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杂卦》不以通行本的正常卦序来解说卦义,而是打乱卦序,将卦形相反或相对的两卦重新加以对举,用极其精要的语言来说明卦义。由于《杂卦》以说明卦义为主,排列体例较为统一,故其主要通过两两相对的关系来揭示卦义。这种揭示,既符合客观事物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基本规律,又显现了卦义的实质内涵。同时由于作者主要依据儒家伦理思想来解说卦义,它的解说往往以两卦或四卦为一组进行,组合方式单一而视角独特,加之每组之间没有必然的承继关系,致使它的思想内容具备了多方面的伦理价值,而这些伦理价值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周易》经传与古易,从象数的角度,对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所体现的主卦统属卦思想,作了一更为完备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杜霞 《周易研究》2005,(1):23-29
本文通过对<周易·艮卦>的解释,说明其中静、观、止三义.然后略述宋儒沿袭<易传>而来的对于艮卦的阐说及其有别于佛老之处.最后本文试图立足于现象学,对艮卦所敞显的生存意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6.
<周易·咸卦>居于下经之首,对于咸卦卦名、卦辞及卦义的解释,从古到今,多达上百种.本文就作者所搜录的说法,可归结为三种:(一)感应说;(二)文王狱中受刑说;(三)出行的吉凶占卜纪录说.其中持"感应说"者又多有分歧.作者认为,<周易·咸卦>的本来意蕴是男女感应的动态过程描述.其现实意义是,它由此提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咸卦诠释的多样性,并非解释的混乱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简约的言词、卦象本身的性质、以及经典诠释者所受到的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序卦》卦序中的“参伍”“错综”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即《序卦》卦序,是根据一定象数原则有规律地排列出来的,而这种象数原则又体现了当时人的宇宙观及《易》的基本精神。三才、五行及错综变化思想是古人宇宙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易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在《序卦》卦序建构所运用的诸多象数原则中,就有"参伍"错综"原则。  相似文献   

8.
刘松 《周易研究》2020,(1):77-82
《周易》家人卦的家道理论体系,由立家之道、安家之道和兴家之道构成,且三位一体而又层层递进。立家之道,源于“阴阳变易”之化生原理,宏于“阴顺阳威”;付之践行,始于“闲邪未蒙”,功在“厉威勿纵”,誉于“顺德利贞”。安家之道,据于“允执厥中”的象位原理,适于“中正合宜”;履之于家,固于“持守正道”,毅于“谨遵中德”,成于各安角色。兴家之道,基于“民安国泰”的系统法则,旨在“家齐国治”;行之于家,寓于“王假有家”,系于交感互爱,遵于唯变所适。整个家道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极具系统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9.
楚竹书《周易》中的特殊符号与卦序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濮茅左先生通过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中出现的独特红、黑符号的分析,提出了竹书<周易>卦序是一种与今本、帛本等都不相同的另一种卦序.其分析虽然不无道理,可以作为竹书卦序的一种可能的方案,但其分析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他不能合理解释竹书中的红、黑符号在今本卦序中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规律性,甚至具有比其确立的所谓竹书卦序更有对称性.为此,我们通过分析认为,竹书卦序运用的很可能就是今本卦序,是运用今本卦序来表达宇宙天地、万物与人类的演化与发展阶段.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我们将会进一步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在阴阳学说统摄下的包含"三段论""四段论"和"七段论"为一体的丰富、系统而又独特的事物发晨阶段论.  相似文献   

10.
1976—1977年,陕西周原出土带字卜甲190多片,其中有6片刻有用六个数字组成的易卦。经考定,数字卦用阴爻一、阳爻一表示,则在《周易》中有相对应的卦。其中周原85号卜甲刻有数字卦及卦辞,其数字卦与《周易·蛊卦》相对应。本文进一步考证,其卦辞也与《周易·蛊卦》初六爻辞“厉终吉”相合。又,周原9号卜甲有卜辞“大出于川”,可考与《周易·蛊卦》卦辞“元亨,利涉大川”为同一件事。在结合周原卜甲及其它典籍相互参证的基础上,本文对《周易·蛊卦》卦辞爻辞进行新的诠释,并对相关的商周史事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1.
学者多言王弼尽黜象数而专言义理,实则不然。王弼固然严厉批评了汉易的牵强繁琐,但每当他意识到只有运用卦变才能对《周易》经传做出清晰准确的解释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将汉易卦变融入到自己的注文当中。尽管少数学者已经指出王弼注贲、涣等卦时有取卦变,但《周易注》中丰富的卦变之例尚未引起关注。这与王弼易学的义理派定位及《周易正义》的疏解有关。当下王弼易学研究的继续推进,应当以破除对《周易正义》的拘执、反思王弼易学与汉代易学的亲缘为突破口。本文即旨在呈现《周易注》中的卦变内容,还原王弼易学的本来面目,进而再次论证"卦变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  相似文献   

