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析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论中论及"四时"常与"气"相关联,而先秦哲学中多谈"气",而后又与"象"结合,即为"气象"。本文以"四时"中"秋"之气象为例,着重阐述了山水画论中"秋"之自然形态、画面营造、意境建构等诸多方面,进而总结了山水画秋境萧疏、明净的气象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红色革命"为主题对山水画在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质等方面进行题材研究,梳理"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题材。建立以广西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在表现语汇在笔墨、用色、材料等方面探索新的研究模式,"红色革命"精神与山水画结合所产生的文化自信和崇高信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窦宪敏是一位国内知名的太行山水画家,他的太行山水画独树一帜,带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故乡情结是研究其山水画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窦宪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形象塑造的精神内涵及笔墨语言分析,探索与解析太行文化精神。利用荣格分析心理学阐释窦宪敏故乡情结的成因、故乡情结在其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与梳理其故乡情结的发展脉络和作品价值。通过研究窦宪敏的太行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让更多的山水艺术爱好者了解窦宪敏,感受其艺术风格及价值,同时也在美术理论与创作上为山水画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芳 《美与时代》2004,(2):16-17
中国山水画不仅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空间意识与精神空间, 同时也传达着对宇宙自然的无止境感悟与 " 天人合一" 式的永恒探索精神。这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具有运动、开放、多维和无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客观时空中的山水进行模拟刻画的地形图,是具有深广内涵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意象是中国艺术的本体,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经过主观精神重新陶铸过的新的景物,是表现主观精神的意象景物。山水画中的时间体现出时间的主观建构性特征,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主观心灵建构出的带有主观精神意趣的意象时间。山水画的空间也是一种不拘于视觉原理的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张少如 《美与时代》2013,(12):97-97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不竭源泉。画者要做到先对“写生”释名解意,进而证明写生的源远流长。写生之意义于作画者影响很大,写生是创作的素材储备;笔墨语言的探索;感知外物,养胸中之气。故而,山水画写生于今亦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古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重要审美维度。对于复古的追求使得中国山水画弥散出一种悠远的古意,这种古意是对于时间源头的回溯,是对于造物之初伊甸园的重建。而这种古意是由中国山水画中频繁出现的四大母题所综合建构的,它们分别是:光的消隐、气的涌现、空间的无限延展以及人物的自由逍遥。这四大母题以不同的变体出现在历代山水画中,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山水画的追求复古的审美空间,使得山水画成为了让一代代中国文人的灵魂自由徜徉的精神原乡。  相似文献   

9.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上千年来的积累与流传,我国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意境更佳。目前山水画艺术经过源远流长的发展,已经不单单为画作,而是与诗歌、词句、画作、书籍融为一体的绘画形式,属于世界文化界中的重要瑰宝。山水画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图画的精美,更是为了体现、表达出画家想要表达的某一种意境。本文通过讲述山水画表达意境的内涵以及当代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分析实现当代山水画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元代山水画     
《思维与智慧》2005,(6):i002-i003
前几期我们介绍了元、明、清时期的以梅、兰、竹题材的花鸟画,从表期开始我们将分别介绍元、明、清山水画。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面)两种,但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很有声望,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具有强烈的形体结构造型特征。从历史上来看,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是在一直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尤其是近代的山水画,在笔法、墨法的传统形体结构造型基础上,又有了些新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马远作为南宋画院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边角构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来绘画的构图与布局带来了新的审美思潮。以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远的生平经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简述点景人物,归纳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类型,以进一步探讨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中国的山水画,究其起源及思想,与神仙道教(包括老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留传到今天的画像石和古镜等上面描绘的山水就有作为神仙的衬景的,但这还不能称之为山水画,到了公元四世纪才开始出现以山水为主题的绘画。关于四世纪山水画出现的历史原因,可举出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以及思想史上的理由。如果从与思想史的关系上来看中国的山水画,大体上应考虑下述一点:即外在的山水和内在的心灵,通过绘画  相似文献   

16.
宾虹先生对山水画是情有独钟的,他一生遍临历代名家山水作品,走遍中国大地山山水水,把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和对自然山川写生的感悟融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即他常提出的山水画"内美"之所在。"内美"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色彩观。文章以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发展概况,就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分析了中国山水画色彩观形成的原因,最后以时代发展为导向介绍了中国现代山水画色彩观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重彩山水画通过造型、构图和色彩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其独特的装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人们对中国重彩山水画色彩的不断追求,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出更多新的色彩文化底蕴。中国重彩山水画在中国画的发展中也独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绘画艺术纷呈,其中山水画在众多画科当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山水画在元代取代人物画正式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明确山水画地位的变迁问题,阐释中国山水画取代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