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信息交互时代,交互性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大的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运用交互设计,以参观者为中心,拉近人与展品、人与空间环境的距离,营造全新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展陈方式中运用交互设计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对博物馆交互体验式展陈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努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今,老龄化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进行适老化的展陈空间设计成为重要课题。然而,扎龙自然保护区展陈空间未能全面考虑游览者的需求,缺乏适合老年人群的相关设计。故而,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扎龙自然保护区展陈空间现存的问题,从道路及无障碍设施设计、导向性适老化设计、光线性适老化设计三个角度,提出展陈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作为保证城市功能稳定性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及服务设计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民良好生活体验的重要基础。以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内的服务设计为研究对象,数字化自助服务设计、人性化便民服务设计、社交化互动服务设计、潜移默化教育空间四个方面是其服务设计特点。由此可得出新时代下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服务设计发展的新思路,为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及公共服务设计的研究、开发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展馆依托古旧类建筑进行空间的改建还在持续进行,这些古旧类建筑的空间格局、采光条件、安全设施等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展陈的需求,这必然导致博物馆在利用古旧类建筑进行展陈时有很大的局限性。面对古建筑展陈空间面临的问题以及难度,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的元素以及方法,力求达到一种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商业展陈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代表着一个城市地标性的作用和城市消费形象的责任。品牌零售店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的产品特色与企业文化。一个精心设计的店面往往能吸引更多观众的探访,大大提升品牌的销售额。同时,由于人们对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购物环境即商品展示区域进行专门设计、装饰,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直观、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在提高商品的档次的同时,又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展陈设计在商业活动中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新媒体时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展陈的方式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展示方式,由于数字展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校园空间既是满足功能形式意义上的空间,也是人们通过感官刺激所获得的感知空间。校园空间是具有稳定受众群体、文化氛围浓厚的、开放的、活跃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设计创作出的作品依旧具有这样的特点。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对促进群体学术交流、文化孕育传播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设计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产业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文章从新媒介的概念出发,以博物馆为例,并以参观者的视角和认知为基础,对其公共空间的设计加以论述,同时对新媒介在博物馆的互动和衍生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提出了透明性理论,并把透明性分为物理的透明性和现象的透明性。文章以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现象透明性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意义,并将这一探究集中在空间形态更为自由的博物馆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积极老龄化社会的视角借鉴英国"户外空间的包容性设计"项目和德国"多代屋"项目,总结积极老龄化社会对开放空间景观的进一步要求,探索积极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策略重点。通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质量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公共空间生活,使其独立、自主、公平地享受公共生活,并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转化过渡中出现的新型博物馆形态,是信息艺术在文博保护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方式。从设计的角度进行"仪式感"塑造的探讨,将"过程的体验"向纵深层次延伸,将体验的"过程"规范强化,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设计审美方式和审美空间,开启数字虚拟博物馆的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址(原跑马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文章介绍了对该建筑进行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工程。  相似文献   

13.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作为面向公众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具备开放、共享、公共的特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更多思考,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作,让大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这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大众情感体验及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共艺术如何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等的研究分析,探讨公共艺术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起由中国首都博物馆、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和韩国首尔历史博物馆共同发起举办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到200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加入后,三国四馆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模式延续了十余年,是国际博物馆馆际合作的典范。2018年,第十七界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北京举办,其中"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展是中日韩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从展览风格、展品的陈列、展陈设计等角度分析本次展览对于中外合作展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小娟 《美与时代》2022,(8):119-121
墙作为城市空间要素之一,在中国城市空间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与建构对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墙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逐渐多元化,其形式与功能日益多样化,墙逐渐成为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墙的设计趋于互动性、体验性及艺术性。基于此,论述墙在中国城市空间中角色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与未来趋势,以促进城市墙体艺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维持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至关重要。扬州市作为风景园林旅游城市,户外公共座椅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将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并应用到公共座椅设计之中,以公共空间延续文化传承,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文章阐述了户外公共座椅定义,分析了扬州市户外公共座椅发展现状及问题,进一步提出基于扬州市地域文化的公共座椅设计方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交互式展示方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展陈方式的新型展示艺术方式,在应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除了以最基础的展墙和展柜的方式展览文物和艺术品等,还注重观众与展览内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触觉的感官体验,不仅节省了固有的空间面积,还将艺术和最新的媒介手段应用结合,运用这些交互技术与艺术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将成为当今博物馆和艺术馆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一同到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面对多元化的需求,也将突破传统的静态陈列式展陈方式进行数字化的升级。具有时代性的新型博物馆将以前沿的数字媒体化展示技术与手段为依托,以全新的思路整合历史文化信息资料,以更加生动的多元化展示方式打造更加具有历史还原性、生动性、参与性的沉浸式博物馆展示环境。对博物馆数字生动化展示的研究不仅将推动展示行业的发展,更将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播、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