12.
楚简《周易》睽卦新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帛书本、阜阳汉简本和今本《周易》经、传,探讨了楚简《周易》睽卦的卦辞和初九、六三、九四、六五爻辞的一些问题,在综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对《周易》本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本《周易》卦序排列数学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是依据什么道理排列出来的,迄今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答。本文尝试把卦序问题作为一个数学问题去考虑,探讨卦序的制作者所依据的数学思想与技巧。《六十四卦错综图》是我们研究序卦最重要的参考图,并指出十对三明三阳卦在序卦排列中起着骨架作用.无论是十对三明三阳卦,还是围绕这十对卦左右的其它卦,其排列在序数配置、卦区划分和爻画布排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充分反映了序卦的制作者运用数学技巧的娴熟技艺和精妙构想。  相似文献   

14.
根据竹书《周易·颐》卦可知,《颐》卦义旨不在于养贤,而在于兴农以自养。“颐”的本义并非口辅车或养,而是一种农具。《颐》卦反映了周人以农德自重的传统和以农兴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周易》虽是占筮之书,但也记载了许多战伐之事,遍涉战争性质、出师名义、攻守情势、战略决策、战术选择、行军纪律、作战地形、军事技能、赏罚奖惩等方面,从而构成研究周代军事历史的重要史料。透过兑卦、比卦,反战、厌战情绪跃然纸上,远离战争、回归和平是《周易》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师》卦是周代的一部兵法总纲。六爻卦辞分别讲述用兵打仗的规律,强调用兵须正,出师有名,点将、择帅也要正,这才是带领兵众克敌制胜之道。《同人》卦则是周代部族战争曲折过程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6.
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帛书本和今本<周易>经、传,探讨了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文字的隶定、句子的断句、文义的释读,在综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对<周易>本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晋卦>卦辞载康(唐)侯封于晋,是由于此地适于繁殖."晋"字本义表示日出.<晋卦>爻辞是一首古"迎日歌".  相似文献   

18.
今、帛本《易传》都有一系列关于《坤》卦卦爻辞的解释,这些解释体现出了它们各自解《易》的不同义理或哲学倾向。本文拟通过对今、帛本《易传》关于《坤》卦卦爻辞的解释的对比分析,力图把握它们思想内涵的差异,并由此对今、帛本《易传》的关系尤其是对今、帛本《易传》各篇成书时代与先后的关系做出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刘震 《中国哲学史》2006,3(4):15-20
本文从《周易》的首卦——《乾》卦入手,详实对比分析了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中的《文言》关于其爻辞的解释,就两者解读的异同展开论证,探究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彭智 《哲学动态》2020,(11):111-122
在儒家思想史上,王船山对震卦"动"义、艮卦"止"义所作的阐释甚为全面透彻,颇具体系性。王船山对震卦所包含的丰富哲学义理作了细致深刻且更富创新性的阐发,阐明了运动变化与时间、生成等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帝者始,继者震"的"始-继"历时性生成机制。船山引入"性""命"论,揭示了静态的"止"与空间化的"位所"之间的微妙关系,还以艮卦卦象即"山"的形象阐明了"止"的空间性。震道之运动与艮道之静止,其中内蕴着"始-继-终-始"的持续且具周期性的时间性,以及由运动而静止凝聚成事物形象所具有的空间性。震、艮相合,动、静互涵,生成不息,时空合一的宇宙生命由此得以昭明,其所内蕴的动静节奏之美和时空合一体的境界之美也由此而彰显。王船山以易学为体、诗学为用,不仅启示宗白华领悟到中国艺术意境之产生的终极根据,也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代阐释提供了经典范式,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引入了活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