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佳 《美与时代》2016,(10):128-130
米芾(公元1051-1107年),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其沉着痛快的代表性力作《蜀素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影响。在"尚意"书风思潮为主导的宋代书坛下,米芾以其独特的个性抒发着其书学主张,从而成为宋四家中最具特色的书家。从其生平力作《蜀素帖》的艺术风格、笔墨态势、美学价值和米字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主要赏析以期让人们更深入了解米氏书风。  相似文献   

2.
对唐代画家李昭道所作的《春山行旅图》的绘制年代进行研究,以发掘画者在临摹、仿造中融入的时代特征和个人作画习惯,对了解明代版画与山水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道教仙山图式的表现有着极大意义,能够为探究明代绘画的时代风格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墨葡萄图》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传世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其纸本水墨画代表作之一,蕴含着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与创作理念。通过对该作品的作者、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构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画家在当时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并通过对该作品的临摹实践,深入理解徐渭的艺术思想和技法,提升绘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作品介绍《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绝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是饮誉诗坛的脍炙人口之作。有趣的是,它还曾被人巧妙借用,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三则有趣的佳话。  相似文献   

7.
李红云 《管子学刊》2005,(4):102-104
琴曲<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明代浙派传人之作,内容是颂扬虞舜的.其音乐通过三种性格不同的基本音调有机结合,贯穿展开,较好地塑造出了一个既宏大壮丽、又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完整地表达了作者对虞舜的尊崇和对太平盛世的热爱.所以,该乐曲并非<韶>乐之遗存.  相似文献   

8.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论美》(Of Beauty)的两个译本,即王佐良的译本和曹明伦译本为赏析对象,结合原文的风格,赏析两位译者译文的风格异同、翻译手法、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探究其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吴钧 《周易研究》2013,(1):84-89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陈郁 《美与时代》2023,(9):54-56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丰富、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画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例,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艺术特色赏析。  相似文献   

12.
《韩诗外传》融合了多家思想,其中,与《周易》更是密切相关,在强调行有所止、卑己虚怀、简朴平夷、迁善改过、推己及人、损盈益谦、困用贤人、穷变通达、恒守其德、慎始有终、反求诸己、颐养安命的思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邱羽 《美与时代》2023,(3):132-134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碑文笔力浑厚沉劲,体态方整,意态饱满,运用了隶书与楷书的特点,并使其相结合,让字看起来圆融流畅,而又有结实的支撑点。书写中欧阳询变画为点,为整碑的笔意增添了新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作品别具一格。欧阳询书写《九成宫醴泉铭》时严格按照黄金比例斩斫,使碑文整体布白舒阔,字体宏厚庄重。《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相似文献   

14.
以《天作》篇与《我将》篇为例,《诗经》中的"天"是可以给有德的为政者带来幸运、给无德的为政者带来灾祸的。"天"是具有善的意识的人格神,是一种宗教性的存在。《荀子》以其天人分离的思想理论为基础,排除了"天"的人格神的要素,强调其自然性的一面。《荀子》否定了到孟子为止世代沿袭继承下来的"天"的宗教性,开始以一种新的自然的天道观念来诠释《诗经》。  相似文献   

15.
《渔庄秋霁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画风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在极简的构图模式中通过巧妙布局、经营,加以简笔淡墨的出神运用,创造出一种萧寂、简淡、清静的意境空间。这种意境氛围的营造与画家的审美追求、生活蒙养、人生阅历密切相关,画面中物我合一的有我图景深刻寄托了画家主体隐逸出世的心性诉求,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突出人格化气息的山水图式,将中国文人画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充分展现了山水画中以逸为高的精神典范。  相似文献   

16.
祁自敏 《美与时代》2023,(1):102-104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其中不仅富含传统绘画的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节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深受绘画意象的浸染。“黛玉葬花”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具有超凡远尘的画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韩诗》学派的学者大多《诗》、《易》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的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习《诗》、《易》的《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习《韩氏易》者3人,《梁丘易》者2人,《孟氏易》者7人,《京氏易》者8人,兼习《孟氏易》、《京氏易》者1人,习《易》家数不明者5人。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他的诗作中有着强烈的生命悲感,主要源自他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忧患,也源自壮志难酬的苦闷。对于杜甫诗英译的分析,后人多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其创造的山水诗当中,而鲜少关注其他五言律诗的英译。本文旨在许渊冲“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赏析杜甫《佳人》DavidLunde和WitterBynner两人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20.
新发现的《孔子诗论》使我们对孔子《诗》说有了远超前人的认识。孔子《诗》说全面深刻把握《诗》旨,以《甘棠》为例,孔子以“报”一字总括,并层层解说其义。本文还就《甘棠》诗,梳理了自孔子《诗》说一直到汉代尤其关系本事的“传”的传承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