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伟大的群众运动。它的历史向人们生动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五四运动及其发展的历史,又生动地告诉我们:个人和群众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因此,学习五四运动的历史,可以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郑又贤 《福建宗教》2000,(3):8-9,12
江泽民同志先后在广东和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既是对党的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性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和回顾的重大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一部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文艺复兴,证明了文艺的历史传承关系,以及传统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当代艺术不可能再以完全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今天的我们也不可能再变成古人。在艺术的革新中,古典传统是珍贵的遗产,是我们发展新文艺的出发点,但传统不能机械的重复,借鉴不等于模仿。停留在重复、模仿的阶段,必然导致艺术的僵化。我们现代的艺术家不管在艺术形式上采取何种方法,主要精力都应集中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上,道德感、社会感是我们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毕素华 《学海》2004,(3):197-199
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8 486页  中国为何有存在着历史久远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给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户籍制度究竟何去何从?陆益龙在《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一书中(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在洋溢着希望和激情的世纪之初,我们党迎来了80华诞。回首党80年的光辉历程,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中国伊斯兰教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会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必然有许多新的工作要做。在此形势下,1952年,我国穆斯林中知名人士包尔汉、刘格平、赛福鼎、达浦生、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9)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誓死御敌,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胜利得来不易,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开放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总结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年历史经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个重要思想对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努力推进我省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杭晓平 《学海》2002,2(6):18-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共产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道理 ,总结了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出发点、价值目标和判断标准。一、人民的利益是邓小平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认识和再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对我国人民和我们的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把他所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实际行动寄托我们的哀思。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此时此刻,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这方面的丰功伟绩,自然会回忆起与邓小平的名字密不可分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即实践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这一事件的实际发生、发展过程和实质来说,这是一次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的思想大解放、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在我国更是如此。社会科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巨大作用将日益凸显出来。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源于我国各个地方地域文化,是这些地域文化的有机统一。从社会科学的各个角度挖掘和研究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无疑能够增加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这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社会科学意义重大,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它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艰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攻坚克难,风雨共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伊斯兰教界和全国人民一道站在新的征程上,用实际行动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一个继往开来,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终于使我们逐步摆脱了陈旧传统的巨大惯性,从僵化的、封闭的经济模式中冲了出来,走上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四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社会工程,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在社会发展中相互制约的理论,我们希望更深刻地认识苏共中央四月(1985年)全会表述的、在二十七大文件中得到论证的总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通过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相互比较、仔细研究劳动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确切地表述了社会学一般规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在苏联和一系列其他国家消灭了资本主义,完成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深受信教群众拥戴的教会,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形势。社会经济政策的改革,变新着陈旧僵化的社会体系,反映了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教会作为社会客观  相似文献   

17.
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从而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这一讲话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殷切期  相似文献   

18.
值此秋高气爽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中国人民来说,二十世纪下一半的五十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五十年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之后的五十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和回顾的重大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一部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回顾6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天主教广大爱国的神长教友,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全国人民一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投身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迎接举国同庆的光辉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卅五周年,并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各族穆斯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祝贺!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几千年受奴役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创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纪元。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