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具有西夏文化元素的民宿,重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需求后,进行具有西夏地域性特色文化符号的应用,以体现西夏独特的文化特色。基于此,文章以符号学为基础,以宁夏地区的自然、人文文化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梳理、深度挖掘、重组,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融合当代设计语言,重新阐释西夏文化元素,使之运用到民宿设计中,彰显地域历史文化,以期为宁夏民宿设计对西夏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民宿能让游客体会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在民宿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房屋样式风格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性的思考。文章基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视角,研究闽南地区民宿的风格特点,结合环境、人文、社会发展进行闽南山景民宿的设计创作,为民宿发展方向提供借鉴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不能一味只求"为设计而设计"而忽略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设计切忌雷同化、肤浅化的现象出现,这样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意味,更让往来的人群感受到每个城市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从内而外的散发其独特韵味。以丰县汉皇祖陵的设计为例,分析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民宿是近几年随着微旅游热而迅速发展的行业,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名城,扬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民宿建设的政策,帮助和扶持民宿发展。扬州老城区特色民宿不应仅满足一般的住宿功能,设计还应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成为地域文化宣传的名片。民俗应结合本土非遗特色地方文化元素、依托民宿周边特定文化元素、体验当地市井生活,打造原汁原味的民宿,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宿型酒店发展与第三产业兴起有密切关系,"民宿"作为一种极具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建筑类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它自身也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大范围内向消费群体展示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民宿"作为一种家庭单位自发形成的副业项目,在设计层面不能仅仅以"住宿"为目标,还要充分展示出人文特色、地域情怀。以民宿型酒店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设计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又一热门选择,随之带来了大量的民宿改造设计需求。然而这些旧建筑在进行再改造时,如何平衡村落原有物质形态与现代化设施间的关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突出当地地域特色文化间的度,成为了民宿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民宿的改造设计,围绕它们的现状及矛盾点进行分析,结合有限理性原则,针对当前中国的民宿改造设计,希望探索出一个适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今城市发展迅速,而城市面貌单一,冰冷,缺少人性化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陶瓷材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陶瓷材料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并且可以将现代化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同时拥有其他材质所不具备的绿色环保性,以及艺术表现样式的多样性,因此陶瓷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占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导致各个城市在建设方面愈发趋于同质化,并且造成了城市自身特色不显著。因此,引发了塑造独特城市形象的潮流。城市建设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中如何维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如何在与其他的城市发展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自身的特色?文章简单地阐述了地域文化和城市视觉形象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具体表现,同时为塑造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将绵竹年画元素应用于民宿设计中,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对于民宿空间环境的精神需求。以“耘·栖”民宿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将绵竹年画元素运用于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途径与方法。绵竹年画题材、种类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绵竹年画进行分类、元素的提取设计,结合民宿的主题及现代工艺、材料,将其应用于民宿各个功能空间及产品设计中,能实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使年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民宿增添人文气息,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人经济"现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浙江人穿梭世界各地,给各区经济带来很大发展,同时也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可见,地域文化的"外扩"和整合能更好地带动城市发展,促进消费,拉动产业,不同地域的文化纽带将成为人类社会大发展的重要凭借力量。这是"浙江人经济"在地域文化上给我们的启示与意义。因此,在上述大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景观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中,旅游景观才可能具有各地不一样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旅游区景观才具有生命力。旅游景观的设计只有植根于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立足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提供放松旅游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乡村田园生活越发被消费者青睐,民宿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方向。民宿设计旨在让民宿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文章从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的原则,进而得出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具备使用、载体双重功能。城市地域文化作为城市的独特内涵与公共环境设施的结合具有多种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城市地域文化视角,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澳门独特的地理坏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特征透过其城市视觉形象而凸显,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澳门与众不同的城市视觉,这些视觉特征造就了澳门独特的城市气质,将这些视觉形象进行梳理、活化,来延续澳门新的城市意象,为这座城市的视觉形象建设提供源动力,以此从视觉层面来提升澳门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环境,让澳门逐渐走出以博彩业为主的城市形象,打造出具有澳门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视觉设计本身,应该更多地归纳总结当地文化特色并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旨在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研究,通过地域文化的视觉化表达的提炼与应用,使受众对城市的地域文化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为塑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提供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区域资源是一个地域赖以生存与成长的所有优势与劣势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区域资源是区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辉县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文章结合辉县市的特色资源和城市形象,阐述区域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及意义,针对现实状况中的不足之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熟市公交候车亭现状问题剖析,指出地域特色的塑造是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提出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与元素,营造地域特色公交候车亭,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结合我国公共设施建设要求,力求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杨叶 《美与时代》2023,(4):46-48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建筑,其设计愈发重视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地方文化自信。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站高铁站房为例,通过对地域文化性进行研究,阐述在庐山站的设计中运用抽象与象征的手法,将庐山特有的山水文化、文人著作融入建筑外部造型与室内装修设计,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将庐山站建设成为九江市新的城市名片,也为类似高铁站房设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已不再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现阶段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都成为能够促进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乡村的民宿景观,不仅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传承地域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分析基于地域民俗特征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概况,并探讨其设计原则和表达手法,同时以德化古杏山舍民宿为例,进一步研究传承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策略,例如民俗特征的传承,景观的整体化、生态化、创新化、人性化设计等,以更好地提升现代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