大城里面东北部河崖头村西东周五号墓所附葬之殉马坑。该坑与墓是1964——1973年发掘的,发表于1984年第九期《文物》。墓室南北26.3、东西23.4、残深3.6米,南面有斜坡式墓道,椁室北有随葬器物坑;殉马坑在墓室西、北、东三面呈(?)尺形,西面长70米,北面  相似文献   

17.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杨英吉,郑德新临淄乃齐国的古都所在地,亦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之悠久,文物古迹浩繁,享有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之美誉。1961年国务院将"临淄齐国故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将临淄批准并公布为第三...  相似文献   

18.
高子戈     
长胡三穿,直内,内中有一横穿,援基部近穿处有“高子戈”三字铭文,通长18.5、高9厘米,内长6.5、宽2.7厘米。出土于山东临淄齐故城以北12.5公里的敬仲镇白兔丘村附近,1970年为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白兔丘村南有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高傒之墓。高傒,字白兔,谥敬仲,年少时与齐桓公小白友善,小白与子纠争夺君位,高氏拥立小白,“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齐桓公以  相似文献   

19.
会议由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989年10月在齐国的故都——山东临淄召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现将研究、探讨情况略述如下: 关于《管子》与会者认为《管子》是一部驳杂难辨的典籍,对其内容的看法未趋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管子》由三部分组成:管仲遗著、后人对管仲遗说的记载和阐发、后人伪托之笔;一些学者则认为《管子》中没有管仲遗著,只有管仲遗说和伪托之笔; 关于齐文化多数学者认为齐文化源于上古的东夷文化;亦有人认为齐文化由姜尚肇始,传至管  相似文献   

20.
纪季墓     
纪季墓朱玉德纪季,春秋时纪国国君之弟,封干邑。公元前691年(齐襄公七年)齐欲灭纪,纪季故入齐为附属。《春秋左传·庄公三年》:"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国一分为二,纪侯居纪城,纪季以入于齐国,为附庸。邑,在今临淄齐故城以东的皇城乡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